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辅助治疗可缩短小鼠结核病的治疗周期》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 李阳
  • 发布时间:2016-02-23
  • 2016年2月21日,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在线刊登了一篇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及布隆博格公共卫生学院、新泽西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完成的文章,主要是以小鼠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一线抗结核治疗方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中加入辛伐他汀能否缩短结核病的治疗时间。

    研究发现,辛伐他汀能够显著增强一线抗结核药物对细胞内结核杆菌的杀菌活性,且不会改变细胞内利福平的浓度;采用60mg/kg的辛伐他汀进行辅助治疗可将原先达到肺部细菌培养阴性这一结果所需的时间从4.5个月缩短至3.5个月;经过2.5、3.5及4.5个月的治疗后,他汀类药物组的复发率分别为50%(P=0.03)、20%及0%,而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00%、50%及0%。此外,辛伐他汀未改变血浆或肺部病变部位的胆固醇水平。因此,可以说他汀类药物是一种良好的宿主定向性结核辅助治疗候选药物,但后续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前研究来确定最佳的他汀类药物及其使用剂量。

相关报告
  • 《印度研究发现联合药物治疗可快速清除结核病细菌》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9-12-06
    • 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一个研究小组新发现了结核病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并成功通过一种药物组合阻止这种耐药机制被激活,通过两个月治疗就几乎完全清除了小鼠肺部的细菌,且可有效降低复发感染概率。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在印度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据《印度教徒报》近日报道,印度科学研究所传染病研究中心阿米特·辛格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通过联合使用抗疟疾药物氯奎与结核病药物异烟肼,在8周内可基本清除小鼠和豚鼠肺部所有结核病菌,并可降低复发概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 当机体受到病原体感染时,巨噬细胞这种免疫细胞的第一道防线是降低细胞pH酸碱度值,使之变为酸性环境。然而研究人员发现,轻度酸性环境非但不能控制结核病细菌,反而促使一小部分细菌继续繁殖和产生抗药性。研究人员假设,通过调整巨噬细胞中的酸碱度,也许会使细菌对药物敏感。 抗疟疾药物氯奎被证明能起到中和巨噬细胞中pH酸碱度的作用,使细菌不能在酸性环境中引发耐药性,这样抗结核病药物异烟肼就可以发挥作用。使用细胞系和小鼠巨噬细胞进行的体外培养研究显示,这两种联合药物治疗降低结核负荷比仅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功效高出3至5倍。 为确定治疗后复发情况,研究小组在动物实验中先用药物组合完全清除掉受感染小鼠肺部的结核病细菌,8周后用药物抑制小鼠的免疫系统,再把它们置于高细菌含量的环境中。结果发现,5只仅使用异烟肼治疗的小鼠全部复发结核病,而使用联合治疗的5只小鼠中有3只仅感染了很少细菌。
  • 《结核病的治疗:过去、现在和未来》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李阳
    • 发布时间:2014-10-16
    • 近日,美国国立犹太医学研究中心的M.D. Iseman在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上撰文回顾了有关结核病治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其主要内容编译如下: 结核病治疗领域的主要里程碑性事件包括:1944年发现了两种有效药物——链霉素和对氨基水杨酸;1952年意外发现能够确保治愈率的“三联疗法”(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和异烟肼);异烟肼和利福平能将结核病治疗时间从18个月降低至9个月在20世纪70年代得到公认;上世纪80年代观察到在上述药物的基础上添加吡嗪酰胺可将治愈时间缩短至6个月。 为了打击违规行为,一周两到三次的间歇性治疗方案已被证明可以用于治愈更为严重的结核病,且仅有62至78名患者的治疗时间超过了26周。 然而,对于资源贫乏的国家来说,上述治疗方案的治疗周期还不够短,治疗过程还不够方便。因此,耐药菌株的出现威胁到了印度、中国、俄罗斯及前苏联等国家对结核病的控制。基于此,有必要开发新药物来缩短治疗时长、增加间歇疗法的给药间隔以及替换已产生细菌耐受性的药物。此外,还需要着重考虑其它一些注意事项,例如为艾滋病人制定最佳治疗方案、考虑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人群的药物相互作用问题等。 总而言之,结核病治疗的炼金术士梦想应该是:通过调节免疫应答来缩短治疗时间和/或克服药物耐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