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能源重卡市场“加速跑”》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3-09
  • 继2021年“狂飙猛进”后,今年国内新能源重卡市场再次呈现暴涨之势。根据最新发布的交强险终端销量数据,2022年1月,我国新能源重卡销量达2283辆,同比增长1318%,重卡市场渗透率上升至7.5%。对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今年新能源重卡市场将打开高速增长通道,全年销量有望实现3倍增长。

    全年有望突破3万辆

    2021年,国内新能源重卡销量一路走高,全年销量首次突破万辆,同比增长近3倍,远超行业预期,成为商用车市场中的一抹亮色。持续火爆的市场行情,让业界对于新能源重卡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汉马科技相关负责人在全国合伙人大会上表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重卡的总销量有望实现翻倍增长,达到2.5万辆左右。徐工新能源则认为,2022年,国内新能源重卡市场需求有望达到5万辆左右。

    除此之外,新能源重卡的主要零配件供应商对于今年的市场走势也持有十分乐观的态度。其中,苏州绿控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磊预测,2022年,国内新能源重卡市场总销量或将突破3万辆;特百佳动力方面也认为,2022年新能源重卡销量将上涨至3万~5万辆。

    进入2022年,新能源重卡市场不断向好的态势得以延续,再度验证了新能源重卡赛道的热度正在急速升温,全年总销量突破3万辆的梦想有望照进现实。

    多位业内专家和商用车企业负责人均认为,2022年,新能源重卡市场以暴涨之势开局并不意外。一方面,商用车企业在2021年签定的新能源重卡订单达2.5万辆,其中未实现终端交付的仍有1.5万辆左右,其中部分订单已转至今年1月,随着这部分需求的逐步释放,将不断推高新能源重卡的销量。

    另一方面,2021年下半年以来,受排放标准切换、基建工程开工不足、库存高企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重卡市场终端需求不断收窄。在传统重卡市场遇冷下行的压力下,大部分车企纷纷押宝新能源赛道,不断丰富各细分应用场景中的产品,为新能源重卡市场持续增长提供了保障。

    “由于去年1月销量基数过低(月销不到200辆),为今年开年新能源重卡销量同比暴涨,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毋庸置疑的是,新能源重卡市场驶入快车道,离不开国家和地方层面支持政策的赋能。”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商用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钟渭平表示,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唐山等能源型工业城市逐年加大新能源重卡的推广应用,在钢铁、煤炭等高能耗运输领域,采用环保、零排放的新能源重卡已成为必然趋势,这将推动该市场销量的大幅提升。

    钟渭平进一步指出,2022年,政策东风将会持续刺激新能源重卡的市场需求,比如2022年是各地方践行“双碳”目标的关键年份,也是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年,这些利好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新能源重卡销量的提升。

    纯电动重卡当道 氢燃料重卡起势

    随着环保政策日益趋严,商用车产业加速向绿色低碳化发展,新能源重卡迎来了绝佳的发展时机。面对行业的巨大变革,整零企业不断寻求技术突破,纯电、混动、天然气、氢能以及甲醇等动力技术应用提速。目前来看,国内新能源重卡形成了以纯电、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为“三纵”的技术布局。

    其中,作为最为成熟的技术路线,纯电动重卡是目前拉动新能源重卡销量增长的中流砥柱。今年1月累计售出的新能源重卡中,纯电动重卡达2263辆,占比超99%,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从细分产品来看,换电模式的逐步成熟以及相关车型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是拉动新能源重卡大涨的主要推动力。”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换电模式作为快速提升充电速度和用户体验的技术路线,近年来得到了政策的支持与企业的青睐,商业模式也不断成熟,并逐步在制造工厂、工业园区、码头、矿山等各类场景中落地。2021年11月,GB/T40032-2021《电动汽车换电安全要求》国家标准的正式实施,解决了换电模式无标准可依的紧迫问题,有利于换电重卡进一步推广与应用。可以预见,叠加政策、市场需求等综合因素,2022年换电重卡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相较于换电重卡,今年1月,国内燃料电池和混合动力重卡仅售出20辆,占比分别为0.7%和0.18%。由于混合动力重卡未能摆脱对燃油的完全依赖,在新能源重卡市场中的应用始终不温不火。而氢燃料电池重卡在1月的表现虽不亮眼,但其受关注程度及产业热度正在不断升温,随着国家氢能示范城市群的落地,以及地方政府给予政策倾斜的背景下,预计2022年氢燃料电池重卡发展潜力巨大。另外,不容忽视的是,刚刚结束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实现了迄今为止全球最大规模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助推了氢燃料电池在重卡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此外,从终端上牌数据中不难发现,新能源重卡市场由环卫类专用车向新能源牵引车和自卸车转化的趋势尤为明显。未来,随着新能源重卡逐步在港口、钢厂、城市渣土等短途运输场景中批量应用,新能源牵引车销量将会大幅提升,预计占比超过50%,而新能源自卸车的增幅也会超过专用车。

    市场迎来新转折点

    2022年,新能源重卡市场将实现高速发展已成为行业共识。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该行业仍存在“虚火”,且市场已经到了由单纯补贴推动向商业化转变的重要节点。

    “目前的新能源重卡销量激增现象,是政策‘急忙鼓励和极度鼓励’的结果。客观来看,新能源重卡目前主要应用在短距离运输和特殊场景中,距离在市场中‘全面开花’仍有很长路要走。”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独立研究者曹广平看来,推动新能源重卡发展,仅靠政策支持远远不够,还需要让技术路线对准真正的市场需求。

