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能源部长:应对气候变化方面 美国应向中国学习》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3-13
  • 据福克斯新闻网报道,美国能源部长詹妮弗·格兰霍姆3月10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可以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学习中国当前的举措”。


    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西南偏南”年度盛会上,格兰霍姆接受了活动主办方的采访。采访中,她对中国在缓解气候变化方面的努力表示赞赏,称中国对气候变化问题“非常敏感”,重视程度甚于美国。

    格兰霍姆表示,中国政府为实现气候治理目标加大资金投入,在清洁能源上的投资尤其“令人备受鼓舞”。她认为,美国应当借鉴中国针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方案。

  • 原文来源:https://www.in-en.com/article/html/energy-2322795.shtml
相关报告
  • 《数据在应对极端高温和气候变化方面的重要性》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
    • 编译者:李扬
    • 发布时间:2023-07-21
    •      数据对于提供有关气候变化如何影响全国美国人的信息至关重要。这包括热量。最近,美国商务部的美国人口普查局发布了对高温的估计,确定了全国范围内社会上易受极端高温影响的地区。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最新数据,美国近四分之一的人在社会上脆弱,对极端高温暴露的适应能力低。4月发布的实验性数据产品《社区热量复原力估计》(CRE)根据其社会特征衡量社区中个人和家庭承受极端高温压力的能力。在考虑额外的住房和交通特征时,美国更多的人在社会上脆弱或对高温上升的适应能力较差。在过去的30年里,极端高温一直是美国与天气有关的最大死亡原因 - 超过飓风,龙卷风,洪水或极端寒冷。此外,热危机对人们的影响并不相同。根据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数据,极端热死亡率不成比例地影响了美洲原住民和黑人社区,以及居住在城市核心或非常农村地区的人。
  •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取得积极进展》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11-27
    • 中新社北京11月26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生态环境部2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8年度报告》。报告指出,2017年以来,中国政府在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能提高能效、控制非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碳汇等方面采取一系列行动,取得积极成效。 2017年以来,中国继续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取得积极进展,已经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报告指出,2017年中国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约46%,已超过2020年碳强度下降40%-45%的目标,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得到初步扭转。造林护林任务持续推进,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不断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机制不断完善,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意识不断提高。 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首先中国通过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化解过剩产能、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有效支撑和推动了国民经济稳中向好,2018年上半年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5%。 其次,通过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推进化石能源清洁化利用、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等方式优化能源结构。控制工业、农业、废弃物处理等领域的非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 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煤炭消费总量呈总体稳定态势,京津冀等地区的煤炭消费量呈持续下降趋势。通过采取系列措施,2017年中国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占比分别为60.4%、18.8%、7%、13.8%。 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中国政府在农业、水资源、林业、海洋、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以及加强适应能力建设等领域开展多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保护人类、保护地球,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的责任担当。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其他国家的立场、态度有什么变化,中国会始终坚定地、积极地应对气候变化,落实《巴黎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