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中带毒”?新冠患者感染7个月后,粪便中仍存有病毒》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2-05-09
  • 研究发现3.8%新冠患者在感染7个月后,粪便中仍然存在病毒RNA,这一事实会使社区的防疫措施更加复杂化、困难化。
    全球抗疫已有两年之余,随着病毒大规模传播,毒株也在不断变异,近期新冠主流毒株奥密克戎在国内迅速蔓延,导致多城再次处于静默封控状态。新冠病毒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部炎症,不仅对肺部损害极大,还影响人体免疫系统及其他器官。目前人类对于新冠病毒的了解只是冰山一角。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在Cell子刊Med发表题为“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and fecal shedding of SARS-CoV-2 RNA suggest prolonged gastrointestinal infection ”的研究成果(图1)。研究发现,即使新冠患者肺部病毒已清除数周或数月,仍可检测到其粪便中的病毒残留[1]。

    为了分析感染新冠患者的胃肠道是否存在病毒RNA,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在2022年4月至7月期间,对113名新冠确诊轻症患者,进行了为期10个月的粪便新冠病毒RNA脱落动态变化跟踪监测。粪便收集时间点集中在第3天(范围=0-7天)、第14天(8-21天)、28天(22-35)、120天(75-165)、210天(166-255)和300天(超过255天)。除了这些粪便样本外,在最初的试验期间,每天还采集咽拭子进行核酸检测(图2)。

    研究发现,在确诊后的一周内,研究人员可以在49%的患者粪便中检测到病毒残留物;即使是在患者肺部已检测不到病毒的4个月后,依然可以在12.7%的患者粪便中检测到病毒RNA;7个月后,仍有3.8%的患者粪便中存在病毒RNA,更不可思议的是,在10个月后,新冠病毒检测呈阴性时,才无法检测出病毒残留物。此外,研究人员发现一些常见的胃肠症状,如腹痛、恶心、呕吐等与SARS-CoV-2 RNA的粪便脱落也存在关联(图3)。

    在研究过程中,粪便中可检测到SARS-CoV-2 RNA的患者也表现出肠道症状。在第一个月,研究人员发现粪便中检测出病毒RNA的患者更有可能报告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另外,流鼻涕、头痛和身体疼痛这些呼吸道和全身症状与粪便SARS-CoV-2RNA的存在有关(图4)。

    对此,斯坦福大学医学和遗传学副教授Ami Bhatt博士表示,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感染新冠的患者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和腹泻等胃肠道症状。SARS-CoV-2在肠道甚至其他组织中停留的时间可能比在呼吸道中停留的时间更长,它基本上可以继续刺激我们的免疫系统并诱导一些长期症状。

    研究结果对通过检测社区废水病毒预测疫情提供了理论依据,这对公共卫生防疫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研究发现3.8%新冠患者在感染7个月后,粪便中仍然存在病毒RNA,这一事实会使社区的防疫措施更加复杂化、困难化。

  • 原文来源:https://news.bioon.com/article/4743e2556839.html
相关报告
  • 《感染新冠病毒后免疫力至少维持8个月》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12-24
    •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2日报道,澳大利亚研究人员首次揭示,感染新冠病毒后,具有保护性的中和抗体至少能在人体内留存8个月,可以防止其再次感染。研究人员称,这项研究是对抗新冠病毒的疫苗可能长期有效的最有力证据。   这项研究发表于最新出版的《科学免疫学》。作者撰文指出,他们发现免疫系统中被称为记忆B细胞的特定细胞会“记住”病毒感染,如果再次接触病毒,它会通过快速产生保护性抗体触发保护性免疫反应。   研究人员称,此前,有许多研究表明,对抗新冠病毒的第一波抗体在几个月后会减弱,人们担心他们可能很快因此失去免疫能力,但这项新研究打消了人们的这些顾虑。   在最新试验中,蒙纳士大学免疫学和病理学系副教授门诺·范泽姆领导的研究团队招募了25名新冠肺炎病患,并在这些人感染后第4天到感染后第242天,从他们身上采集了36份血液样本。   与其他只关注抗体反应的研究一样,研究人员发现,在感染20天后,对付病毒的抗体开始下降。但重要的是,所有病人都拥有记忆B细胞,它能识别新冠病毒重要的两种成分之一,即刺突蛋白和核衣壳蛋白。而且,研究人员发现,这些病毒特异性记忆B细胞在感染后8个月内稳定存在。   范泽姆说,这项研究结果表明,任何一种新冠疫苗或许都能预防该病毒,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全球数百万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的人中,真正再感染的例子少之又少。   范泽姆说:“这些结果很重要,因为它们明确表明,感染了新冠病毒的患者确实保留了针对病毒和疾病的免疫力。这给人们带来了希望:一旦一种或多种疫苗研制出来,它们将提供长期保护。”
  • 《有症状患者的空气环境、表面环境和个人防护设备的新型冠状病毒污染》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03-12
    •     《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于3月4日在线发表了新加坡国立传染病中心等发表的论文“Air, Surface Environmental, and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Contamination by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 From a Symptomatic Patient”。文章称,冠状病毒存在医院感染,并以环境污染作为传播途径。同样,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的医院内传播也有报道。然而,传播方式和环境污染程度是未知的。     研究人员从2020年1月24日至2月4日,对新加坡SARS-CoV-2暴发中心3名患者的空气传播传染病隔离室(每小时12次空气交换),以及休息室和浴室中的26个地点采集了表面环境样本。研究人员还收集了离开病房的医生提供的个人防护装备(PPE)样本和病房空气样本。 例行清洁后,在患者仍然有症状的第4天和第10天对患者A的房间进行采样。所有样品均为阴性。患者B在患病的第8天出现症状,而在患病的第11天没有症状。 常规清洁后的这两天取样均为阴性。患者C在常规清洁前采集样本,结果为阳性,15个房间区域(包括排气扇)中有13个区域(87%)为阳性,5个卫生间区域(包括马桶、水槽和门把手)中有3个区域(60%)为阳性。     该研究显示一例轻微上呼吸道感染的SARS-CoV-2患者存在广泛的环境污染。马桶和水槽的样本呈阳性,这表明粪便中的病毒脱落可能是一种潜在的传播途径。清洁后的样本为阴性,说明目前的去污措施已经足够。尽管环境污染程度严重,但空气样本呈阴性。从排气口抽出的拭子测试呈阳性,表明载有病毒的细小水滴可能被气流置换并沉积在通风口等设备上。因为鞋套不是PPE建议的一部分,所以PPE样本有呈现阳性不足为奇。污染的鞋类传播的风险很低,前厅和干净走廊的负面结果证明了这一点。     文章称SARS-CoV-2患者通过飞沫和粪便排出对环境造成的重大污染表明,环境是一种潜在的传播媒介,因此有必要严格遵守环境卫生和手部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