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检测CRISPR脱靶效应的新方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angcui
  • 发布时间:2019-04-25
  • 自从CRISPR基因组编辑技术于2012年发明以来,它已经显示出治疗许多难治性疾病的巨大希望。然而,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在治疗相关的细胞类型中鉴定潜在的脱靶效应,这仍然是将治疗方法转移到临床应用的主要障碍。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格拉德斯通研究所和瑞典阿斯利康公司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可靠的方法来实现这一目标。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9年4月19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Unbiased detection of CRISPR off-targets in vivo using DISCOVER-Seq”。论文通讯作者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Jacob E. Corn。论文第一作者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Beeke Wienert和Stacia Wyman。

    CRISPR通过在特定位置切割DNA来编辑人的基因组。所面临的挑战是确保这种工具不会在其他地方进行切割,即一种被称为“脱靶效应”的DNA损伤,这可能会带来无法预料的后果。

    Wienert博士表示,当CRISPR进行切割时,DNA会被破坏。因此,为了生存,细胞将许多不同的DNA修复因子募集到基因组中的特定位点上以修复断裂并将切割末端连接在一起。他们认为如果他们能够找到这些DNA修复因子的位置,就可以鉴定出被CRISPR切割的位点。

    为了测试这种想法,这些研究人员研究了一组不同的DNA修复因子。他们发现其中的一种称为MRE11的DNA修复因子是DNA切割位点的第一批响应者之一。他们利用MRE11开发了一种名为DISCOVER-Seq的新技术,它可以识别出CRISPR切割基因组的确切位点。

    论文共同作者、格拉德斯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Bruce R. Conklin博士解释称,人类基因组非常庞大---如果你打印完整的人DNA序列,那么你最终会得到一本高达16层的小说。当想用CRISPR切割DNA时,这就像试图删除这本小说中特定页面上的一个特定单词一样。可以将DNA修复因子视为给这本书添加的不同类型的书签。虽然一些DNA修复因子可能会将整个章节作为书签,但是MRE11却是一个能够精确到这本书中已发生变化的字母。

    目前存在检测CRISPR脱靶效应的不同方法。然而,它们具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产生假阳性结果和杀死它们正在检查的细胞。此外,迄今为止最常用的方法仅限于在实验室中用于体外培养的细胞,但不包括它在患者来源的干细胞或动物组织中的使用。

    Corn表示,鉴于他们的方法依赖于细胞的自然修复过程来识别切割位点,它经证实是一种侵入性更小、更可靠的方法。他们能够在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患者细胞和小鼠中测试其新开发的DISCOVER-Seq方法,而且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潜在地用于任何系统,而不仅仅是在实验室中。

    这种正在用于新的细胞类型和系统中的DISCOVER-Seq方法也揭示出对CRISPR编辑基因组机制的新认识,这将导致更好地理解这种工具如何发挥作用的生物学特性。

    Conklin指出,这种新方法极大地简化了识别脱靶效应的过程,同时也提高了结果的准确性。这可能更好地预测基因组编辑如何在临床环境中发挥作用。因此,它代表了改善临床前研究和让基于CRISPR的疗法更接近有需要的患者的一个重要步骤。

