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学院:在WIPP处理多余的钚是可行的》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 pengh
  • 发布时间:2020-05-09
  • 根据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4月30日发布的一份报告,国家核安全局(National Nuclear Security Administration)在废物隔离试验工厂(WIPP)稀释和处置34吨多余钚的早期计划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背景:2014年,美国能源部(Department of Energy)制定了早期计划,打算在南卡罗来纳州的萨瓦那河(Savannah River)基地稀释多余的超铀钚(DSP-TRU)废料,然后将其运到新墨西哥州的WIPP进行处理。这一“稀释和处理”计划预计在30多年的时间里将花费182亿美元。

    一份名为《审查能源部在废物隔离试验工厂处理多余钚的计划》(审查报告)的国家科学院报告发现,能源部过去几乎成功演示了该计划的所有单独流程和步骤。该计划利用了能源部其他工作中共享的设备和资源,采用了完善的运输方案,并参考了WIPP以前成功安置类似废物的经验。

    环境影响:根据美国国家科学院的说法,在WIPP处理DSP-TRU废料将从根本上改变地质储存库的性质,这引发了社会、环境和技术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回答,就会转化为需要解决的漏洞,从而使该计划可行。审查报告建议能源部执行一项新的规划性环境影响声明,以考虑国家核安全管理局对WIPP计划的全面环境影响。它还建议美国环境保护署,能源部,和新墨西哥开发一个共同计划的战略审查的影响,除了环境评估小组的恢复,一个独立的技术组负责保护公众健康和环境代表新墨西哥州和它的公民。

    安全计划:仍在开发中。审查报告说,定期评审计划的安全安排的一个独立的技术专家团队需要完成并实施,直到其分类方面,DSP-TRU浪费不像其他WIPP超铀的核废物流,和标准操作程序可能不适合保护浪费。审查报告说:“有了足够的采矿专业知识(这已变得越来越普遍)和资源,非国家或第三国行为者可以在关闭期后不加探测地回收安置的DSP-TRU废料。”审查报告还建议能源部定期更新其安全评估,因为该计划的持续时间很长。

    计划执行的挑战:虽然没有威胁到计划的技术可行性,但是对稀释和处理方法的执行挑战可以通过改进的项目计划和来自国会的一致资助来解决。挑战包括将当前的操作扩展到一个能够按时生成、运输和处理DSP-TRU垃圾的系统,或者维护能够持续项目30年的基础设施和劳动力。美国国家科学院说,这可能会导致时间的延长和成本的增加。审查报告指出,NNSA的计划还涉及能源部的多个地点、办公室和职能,没有明确的横切领导。

    国际协议:审查报告建议能源部在WIPP放置废物之前澄清其对国际原子能机构监测和检查的意图。根据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钚管理和处置协定(PMDA),多余的钚将被转换成混合氧化物核燃料。然而,PMDA不承认能源部的稀释和处理方法,这也需要国际监测和核查。然而能源部的计划允许监督和核查仍在发展中。

    WIPP能力:根据美国国家科学院的说法,将全部DSP-TRU废料放入WIPP将测试其物理和法定能力。WIPP是美国唯一运营的核废料深地质储存库,审查报告称,WIPP的核废料容量应该被能源部视为有价值且有限的资源。美国国家科学院建议国家安全局局长与能源部环境管理助理部长协商,在WIPP中保留处理全部DSP-TRU废料的能力。

    完整的综述报告于4月30日发布,可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出版社网站上找到。

相关报告
  • 《14名中国学者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dingxq
    • 发布时间:2018-11-28
    • 11月27日,第28届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大会在意大利里雅斯特召开。新一届院士名单揭晓,本次大会共增选了46名院士,其中14名来自中国。 值得注意的是,本届大会共选出3名社会与经济科学领域的院士,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彦随、北京大学教授曾毅和来自美国的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教授Badiane Ousmane。 刘彦随因其在基于农村土地利用和精准扶贫战略的乡村振兴与发展创新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和杰出成就,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大会期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还为刘彦随颁发了2018年社会学领域的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科学奖。 刘彦随是中国科学院精准扶贫评估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理论、技术及应用综合研究,2015年起担任国家精准扶贫成效第三方评估专家组组长。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成立于1983年11月10日,总部设在意大利的里雅斯特,是非政府、非政治和非营利性的国际科学组织,致力于支持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科学研究。
  • 《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当选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oujie
    • 发布时间:2020-07-09
    • 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近日当选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高福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同时也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非洲科学院院士等,兼任国家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主要从事病原微生物跨宿主传播、感染机制与宿主细胞免疫研究以及公共卫生政策与全球健康策略研究。 德国国家科学院源于1652年成立的利奥波第那科学院(Leopoldina),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科学院,是德国最古老的自然科学和医学方面的联合会。利奥波第那科学院根据不同的研究领域共设4个类别学部和28个学科组,拥有1500多位院士,包括自然科学、医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的著名学者。利奥波第那科学院选举院士要保证独立性和学术性,院士称号突出学术性和荣誉性,不与任何物质利益挂钩。章程规定该院每年增选院士约60名,选举过程首先从提名候选人开始,正式提名只能由院士提交,经3轮选举后产生。该院现有院士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其中四分之三来自德国、奥地利、瑞士3个德语国家,四分之一来自其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