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创新引领科技发展》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oujie
  • 发布时间:2020-08-31
  • 7月29日至31日,华为公司创始人、CEO任正非带队访问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东南大学和南京大学。访问期间,他就基础研究、产学研结合、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 华为为何要搞基础研究?

    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太快了,传统的产学研模式赶不上市场需求的发展速度。因此华为公司也进行了一些基础理论的研究,大多数是在应用理论的范畴,只有少量的走在世界前面去了。

    大学老师的研究是为理想而奋斗,目标长远,他们的研究是纯理论要素研究。例如,土耳其Arikan教授一篇数学论文,十年后变成5G的“熊熊大火”;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苏联科学家彼得·乌菲姆采夫发表的一篇“钻石切面可以散射无线电波”的论文,20年后美国造出了隐身的F22战斗机;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科学院吴仲华教授的三元流动理论对喷气式发动机的等熵切面计算法,奠基了今天的航空发动机产业;现代化学分子科学的进步,人类合成材料可能由计算机进行分子编辑来完成,这也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技术变化。

    ▲ 华为方舟实验室(资料图)

    高校的“明灯”照耀着产业,大学老师的纯研究看得远、钻得深;华为公司的研究实用度强。在我们之间的合作中,你们给我们带来方向,照亮了我们。华为公司的基础研究是围绕商业目的的,比较贴近近期的实用化,我们给你们带来客户需求以及行业所面临的世界级难题,知道这个方程的价值与应用,相互之间都是有益的。合作使我们早一些知晓世界的发展动向,缩短了商品化的时间,我们能超前世界,就会获得更好的机会。

    ■ “校企合作要松耦合,不能强耦合。”

    高校的目的是为理想而奋斗,为好奇而奋斗;企业是现实主义的,有商业“铜臭”的,强耦合是不会成功的。强耦合互相制约,影响各自的进步。“强耦合你拖着我,我拽着你,你走不到那一步,我也走不到另一步。因此,必须解耦,以松散的方式合作。”

    ■ “求生欲使我们振奋起来,寻找自救的道路。”

    在“灯塔”的照耀下,整个世界都加快了脚步,今天技术与经济的繁荣与英、美、日、俄、欧洲当年的技术灯塔作用是分不开的。我们要尊重这些国家,尊重作出贡献的先辈。孔子都过去两千多年了,我们还不是在尊孔吗?不管这些专利保护是否已经过期,先贤是值得尊重的。

    我们公司也曾想在突进“无人区”后作些贡献,以回报社会对我们的引导,也想点燃5G这个“灯塔”,但刚刚擦燃“火柴”,美国就一个“大棒”打下来,把我们打昏了,开始还以为我们合规系统出了什么问题,在反思;结果第二棒、第三棒、第四棒打下来,我们才明白美国的一些政治家希望我们死。

    求生的欲望使我们振奋起来,寻找自救的道路。无论怎样,我们永远不会忌恨美国,那只是一部分政治家的冲动,不代表美国企业、美国的学校、美国社会。我们仍然要坚持自强、开放的道路不变。你要真正强大起来,就要向一切人学习,包括自己的敌人。

    ■ “中国的未来与振兴要靠孩子,靠孩子唯有靠教育。”

    人类社会的下一个文明是什么?还会不会产生一个类似汽车、信息产业这样的产业?我说的“汽车”是泛指,包括飞机、轮船、火车、拖拉机、自行车;“信息产业”也不仅指电子工业、电信互联网、人工智能。

    未来技术世界的不可知,就如一片黑暗中,需要灯塔。点燃未来灯塔的责任无疑是要落在高校上,教育要引领社会前进。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认识它的艰难,应对这种不确定性,除了给科研更多一些自由、对失败更多一些宽容外,应对不确定性的确定可以从孩子们的教育抓起,中国的未来与振兴要靠孩子,靠孩子唯有靠教育。

    多办一些学校,实行差别教育,启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就会一年比一年有信心,一年一年地逼近未来世界的大门。二、三十年后,他们正好为崛起而冲锋陷阵,他们不是拿着机关枪,而是拿着博士的笔。我今天看见你们这么多人坐着冷板凳,研究出这么多理论与技术成果,出了这么多优秀的人才,我很兴奋,相信我们国家在二、三十年以后或者五、六十年之后,一定会大有作为的,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 任正非(资料图)

    ■ “我们需要创新,找到一个一个的机会点。”

    我们需要创新,找到一个一个的机会点。如果我们把英国工业革命的指数定为100的话,美国今天是150,我国是70,中国缺的30是原创,原创需要更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没有原创就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房屋、汽车都会饱和的,饱和以后如何发展?不发展,一切社会问题都会产生。

