[ 稿件来源:水资源所 作者:王冬 发布时间:2017-6-16 ].
格拉丹冬,唐古拉山脉最高峰,藏语意为“高高尖尖的山峰”。格拉丹冬东侧的岗加曲巴冰川,藏语意为“在高高的山岗上雪水在此汇集”,这座格拉丹冬雪山群最大的现代冰川,近年来正在不断退缩,冰川前锋年均退化速度惊人。受限于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望而生畏的极限海拔和人迹罕至的无人区阻隔,近距离考察岗加曲巴冰川的凤毛麟角。 2017年5月31日至6月7日,由沙志贵副院长带队,原院长郭熙灵教高作为科考顾问,长江科学院、青海水利厅、青海大学联合科考队共34人,完成以格拉丹冬雪山为核心、全面覆盖长江正源沱沱河、南源当曲、北源楚玛尔河和澜沧江源的多学科综合科学考察任务。考察内容包括河道河势、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土流失、地形地貌、冰川、冻土等。本次科考是2012年以来,长江科学院对长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江源地区的第9次科学考察。 科考队全部成员于5月31日晚在西宁汇合。青海水利厅厅长张世丰、青海大学校长王光谦院士热情接待了科考队一行,两位领导高度评价了近年来长江科学院的江源科考工作,希望三家单位能加强战略合作,共同保护好三江源的生态环境,并预祝本次科学考察圆满成功。 6月1日上午,科考队乘机从西宁出发至玉树州,稍作休整立刻开赴直门达水文站。沙志贵副院长、郭熙灵教高等人与水文站工作人员进行座谈,同时,其他科考队员迅速开展固定断面的取样工作。下午5点,科考队抵达杂多县长江科学院江源研究基地,基地工作人员举行了简短的欢迎仪式,沙副院长询问了基地的运行情况以及存在困难等,科考队对杂多大桥固定断面进行了取样及无人机拍摄工作。 6月2日,科考队兵分两路,当曲源区队由沙志贵副院长、郭熙灵教高带队,前往当曲源头及查旦乡开展气象站数据读取、固定断面取样工作。澜沧江源区队由水资源所许继军所长、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李其江副局长带队,沿扎曲、布当曲进行取样、无人机拍摄,考察澜沧江源头小流域监测站设置断面的基本情况。科考队在扎那曲、扎阿曲汇口尕那松多首次完整拍摄了两江汇合的无人机鸟瞰图,在我院2014年澜沧江科考纪念碑前忆往昔峥嵘岁月。19点前后,科考分队考察了扎曲杂多段下游支流赛青涌,无人机航拍了小流域的基本概况。21时许,两支队伍在杂多基地汇合,结束了一天的科考工作。 6月3日,科考队自杂多基地出发,经扎青乡沿布当曲前往治多,途中经过澜沧江与长江分水岭日阿东拉垭口,队员们目视垭口两侧的两个源头,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挥手告别澜沧江流域。科考队自通天河右岸一级支流聂恰曲源头顺流而下,13点半到达聂恰曲与通天河交汇口。车队沿着崎岖颠簸的废弃县道,穿过复杂多变的游荡河床,到达交汇口右岸高高的山壁上,无人机旋翼轰鸣,记录下通天河奔流向东的浩浩汤汤。14点半,车队溯源而上,达到通天河上游固定断面采样,埋锅造饭喝一碗“香喷喷”的羊肉汤,再次兵分两路。3、5、8、9号车17点半到达曲麻河乡水文站,暴风雪来临,科考队员站在白毛风中,听取李其江副局长对该站的建站过程、监测内容、运行方式的简要介绍,同时进行固定断面的采样工作。18点半,找到楚玛尔河左岸一级支流曲峡陇巴,许继军所长与李其江副局长现场讨论了在该流域建设小流域试验站的合理性及可行性。随后,车队返回治多,与大部队汇合。 6月4日,科考队自治多出发,前往沱沱河。一上午的颠簸,车队进入白色的冰雪世界,真正踏入世界第三级,桀骜不驯的冰川、凛冽刺骨的寒风,让人充满敬畏。车队开始出现频繁的爆胎、陷车,至下午14点左右才到达中途休息点,一处牧民废弃的半壁矮墙。远处就是高原雪豹的栖息地,科考队员们保持着高昂的斗志,一碗粉条汤下肚,好像隔绝了周遭的寒冷和高反的侵袭,继续踏上征程。18点终于到达目的地,当曲与沱沱河汇口囊极巴陇。科考队在这里立下了科学考察纪念碑,囊极巴陇几个红色大字迎着通天之河,聆听着雪山天河的千古回响。固定断面采样结束后,车队披着晚霞到达海拔4700m的唐古拉镇。 6月5日,车队自唐古拉镇出发,首先来到布曲与尕尔曲交汇处,结束考察工作后在雁石坪与西藏那曲地区安多县水利局工作人员汇合,在当地水利局领导的带领下进入格拉丹冬雪山。中午11点左右,车队遥看到格拉丹冬雪山的岗加曲巴冰川。继续驰骋近两个小时,才于13点半前后到达离冰川最近的砾石滩。最艰苦的一段旅程开始了,科考队简单布置了每个队员的任务后,便各自组队,先后出发。在平均海拔5400m、崎岖不平的砾石山路上行走近3个半小时、约6公里后,科考队员们陆续走到冰川前沿,一路上采集植物样、水样、冰样、岩石样,并在冰川前飞起了无人机,拍摄了岗加曲巴冰川的全景图。17许完成科考任务拔寨回营,20点左右全员归队,经测算,全程近12公里,累计爬高约300m。本次岗加曲巴冰川考察是长江科学院历次江源科考徒步行军里程之最,刷新了国内科研院所发现高原鱼类的最高海拔,取得了丰硕的科考成果。 6月6日,科考队自唐古拉镇出发,赶赴格尔木,途中考察了沱沱河、楚玛尔河,并在固定断面取样,下午20点左右到格尔木。6月7日,从格尔木出发,经西宁回武汉。 8天时间,澜沧江、长江两个源头流域,日均工作12个小时,20个断面(点)考察采样,高海拔高强度急行军踏勘任务,科考队员们在院领导亲力亲为的指挥带领下,对格拉丹冬雪山岗加曲巴冰川进行了全景无人机拍摄,获得了唐古拉山脉现代冰川演变发展的大量影像资料,以及冰川周围冻土、动植物、岩石、冰芯样品,圆满的完成了既定科考任务,长科院人“乐于奉献、勇于挑战、志于科学”的科考精神,也得到了合作单位的认可,扎实的考察成果也为下一次江源科考工作奠定了基础。 参加本次江源科考还有,长江科学院:徐平副总工程师,水资源所许继军所长,河流所姚仕明副所长、周银军副主任、闫霞硕士,水土保持所张文杰博士,水环境所郭伟杰博后,岩土重点实验室郑郧博士,长科颐信公司倪鸣硕士,水资源所王永强副总、王冬博士; 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李其江副局长、李超工程师、蔡宜晴工程师;青海大学倪三川博士、李琼博士、任燕博士;文汇报首席记者郑蔚;人民网青海分公司总编辑王浩;青海雅盛科技公司张永、杨海东、关文涛、李亚泊、费顺章、马林、曹建平、辛海峰、赵军波、郭志伟、寇德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