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奈唑胺治疗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一项在中国的研究》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 李阳
  • 发布时间:2014-12-17
  • 利奈唑胺可以有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和广泛耐药结核病。为了进一步评价该药治疗中国广泛耐药结核病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来自北京胸科医院、上海肺科医院、南京胸科医院等7个机构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展了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其相关成果于2014年9月18日发表在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上。

    广泛耐药结核病痰培养呈阳性的65名患者被随机分配至利奈唑胺治疗组或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一个为期2年的以化疗为基础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其中治疗组患者在初始的4至6周内,每天要给予起始剂量为1200毫克的利奈唑胺,之后每天剂量调整为300至600毫克。

    24个月之后,治疗组中痰培养转换患者比例为78.8%,显著高于对照组(37.6%,p<0.001);治疗组的治疗成功率达到69.7%,显著高于对照组(34.4%,p<0.004)。此外,治疗组中有27名患者出现明显的临床不良反应,其中25名可能与利奈唑胺的使用有关。降低用药剂量或暂时停止用药之后,多数患者的不良反应消失。

    利奈唑胺联合化疗来治疗广泛耐药结核病能够显著促进空洞闭合、提高痰培养转换率及治疗成功率。

相关报告
  • 《多重耐药结核病治疗过程中的获得性广泛耐药性研究》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李阳
    • 发布时间:2015-04-01
    • 提升药物准入标准对于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是必要的,但同时也会使细菌的耐药性增强。世界卫生组织绿灯委员会(GLC)曾于2000年开始提升药物准入标准并尝试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细菌的获得性耐药。 为了评价GLC行动的成效,来自美国、泰国、秘鲁等国家的研究人员从9个国家(其中5个国家的药物满足GLC标准,其余4个国家的药物尚未遵从GLC的规定)挑选出自愿参与试验的832名耐多药结核病成年患者,并从治疗初始阶段到结束,每月都对进行痰培养、药敏试验和基因分型试验,以比较细菌对二线药物(SLDs)的获得性耐药例数。 在那些对特定SLDs没有耐药性基线的患者当中,有68人(8.9%)获得广泛耐药结核病、79人(11.2%)获得氟喹诺酮耐药性、56人(7.8%)对二线注射型药物(SLIs)产生耐药性,其95%CI值分别为0.27(0.16-0.47)、0.28(0.17-0.45)、0.15(0.06-0.39)-0.60(0.34-1.05),并且抗药风险会随着潜在有效药物数量的减少而上升。如果对耐药性基线和各组之间的差异进行控制,则获得广泛耐药结核病组的95%CI值为0.21(0.07-0.62)、获得氟喹诺酮耐药组的95%CI值为0.23(0.09-0.59)。 多重耐药结核病的治疗会存在对SLDs产生获得性耐药的重大风险,且会随着耐药性基线的升高而升高。当然,如果能够满足GLC发布的特定标准,则上述风险会显著降低。
  • 《一项有关N-乙酰半胱氨酸用于预防氨基糖苷类诱导的耳毒性的效果及安全性的系统回顾与Meta分析:对多重耐药结核病治疗的启示》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李阳
    • 发布时间:2016-02-26
    • 目前推荐采用氨基糖苷类药物来治疗多重耐药结核病(MDR-TB),但耳毒性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引起的一种严重不良反应,而N-乙酰半胱氨酸可用于保护由药物和噪音所诱导的耳聋。基于此,来自英国国家结核病参比实验室、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南非开普敦大学以及伦敦圣玛丽医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探讨了N-乙酰半胱氨酸联用氨基糖苷类药物能否影响耳毒性的发展,并评估了长期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其相关成果于2015年9月7日发表在Thorax上。 研究纳入了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联用氨基糖苷类药物来预防耳毒性以及服用N-乙酰半胱氨酸≥6周(不考虑患者的用药适应证)两个方面的临床研究;采用混合效应模型来计算汇总估计值,并采用I2进行异质性评估。 结果显示,共有3项研究报道指出N-乙酰半胱氨酸降低了146名接受氨基糖苷类药物治疗的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耳毒性,其在第4至6周对耳朵保护的汇总相对危险度为0.14(95%可信区间为0.05-0.45),危险度率差为−33.3%(95%可信区间为45.5%-21.2%);共有33项研究描述了N-乙酰半胱氨酸用药>6周,患者发生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关节痛症状的几率分别增加了1.4至2.2倍不等。 该项研究为N-乙酰半胱氨酸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用时的安全性及对耳朵的保护效果方面提供了证据,同时也为那些探讨对接受氨基糖苷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加用N-乙酰半胱氨酸(作为MDR-TB治疗方案的一部分)的效果方面临床研究的开展提供了一个正当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