    我们公司过去是依托全球化平台,集中精力十几年攻击同一个“城墙口”,取得了一点成功。我们过去的理论基地选在美国,十几年前加大了对英国和欧洲的投入,后来又增加了日本、俄罗斯的投入。美国将我们纳入实体清单后,我们把对美国的投资转移到俄罗斯,加大了俄罗斯的投入,扩大了俄罗斯的科学家队伍,提升了俄罗斯科学家的工资。

    我们希望十年、二十年后,我国的大学担负起追赶世界理论中心的担子来。我们国家有几千年儒家文化的耕读精神,现在年轻妈妈最大的期望是教育孩子,想学习、想刻苦学习,这都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优良基础,我们是有希望的,中国是可以有更大作为的。

    本文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新闻联播

  • 原文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zNDIzMjE2MA==&mid=2247505421&idx=1&sn=4ad10109b93cfa10a88b4e122c58fcbc&chksm=e8fb1602df8c9f14c8b025629ea591f5510034ff4ddd5334c1b1687c88d2a76e53dc7bd6980c&mpshare=1&scene=23&srcid=08318vIWQm8ZmpKBTwOtHZZj&sharer_sharetime=1598838490662&sharer_shareid=9e8fc1f0c4813654867c146bb6c9bb7e#rd
相关报告
  • 《超算创新引领智能产业发展》