    钟渭平认为,2021年,大量的新能源重卡订单无法完成终端交付,反映出车企存在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另外,芯片、电池供应受限,以及限电等因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新能源重卡市场的推广应用。今年主流重卡企业想要完成制定的新能源重卡销量目标,关键要看产业链的供给能力。此外,新能源重卡尤其是换电重卡涉及充电站、换电站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同时对于用户而言,车辆购置成本也相对较高,因此在金融解决方案方面也面临一定难点。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
相关报告
  • 《LNG重卡市场持续升温》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6-04
    • 截至2017年底,中国LNG重卡保有量已达25.5万辆,年天然气消费量约为153亿立方米。但由于2017年底的气荒导致LNG价格暴涨,使得LNG重卡潜在买家望而却步,继而影响其销售量。 2018年1-6月,受此前冬季气荒影响销量放缓,全国LNG重卡实现销售15980辆,未达预期。2018年下半年至2019年初,LNG重卡再次“升温”。与此同时,作为配套设施,预计到2020年,LNG加气站数量有望超过1万座。 经历了LNG价格“过山车”,境遇颇为曲折的LNG重卡在政策、技术、基础设施和气源气价趋稳的情况下,市场前景可期。 气源气价趋稳 自2017年底LNG价格意外疯涨之后,“阴晴不定”的价格不免让LNG重卡市场发展缩手缩脚。 但“气荒基本不会再现,价格和气源都将更加稳定”成为记者在采访中业内人士给出的一致答案。 据了解,2018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突破2800亿方,进口天然气超过9000万吨。其中,LNG占总进口量的60%,超过5300万吨,进口规模创历史新高,来源涵盖亚太、中东、北美等25个国家。随着天然气进口不断增加,预计今年底,进口天然气将占据全国天然气消费量的46.4%。“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也于年底投入运营,气源供应将更加充足。 “《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加大国内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并首次提出,建立天然气多元化海外供应体系。其中,加大LNG进口是主要举措之一。LNG的经济性和发展速度无可替代。加之未来气源调度更加高效以及国家发改委对于天然气价的严格把控,都为平稳的气源气价打下牢固基础”,陕西燃气设计院院长郭宗华对记者说,“LNG重卡市场应该火起来。” 卓创资讯天然气分析师国建表示,冬季供暖“煤改气”降温,因地制宜的“煤改气”转“煤改电”也将为LNG重卡市场带来一定的气源保障。 在多种有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车用LNG价格回归理性,气价重回3元时代。 环保政策施压 一方面,各地禁止、限制柴油车通行为LNG天然气重卡提供生存土壤。 在《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和“国三”柴油车限行淘汰的环保高压政策下,除多数省市限制柴油车城区入城证的配发、鼓励新能源物流配送的轻型车以外,全国各地陆续出现禁止柴油车通行的地方性政策。北京所有国三柴油货车全天禁行;山西省于2018年8月15日起,在太原、阳泉、长治等城市相继对柴油车和散装物料运输车禁限行;西安“国四”排放标准柴油货车禁止通行西安市三环路(含)以内区域;河北禁止柴油车从事煤矿运输。 另一方面,排放标准升级,LNG获增长空间。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发布关于重型燃气车辆产品实施“国六”排放标准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指出重型燃气车辆产品将于2019年7月1日执行国六a阶段排放要求。“国六”排放已经进入落地阶段。 据记者了解,“国六”标准气体机与同阶段柴油车成本相比,具有成本差异小、升级费用低的优势。国建认为,目前重型卡车在柴油车和天然气卡车之间的成本差异,是用户采购燃气车最大的阻碍之一。因此,成本差异的缩小和排放标准的严格升级,将对天然气重卡形成利好。 新能源氢能威胁甚微 新能源、氢能是否会对LNG重卡市场形成挤压和冲击?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影响甚微”。 未来能源结构将更加多元化,多种能源将长期并存。但短途电动化、中长途清洁能源化已成为业界共识。 “目前,电动汽车得益于国家补贴快速发展,但技术不够成熟众所周知,略有冲击但不足以撼动市场。而氢能处于发展初期,碍于技术瓶颈,短期内不会对LNG重卡市场造成影响。”郭宗华说。 未来,随着LNG加气站不断增加,也将为LNG重卡市场带来更广阔的空间。2011年底,我国仅有101座LNG加气站;到2014年,国内LNG加气站数量增至2000余座;2016年,LNG加气站已近3000座。预计到2020年,国内LNG加气站数量将超过1万座。未来燃气车占比增加,市场也将按需自行调节。
  • 《沥青料运输新能源重卡“首秀”》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5-22
    •  昨天,在丰台区石榴庄二街道路摊铺现场,国内首批绿色纯电动沥青混合料自卸专用车正式投入使用。 本报记者 武亦彬摄   昨天上午,在丰台区石榴庄二街道路摊铺现场,以往冒着黑烟的“墨斗鱼”——柴油自卸车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5辆全新的黑色新型纯电动重卡。来自北京市政路桥建材集团的新能源重卡“首秀”,标志着国内首批绿色纯电动沥青混合料自卸专用车正式投入使用。   “我们引进的这批新能源重卡,是参照沥青混合料行业运输标准量身专业化定制的新型车。”北京市政路桥建材集团副总经理李辉中说,新能源重卡由合作伙伴一汽集团定向研制,满电状态下,车辆续航里程220公里,完全能够满足全天候沥青料运输需求;车载电池具备快充模式,充满仅需1个小时,来不及充电时,车辆还支持6分钟内换装电池,丝毫不会耽误运输进度。   据介绍,北京市政路桥建材集团将在5年内分批次引入120辆新能源重卡,按照每辆车每天220公里行驶里程计算,每年可减少约5500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沥青混合料运输作业的绿色转型。(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