  • 原文来源: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4/6437/286
相关报告
  • 《美科学家开发快速准确检测细菌来源的新方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9-06-24
    • 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已经开发出一种更快、更准确的方法来确定生活在人类体内和身上的许多细菌的来源。从广义上讲,该工具可以推断出任何微生物群的起源。 这种名为"FEAST"的新计算工具可以在短短几小时内分析出大量的基因信息,相比之下,之前的工具则需要几天或几周的时间。该软件程序可用于卫生保健、公共卫生、环境研究和农业。这项研究发表在《Nature Methods》杂志上。 一个微生物群落通常包含成百上千种微生物。微生物群落无处不在,从人类的消化道,到供应水的湖泊和河流。构成这些群落的微生物可以来自它们周围的环境,包括食物。 了解这些生物来自何处以及这些群落是如何形成的,可以让科学家更详细地了解影响人类健康的未知生态过程。因此研究人员开发了这个程序,为医生和科学家研究这些现象提供了一个更有效的工具。 源跟踪程序给出了来自其他地方的微生物群的百分比。这在概念上类似于人口普查--它揭示了移民人口来自哪个国家,以及每个群体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例如,使用厨房计数器样本上的源跟踪工具可以指示该样本中有多少来自人类,有多少来自食物,以及具体是哪种食物。 有了这些信息,医生将能够通过简单地分析他们的微生物群来区分一个健康的人和一个患有特定疾病的人。科学家可以使用该工具检测水资源或食品供应链中的污染。 "微生物与人类生理和健康的许多方面有关系,但我们对这个涉及许多物种的动态网络的临床意义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的理解还处于初级阶段。"该研究主要负责人、UCLA Samueli工程学院和avid Geffen医学院的Eran Halperin说道。 Halperin补充说:"微生物组数据的空前增长,这迅速增加了我们对微生物生命的各种功能和分布的了解。尽管如此,如此庞大和复杂的数据集对统计和计算都构成了挑战。" 研究人员说,与其他源代码跟踪工具相比,FEAST的速度快了300倍,而且更准确。 此外,目前的工具只能分析较小的数据集,或只针对被认为是有害污染物的特定微生物。而研究人员表示这个新工具可以处理更大的数据集,并提供更完整的微生物存在和来源的图片。 研究人员通过将FEAST与之前发表的数据集分析进行比较,证实了FEAST的可行性。 例如,他们使用该工具来确定厨房柜台上微生物的种类,它提供了比以前分析相同数据集的工具更多的细节。 他们还使用该工具比较了剖腹产婴儿和顺产婴儿的肠道微生物群。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计算机科学研究生Liat Shenhav说:"我希望科学家们能利用FEAST来诊断与细菌有关的健康状况。例如,如果一种特定的癌症具有微生物特征,那么FEAST可能被用于早期诊断。"
  • 《ACS Nano:科学家开发出一种便携可负担得起的新型HIV检测设备》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3-03-16
    • HIV是世界上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分子检测在HIV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抗逆转录病毒疗法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HIV检测的“黄金标准”需要昂贵的仪器和训练有素的人员,这或许就是的在护理点进行HIV分子检测的快速、敏感和可负担得起的方法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ACS Nano上题为“Bioinspired CRISPR-Mediated Cascade Reaction Biosensor for Molecular Detection of HIV Using a Glucose Meter”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康涅狄格大学健康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低成本、受生物启发的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驱动的生物传感器,其或能利用简单的个人血糖仪来在个人护理点进行HIV的检测,类似于糖尿病家庭检测一样。 研究者Liu说道,受活细胞中多区室结构的启发,我们提出了一种膜分离、微流控、CRISPR驱动的级联反应系统,通过结合个体葡萄糖生物传感技术,其或许就能被开发成为一种便携式、一次性的诊断平台,从而用于对HIV病毒和其它病原体进行分子检测。CRISPR技术是一种高度敏感且基于特定核酸用于检测不同病原体的分子检测技术,如今其逐渐成为了一种强大的诊断工具,然而,等温扩增反应和CRISPR检测系统组合后所发挥出的能力往往有限,其需要单独的反应管和多种手工操作环节,这就会增加污染的风险,且对于简单有效的护理点应用而言并不理想。 为了提高这种兼容性,研究人员就提出了一种纳米膜分离的级联反应系统,其能将其正和岛一个简单便携的CRISPR介导的级联反应(MCR)生物传感器中,并能利用低成本的血糖仪进行HIV的核酸检测,从而就会消除研究人员对复杂仪器和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的需求。研究人员能在每次测试中检测到43个HIV DNA拷贝和200个HIV RNA拷贝的敏感性,这就能揭示出其在护理点用于快速检测HIV病毒和其它感染性疾病的巨大潜力。 研究者Banach指出,在全球范围内,HIV感染对于能获取有限实验室检测机会的服务不足的人群有着极大的影响;本文研究中我们所开发的技术就有望将护理点HIV检测带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期间进行监测至关重要的环境中。此外,研究人员还通过检测HIV的临床血浆样本成功验证了这种新开发的受生物启发的生物传感器,并证明了其在家庭或资源有限的环境中对HIV病毒和其它病原体进行护理点检测的巨大应用潜力。 原始出处: Ziyue Li, Naoki Uno, Xiong Ding, et al. Bioinspired CRISPR-Mediated Cascade Reaction Biosensor for Molecular Detection of HIV Using a Glucose Meter, ACS Nano (2023). DOI:10.1021/acsnano.2c12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