    • 来源专题:智能制造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23-09-08
    • 8月24日至26日,2023全国高性能计算学术年会在山东青岛举行,探讨产业智能化和智能产业化背景下算力的创新与变革,展望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   超级计算又称高性能计算,是通过并行计算提高运算速度,解决大规模科技计算和海量并发的数据处理问题。   当前,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发展都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生产力,已经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人工智能牵引算力部署   在人工智能的驱动下,算力需求持续增长,高性能计算技术与应用未来的发展和演进引发了广泛关注。   高效的计算能力是越来越复杂和庞大的人工智能应用的基础。反过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大数据训练深度神经网络的需求又推动着算力的进步,新的计算软硬件基础设施不断推陈出新。   最新发布的《智算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2年我国新增算力设施中,智能算力占比已过半;预计2025年智算规模占比将超过85%;到2025年,算力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4.4万亿元,关联产业规模可达24万亿元。   当前,国家启动超算互联网部署将突破现有的单体超算中心运营模式,把全国众多的超算中心连接起来,构建一体化算力服务平台。通过超算互联网建设,将形成强大的国家算力底座,有效促进超算算力的一体化运营。   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曹振南指出,当前需要加强全国算力资源统筹协调,以应对算力设施分布不均衡、接口不统一、应用软件自主研发和推广不足等问题。已启动建设的超算互联网旨在连接产业生态中的算力供给、应用开发、运营服务、用户等各方能力和资源,并以互联网的思维运营超算中心,构建一体化超算算力网络和服务平台。曹振南表示,建设超算互联网的目标,不仅希望将超级计算机的设备连接在一起,更希望将所有供需方、整个超算生态链汇聚在一起,通过这个平台提供相应的服务,同时以互联网的思维运营超算,拓展思维与用户。   北京并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健表示,算力网络是解决当前算力问题的最优模式。只要还有可用的超算算力,算力网络就能支撑用户完成计算任务。    加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通用人工智能兴起直接导致了近期全国乃至全球高端超算算力极度紧缺的情况。而夯实软硬件基础设施,为超算算力的释放提供有力支撑成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我国在顶尖超算系统研制和超算系统部署数量方面处于国际领先行列,但在基础软件生态方面还有待完善。为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郑纬民提出四点建议:加强超算基础软件研制,提升转化能力;研制统一并行编程模型和编译优化平台;建立国产超算HPDA系统软件栈;深入开展超算算力网络研究。   芯片是提高计算机系统性能的主要驱动力,而晶体管数量与工艺制程直接决定了超算系统的性能。变革当前芯片设计堆叠式技术路线,着眼自上而下构造式芯片设计的新范式,集成芯片为芯片算力突围开辟了新途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孙凝晖分析了当前计算系统在互联延迟、多核扩展等方面存在的瓶颈,介绍了通过自主工艺构造式设计高性能芯片的新途径。他表示:“当前,超级计算机的架构存在算力天花板,而集成芯片可突破众核芯片的IO带宽制约和多芯片之间的通信延迟制约,并且通过采用多级基板可进一步扩展众核规模,从而实现算力提升。”   据了解,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与之江实验室合作开展了面向智能计算的大芯片设计工作,基于集成芯片构建高性能计算系统的思路,在多核扩展架构、多芯粒并行、供电散热扩散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开发。   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特别是在场景和应用创新方面,制定了诸多战略方针,旨在提升我国人工智能的创新能力。得益于AI的能力,高性能计算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随着HPC+AI融合应用的不断创新,高性能计算的应用开发、系统软件和体系结构正在发生变革。   华为计算产品线集群创新与仿真Lab主任杜云飞表示,华为围绕性能工程的基础软件、性能加速的中间件、应用的自动化优化,以及在新算法的混合精度、AI大模型和超大规模的存储及网络上,做了大量创新性的实践,使得大量的应用生态在超算系统上获得了更好的性能。   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部主任、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焦李成表示:“从最根本上来讲,ChatGPT也要回到核心,就是要回到数学的基础、数理逻辑和计算的能力,而所有这些正是高性能计算的核心技术所在。所以,高性能计算与人工智能是密切相关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更应该把两者结合起来。对于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来说,高性能计算如何在中间起到连接作用,值得我们去思考。”    多维创新孕育新机   目前,我国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并且保持着30%左右的年增长率。预计在2023年,AI算力将首次超过通用算力。AI已成为算力增长的新引擎。如何跟上算力发展的步伐,凸显算力优势,实现算力资本、算力服务的协同互补成为亟须破解的问题。   近几年,我国算力综合供给水平快速提升,算力产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算力赋能千行百业成效显著。从超算行业来看,超算已为汽车制造、气象海洋、基因测序、新药研发、芯片制造、石油勘探等众多行业提供了灵活弹性、快捷高效、安全可靠的算力支持。在AI的驱动下,超算行业未来仍有巨大潜力可挖,新的技术和应用亮点会层出不穷。   Al大模型训练对集群算力的需求正在高速增长,其中的高性能互联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华为网络技术实验室主任刘冰洋介绍,面对高性能AI训练集群,如何提升其网络通信的性能。华为从两个方面去实现性能的提升:一是物理带宽和物理交换能量,这体现了硬核的实力;二是在硬件基础之上建立拓扑亲和计算的技术体系,通过网络和通信库框架之间的双向协同,充分发挥物理的带宽,从而实现通信效率的最优,并最终达到算效最优化的目标。   数字经济的发展依赖数字化、智能化与网络化的新经济基建开发。“发展数字经济要强调AI,更要强调群体性智能。”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黄铠表示,“面对大数据感知、机器学习认知、生成式AI等新技术、新应用,业界必须重视智能云认知与物联网感知的无缝结合,以及开源大模型在智慧城市、数字经济、远程医疗与全民健保等方面的落地应用,建立与时俱进的生态环境与工业体系,为数字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立新指出,数字孪生作为透明海洋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有效深化人类对海洋系统的认知与变化预测,赋能海洋能源、海底矿产、海洋生物资源高效安全开发、海洋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海洋航运等产业发展。吴立新表示:“超算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时代已经来临。它必将是一种新的科学范式,有重大的颠覆性创新。这一次,中国不仅要成为全球超算算力的领跑者之一,同时也希望能够成为全球超算应用的领跑者之一。”( 郑大海 ) (来源:中国工业报) 编辑:李芊诺 责编:张永杰 审核:陈雪辉 .
