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名中国学者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dingxq
  • 发布时间:2018-11-28
  • 11月27日,第28届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大会在意大利里雅斯特召开。新一届院士名单揭晓,本次大会共增选了46名院士,其中14名来自中国。

    值得注意的是,本届大会共选出3名社会与经济科学领域的院士,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彦随、北京大学教授曾毅和来自美国的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教授Badiane Ousmane。

    刘彦随因其在基于农村土地利用和精准扶贫战略的乡村振兴与发展创新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和杰出成就,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大会期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还为刘彦随颁发了2018年社会学领域的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科学奖。

    刘彦随是中国科学院精准扶贫评估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理论、技术及应用综合研究,2015年起担任国家精准扶贫成效第三方评估专家组组长。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成立于1983年11月10日,总部设在意大利的里雅斯特,是非政府、非政治和非营利性的国际科学组织,致力于支持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科学研究。

  • 原文来源: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8/11/420486.shtm
相关报告
  • 《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当选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oujie
    • 发布时间:2020-07-09
    • 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近日当选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高福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同时也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非洲科学院院士等,兼任国家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主要从事病原微生物跨宿主传播、感染机制与宿主细胞免疫研究以及公共卫生政策与全球健康策略研究。 德国国家科学院源于1652年成立的利奥波第那科学院(Leopoldina),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科学院,是德国最古老的自然科学和医学方面的联合会。利奥波第那科学院根据不同的研究领域共设4个类别学部和28个学科组,拥有1500多位院士,包括自然科学、医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的著名学者。利奥波第那科学院选举院士要保证独立性和学术性,院士称号突出学术性和荣誉性,不与任何物质利益挂钩。章程规定该院每年增选院士约60名,选举过程首先从提名候选人开始,正式提名只能由院士提交,经3轮选举后产生。该院现有院士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其中四分之三来自德国、奥地利、瑞士3个德语国家,四分之一来自其他国家。
  • 《南开大学教授唐梓洲获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数学奖》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dingxq
    • 发布时间:2018-11-29
    • 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教授唐梓洲因其对微分几何的重要贡献,获得2019年度发展中国家科学院(英文简称TWAS)数学奖。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是一家致力于支持发展中国家开展科研活动的国际著名学术机构,在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地球科学、工程学、数学、医学、物理学、社会学领域设立奖项,表彰各国学者。 2019年度数学奖由中国数学家唐梓洲与印度数学家迪彭德拉·普拉萨德分享。 自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数学奖设立至今,共有7位来自中国大陆的数学家获此殊荣,他们是廖山涛(1986年)、吴文俊(1992年)、张恭庆(1993年)、张伟平(2000年)、龙以明(2004年)、袁亚湘(2014年)和唐梓洲(2019年)。 唐梓洲教授多年来从事流形的几何与拓扑的研究,特别是在等参理论和调和映射领域成就斐然。他是教育部“相关人才计划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国家相关人才计划获得者,曾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