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_COVID-19暴发期间的心理健康问题和社交媒体暴露》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2-22
  • 1.时间:2020年2月20日
    2.机构或团队:复旦大学健康传播学院
    3.事件概要:
    2020年2月20日,复旦大学健康传播学院在《柳叶刀》预印平台上发表题为“Mental Health Problems and Social Media Exposure During COVID-19 Outbreak”的文章。
    在中国武汉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暴发期间,大量市民公开社交媒体。本文评估了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并研究了它们与社交媒体曝光的关系。通过对2019年1月31日至2月2日期间年龄在18岁以上的中国公民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在线调查的方法进行快速评估。来自31个省和自治区的4872名参与者参与了本研究。除人口统计学和社交媒体暴露(SME)外,还通过中文版WHO-5幸福指数(WHO-5)评估抑郁症,并通过中文版广泛性焦虑症量表(GAD-7)评估焦虑症。在控制协变量后,多变量logistic回归用于确定社交媒体暴露与心理健康问题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在武汉市发生COVID-19暴发期间,抑郁症,焦虑症以及抑郁焦虑并发症(CDA)的患病率分别为48.3%(95%CI:46.9%-49.7%),22.6%(95%CI:21.4%-23.8%)和19.4%(95%CI:18.3%-20.6%)。超过80%(95%CI:80.9%-83.1%)的参与者表示经常接触社交媒体。在控制了协变量之后,与较少的SME相比,频繁的SME与高焦虑率(OR = 1.72,95%CI:1.31-2.26)和CDA(OR = 1.91,95%CI:1.52-2.41)正相关。
    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健康问题的患病率很高,与COVID-19暴发期间的频繁SME呈正相关。这些发现提示,政府需要在心理健康问题上给予更多关注,尤其是在普通人群中的抑郁和焦虑,以及在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中进行“信息流行病”的斗争。
    *注,本文为预印本论文手稿,是未经同行评审的初步报告,其观点仅供科研同行交流,并不是结论性内容,请使用者谨慎使用。
    4.附件: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3541120

  • 原文来源: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3541120
相关报告
  • 《2月18日_COVID-19暴发期间中国的在线心理健康服务》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xuwenwhlib
    • 发布时间:2020-02-20
    • 2月18日_COVID-19暴发期间中国的在线心理健康服务 1.时间:2020年2月18日 2.机构或团队: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精神科、南方医科大学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等 3.事件概要: 南方医科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The Lancet Psychiatry在线发表通讯文章“Online mental health services in China during the COVID-19 outbreak”,总结了迄今为止中国暴发COVID-19疫情期间针对需要帮助的人群已经广泛实施的几种类型的在线心理健康服务。 首先,截至2020年2月8日,可通过微信调查计划问卷之星搜索与COVID-19疫情相关的72项在线心理健康调查,该调查针对不同人群,包括医务人员、COVID-19患者、学生、一般人群和混合人群;调查范围包括湖北省、其他省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和中国未指定地区。以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南方医院为研究中心,对1563名医务人员进行了多中心调查,发现抑郁症的患病率为50.7%,焦虑为44.7%,失眠者为36.1%,压力相关症状为73.4%。这些发现对于卫生部门分配卫生资源和为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医务人员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在疫情暴发期间,医务人员和公众已广泛使用带有通讯程序的在线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微信,微博和抖音。此外,有关COVID-19预防、控制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几本书也迅速出版,并向公众免费提供了免费电子版。截至2月8日,已出版了29本与COVID-19相关的书籍,其中11本(37.9%)是关于心理健康的,其中包括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出版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心理自助与疏导指南》。 最后,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医疗机构、大学、学术团体的心理健康专业人士广泛建立了在线心理咨询服务,每周24小时免费提供咨询服务。还开发了在线心理自助干预系统,包括针对抑郁,焦虑和失眠的在线认知行为疗法。此外,一些人工智能(AI)程序已被用作流行病期间心理危机的干预措施。例如,AI“树洞行动救援团” 通过监视和分析微博上发布的消息可以识别处于自杀风险的个人,并提醒指定志愿者采取相应行动。 4.附件: 原文链接: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psy/article/PIIS2215-0366(20)30077-8/fulltext
  • 《COVID-19暴发期间中国的在线心理健康服务》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蒋君
    • 发布时间:2020-03-02
    • 总结了迄今为止中国暴发COVID-19疫情期间针对需要帮助的人群已经广泛实施的几种类型的在线心理健康服务。 首先,截至2020年2月8日,可通过微信调查计划问卷之星搜索与COVID-19疫情相关的72项在线心理健康调查,该调查针对不同人群,包括医务人员、COVID-19患者、学生、一般人群和混合人群;调查范围包括湖北省、其他省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和中国未指定地区。以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南方医院为研究中心,对1563名医务人员进行了多中心调查,发现抑郁症的患病率为50.7%,焦虑为44.7%,失眠者为36.1%,压力相关症状为73.4%。这些发现对于卫生部门分配卫生资源和为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医务人员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在疫情暴发期间,医务人员和公众已广泛使用带有通讯程序的在线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微信,微博和抖音。此外,有关COVID-19预防、控制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几本书也迅速出版,并向公众免费提供了免费电子版。截至2月8日,已出版了29本与COVID-19相关的书籍,其中11本(37.9%)是关于心理健康的,其中包括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出版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心理自助与疏导指南》。 最后,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医疗机构、大学、学术团体的心理健康专业人士广泛建立了在线心理咨询服务,每周24小时免费提供咨询服务。还开发了在线心理自助干预系统,包括针对抑郁,焦虑和失眠的在线认知行为疗法。此外,一些人工智能(AI)程序已被用作流行病期间心理危机的干预措施。例如,AI“树洞行动救援团” 通过监视和分析微博上发布的消息可以识别处于自杀风险的个人,并提醒指定志愿者采取相应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