  • 《深圳: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之都》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10-23
    • 10月2日晚,改革开放再出发大型综艺晚会《追梦》在央视播出。晚会上,800架无人机配合钢琴曲飞离地面,在深圳市民中心广场上空变换出展翅翱翔的“大鹏”“月圆中的芭蕾舞”等立体3D造型,这一由深圳本土企业自主研发设计的大规模无人机编队秀,与舞台背后深圳中心区43栋高楼的灯光秀相互配合,将开放创新生机勃勃的深圳城市面貌、改革开放的无限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深圳之夜”通过电视转播震撼全球。 40年波澜壮阔,40年砥砺前行,深圳践行改革开放,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成为探索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前沿注脚。2017年,深圳GDP达2.2万亿元。其中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到4.13%,接近全球最高水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1.123万家;PCT国际专利逾2.04万件,占全国43.1%。 40年前的深圳还是一个小渔村。从科技基础设施薄弱、科教资源匮乏、科技人才稀缺的几乎零基础起步,到上一阶段的跟随式、产业创新发力,再到现在引领式、源头创新突破,如今的深圳正以充分的信心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之都。 从跟随到引领:培育影响世界的产业集群 俯瞰粤港澳大湾区,摩天高楼林立。总部在粤港澳大湾区20家世界500强企业中,深圳培育了6家;3万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深圳就拥有1万家。 沿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一路向前,超过100公里长的连线上,分布着腾讯、华为等世界500强企业,大疆、优必选等全球知名企业亦在此茁壮成长。 深圳从科技基础薄弱起步,到如今孕育出3万家创新产业集群,孵化华为、腾讯、比亚迪等知名企业,吸引200多家世界500强前来投资,“创新绿洲”的形成靠的是什么? 回望40年创新巨变,有一条路径清晰可见——把握前沿创新趋势,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从应用技术创新向核心前沿技术创新转变,从跟随模仿式创新向引领颠覆式创新跃升,不断向全球创新高地迈进。 创新是引领意识,下好创新先手棋,夺取创新主动权。 深圳龙岗区坂田街道,华为总部坐落于此。最近一期IDC报告显示,华为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厂商。近5年,华为出货量增长50多倍。面对上半年复杂的国际环境,华为实现销售收入32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 在华为总裁任正非看来,重大创新是“无人区”的生存法则,没有理论突破、技术突破,没有大量技术积累,不可能产生爆发性创新。2017年华为研发人员约8万名,占公司总人数的45%。近10年华为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超过3940亿元。 创新是危机意识,在自我进化、自我颠覆中把握未来。 深圳腾讯滨海大厦,极目远眺,海天相接。福布斯最新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百强排行显示,腾讯以18名位列中国企业第一。如今这个即将步入20岁的中国互联网巨头,正在酝酿第三次公司架构调整。 “互联网的下半场属于产业互联网,上半场腾讯通过连接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下半场我们将在此基础上,助力产业与消费者形成更具开放性的新型连接生态。”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说。 由技术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升级,以技术驱动为主要方向,腾讯战略升级的背后,是深圳3万家创新企业集群,正在面向世界前沿科技和新一轮产业升级趋势进行前瞻思考和主动进化。 创新是全球视野,做世界技术与产品支撑者。 在英国、韩国、日本、新西兰等世界上各大发达国家的汽车市场,比亚迪都成功突围,并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的车企。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中,比亚迪销售量达到71328辆,为全球提供绿色低碳出行方案。 在英国,总部位于深圳的中国核电企业中广核正在推进中国自主先进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在布拉德韦尔B核电项目的落地。中广核新闻宣传处处长黄超告诉记者,这将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的窗口,从“借船”和“拼船”,到真正实现自主核电技术“造船出海”。 创新是坚定信心,在独创独有上下狠功夫。 在深圳南山,奥比中光从初创企业发展成为3D传感器领域的知名企业,是全球继苹果、微软、英特尔之后第4家量产消费3D传感器的公司。 无数创新型企业成为深圳最具活力的细胞。深圳民企驱动了94%的研发开支,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从2012年的8024件增至2017年的20457件,年均增幅超过20%,约占全国总量的1/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89.78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9.2倍…… “深圳正在改写世界创新规则、培育一批影响世界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去年4月,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发表文章称,深圳已成为“创新温室”。 从产业到源头:站在新一轮科技突破起点上 回望40年,在数次创新转型的关键节点上,中国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止。迈向创新新阶段的深圳,力补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的短板。 深圳大鹏半岛的国家基因库,超过1000万份包含细胞、血液、组织等多种生物资源样本存储在此。在基因测序区,上百台基因测序仪每天产生大量的数据,通过数据库向各科研机构提供生物信息检索、比较、分析等服务。 