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研究团队培育出拥有大脑和心脏结构的小鼠胚胎模型》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网络监测与评估
  • 编译者: 闫亚飞
  • 发布时间:2022-11-25
  • 据NIH官网8月25日消息,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和英国剑桥大学研究团队利用小鼠干细胞培育出具有完整大脑结构、神经管、心脏和和身体所有其他基础器官的小鼠胚胎模型。研究团队将小鼠胚胎干细胞(ESCs)与两种类型的小鼠胚胎外干细胞按照正常的比例组合置于模拟环境中,使其产生卵黄囊、胎盘、神经管,实现自我组成胚胎。该成果为研究影响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和疾病的因素提供了可参考的模型系统,并为指导开发合成移植器官提供了可能性。该研究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期刊。
  • 原文来源:https://www.nih.gov/news-events/news-releases/nih-funded-scientists-generate-mouse-embryo-model-develops-neural-tubes
相关报告
  • 《以色列研究人员用小鼠干细胞培育出鼠胚胎模型》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网络监测与评估
    • 编译者:闫亚飞
    • 发布时间:2022-11-25
    • 据新华网8月3日消息,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研究人员使用在培养皿中培育多年的小鼠干细胞,在没有精子、卵子及子宫的情况下,培育出了小鼠早期胚胎模型。胚胎模型存活了8.5天,接近小鼠20天妊娠期的一半,这时许多器官都已形成早期模样,包括跳动的心脏、褶皱良好的大脑、神经管和肠道等。与天然小鼠胚胎相比,这个培育出的胚胎模型在内部结构形状和细胞基因表达模式上有95%的相似性,胚胎模型中的各种器官具备相关标志,说明具有功能性。未来有望在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人造人类胚胎样结构,从而提供可用于移植的组织、器官等。
  • 《日本研究团队使用类器官培养模型培育出带有毛囊的完整毛发》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
    • 编译者:闫亚飞
    • 发布时间:2022-11-06
    • 据学术经纬公众号10月25日消息,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的研究团队在体外毛发生长模型中培养出带有毛囊的完整毛发。研究人员在类器官培养模型中加入小鼠背侧上皮细胞和间充质细胞,发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可以有效地增加两个毛发生长基因的表达,提升毛囊生长的概率。培养皿中新形成的标准毛囊发育的核壳结构可使类器官系统实现100%的毛囊和毛干生长效率,在移植到裸鼠背部皮肤后,有很强的毛发再生活性,毛发周期可至少重复10个月。这种类器官不仅可以移植,还能用于筛选帮助毛发生长的药物。未来,研究人员将利用人类来源的细胞进行培养,并进行药物研发和再生医学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进展》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