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徐讯和记者分享最新的喜讯,近期华大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细胞》上发表了迄今最大规模的中国人基因组学大数据研究成果,这正是源于多年积累的数据量和数据存储能力。 “大科学装置、科研院所,可能没有即期产出、效用,但那将是我们前进的基点。”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说,前沿科学实现0到1的突破就是因为有大平台,只有大平台才能真正诞生大科学。 在寸土寸金的深圳大学城,位于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南部的一块空地虚席以待。“十三五”期间,深圳计划投资40亿元,在这里打造E级计算机。 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主任刘明伟告诉记者,E级计算机将使中心的计算能力提升1000倍,每秒可进行百亿亿次数学运算。“未来这里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大型科学装置,为湾区基础科学研究、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提供强有力支持。” 深圳先进院院长樊建平说,10年前,我们更多地专注于“E”(Engineering,工程);此后,我们逐渐转入“T”(Technology,科技),关注核心关键技术;现在,我们进入“S”(Science,科学)领域。“从‘E’到‘T’再到‘S’就是深圳模式,是一座城市不断向源头技术进发、不断提高自身创新力的表现”。 今年6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厄温·内尔教授同夫人伊娃·玛利亚·内尔教授到访深圳,在访问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时,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约定共同筹建深圳内尔神经可塑诺奖科学家实验室。这将是深圳的第7个诺奖实验室。 力补源头创新“短板”,深圳不断向全球人才抛出橄榄枝,包括诺奖得主在内的尖端人才纷纷汇聚深圳;为顺应全球新一轮科技发展趋势,深圳上马一批大科学装置工程;为加强成果产业化进度,深圳扶持新型研发机构,激发前所未有的活力。 “随着源头创新动能的不断增强,深圳站在了新一轮科技突破的起点上。”深圳市发改委主任聂新平说。 从机制到生态:打造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 来到深圳华强北,设备仪器一应俱全,美国孵化器HAX里迎来法国世界500强客人。自从去年11月空中客车将全球第二家创新中心落地深圳,一系列合作已经展开。 “广东深圳和美国加州的硅谷不同,深圳在硬件制造、电子工业、航空航天及其它领域独具活力。”空中客车首席技术官保罗·艾瑞蒙科说,空客在深圳设创新中心,希望利用深圳具有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和创业精神,吸引高端人才,帮助企业发展。 面向世界配置创新资源,深圳如何吸引全球创新要素在此聚集并自由流动?创新大潮喷涌的背后,是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和有机社会的合力效应。 1987年,深圳颁布《关于鼓励科技人员兴办民间科技企业的暂行规定》,允许科技人员用专利等知识产权入股。这份文件成为中国民营科技企业的“准生证”。 在任正非看来,深圳有着良好的法制化、市场化环境,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都为华为的成长提供了良好支撑。未来30年,华为公司将继续扎根深圳,和深圳一起奋斗和成长,建立国际化的总部。 在深圳公安局龙岗分局,人工智能安防系统“深目”正在实时运转,去年它曾在15小时内帮助公安系统破获拐卖儿童案。这款“黑科技”由深圳企业云天励飞研发,该企业创始人陈宁颇为感慨:“安防领域行业壁垒极高,我们这类没有任何背景的海归团队,却顺利地在深圳落地第一套样板工程。可见,真正能鼓励创新的,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市场运行机制。” 自2008年以来,深圳制定出台了全国首部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率先发布促进科技创新的地方性法规,先后出台自主创新“33条”、创新驱动发展“1+10”文件,建立鼓励创新的容错机制,形成覆盖自主创新体系全过程的政策链。 迈入新时期的深圳打造持续创新生态,“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金融支持”的创新链逐步成熟。今年3月,首期规模为50亿元的深圳天使母基金正式成立。利用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创新生态优化和科技产业培育。“未来的‘华为’‘腾讯’,或许就在天使母基金及其子基金所孵育的项目中。”深圳市国资委主任彭海斌说。 截至2017年10月底,深圳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共评审通过101只子基金,承诺出资587亿元,全国领先。“政府之手”以更市场化的方式,介入到创新活动当中,助力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 深圳不断完善创业生态,让战略布局从“小局”变“大局”;优化创新环境,让资源配置由“小投入”变“大投入”;激励创新主体,让创新承载者由“小众”变“大众”…… 完善的创新生态让想法、资源、资本、人才、信息等创新要素高效重组并转化成为创新价值。今年上半年,深圳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4146亿元,增长8.3%。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2111.99亿元,增长9.6%,新材料产业增长8.8%,生物医药产业增长23.8%。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金融和物流业对GDP贡献达50%以上。 今天的深圳自主创新探索,不只是为经济持续增长作出重要贡献,也不止于为中国孕育更多的顶尖企业家和科学家,更告诉我们如何以更高的格局审视世界与中国发展,从跨越发展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在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上更加笃定。 2018年,深圳提出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成为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重任在肩,深圳已充满信心。 数读深圳创新力 经济实力 深圳GDP从1979年的1.97亿元上升到去年的2.24万亿元。过去5年,深圳GDP年均增长9.2%,跻身全球城市30强。 创新能量 2017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9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10%;PCT国际专利申请达20457件,占全国申请总量的43.07%;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1230家。拥有2000万人口的深圳,目前拥有各类人才总量超过1/4。 企业作为 深圳90%的创新型企业为本土企业,90%的研发人员在企业,90%的研发投入源自企业,90%的专利产生于企业,90%的研发机构建在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由龙头企业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