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掀起新一轮原材料战略研究热潮,关键矿产之争或将重塑国家竞争力》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6-24
  • 新材料是支撑新一代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能源和绿色环保等产业发展的基石,是支撑国家崛起的物质基础。新一轮科技革命更是以新材料的突破为前提条件,锂电池、氢燃料电池、第三代半导体、量子计算机…等前沿技术都离不开新材料的开发。

    作为新材料产业中最基本却非常重要的一环,关键矿产(原材料)的安全受到了美欧等国家或地区的高度重视。美欧已然掀起了新一轮原材料战略研究热潮,其目的均是保障高科技产业安全,降低供应链风险。在可预见的未来,关键矿产的竞争将会愈演愈烈,甚至会重塑一个国家的科技竞争力。

    美国公布35种关键矿产清单,力图确保关键矿物安全可靠供应

    2017年12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关于确保关键矿物安全和可靠供应的联邦战略》(13817号)总统行政命令,旨在改变美国关键矿物依赖国外供给的格局。2018年2月,美国内政部根据13817号行政令中的定义,提出了一份被视为美国关键矿物清单的草案,清单所涉及的35种矿物为:铝、锑、砷、重晶石、铍、铋、铯、铬、钴、萤石、镓、锗、石墨、铪、氦、铟、锂、镁、锰、铌、铂族金属、钾盐、稀土元素族、铼、铷、钪、锶、钽、碲、锡、钛、钨、铀、钒和锆。

    这些关键矿物被认为对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它们是无数高科技产品的必要组成部分,如锂电池、节能照明、飞机涡轮发动机、智能手机、卫星和激光器件等。但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清单所列的35种关键材料中,美国有31种主要依赖进口。其中,有19种矿物的顶级生产商在中国,占比超过50%;有13种矿物的顶级供应商在中国,占比达到了37%。尤其是重稀土元素,中国同时是这一领域的顶级生产商和顶级供应商,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替代。

    在近期紧张的国际形势下,美国商务部于2019年6月发布了名为《确保关键矿物安全可靠供应的联邦战略》的报告,指出美国严重依赖外国关键矿产资源和外国供应链,建议美国政府采取措施,包括推进关键矿产供应链转型、加强与盟国合作、减少国内矿产资源开发审批限制等,促进国内稀土和其他关键矿物的生产。

    欧盟将原材料战略提升至战略高度,力图降低关键矿产供应风险

    在之前“欧盟高度重视战略性原材料安全,加快布局电池原材料产业发展”一文中,我们介绍了欧盟对参与全球新能源汽车竞争、确保原材料供应安全的决心。2018年11月,欧盟委员会发布修改版“电池应用原材料报告”,深入探讨了钴、锂、石墨、镍等战略性原材料的供应安全问题,目的是摆脱亚洲国家的牵制,为欧盟电池联盟(European Battery Alliance,EBA)未来发展提供支撑。

    其实早在2008年,欧盟委员会就颁布了《欧盟原材料新方案》,正式将原材料战略提升到欧盟区域战略的高度。2011年,欧盟委员会首次发布关键原材料(CRM)清单,并于之后每隔3年更新一次清单。2017年的新清单共纳入27种原材料,包括:锑、铍、硼酸盐、钴、焦煤、萤石、镓、锗、铟、镁、天然石墨、铌、磷矿石、金属硅、钨、铂族金属、轻稀土和重稀土、重晶石、铋、铪、氦、天然橡胶、磷、钪、钽、钒。其中,4种原材料主要来自中国,分别为镁(94%)、锑(90%)、铋(84%)和天然石墨(63%),5种原材料对中国的依赖程度较高,分别为锗(43%)、重稀土(40%)、轻稀土(40%)、镓(36%)和铟(28%)。

    为降低关键矿产的全球供应风险,进一步提升欧盟境内的原材料生产能力,2018年,欧盟实施“地平线2020”计划项目,发布《欧盟原材料2050愿景与科技和创新路线图》,其战略目标是确保可靠的原材料获取途径,发展价值链,促进欧洲经济增长、提升就业和市场竞争力。总结而言,欧盟解决关键原材料问题的思路主要包括:一是打铁还需自身硬,通过可持续的方式在欧洲地区开采关键原材料;二是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积极扩展欧洲以外的原材料资源;三是能省则省,提升对关键原材料的循环和再利用。

    对我启示

    不难发现,美欧等国在出台的关键矿产/原材料战略中,均明确指出其关键矿产与中国存在竞争关系,仍然将中国作为假想敌。近年来,美国逆全球化,对世界多国发起贸易战,相继在国际组织中“退群”,并在西方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关键原材料安全或将受到非常大的挑战:一方面,中国获取境外资源的外部风险不断增加,存在“源头断供”的风险;另一方面,美欧等国寻求建立原材料产业联盟,或对中国关键原材料进出口带来严峻挑战。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兴起,正催生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产业竞争。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动力之源,关键矿产资源的国际竞争将愈发激烈,未来甚至可能会重塑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对此,我应从国家战略高度重视关键矿产安全问题,推动关键矿产资源安全与管理研究,从加强矿产资源勘探、提升循环利用率、参与全球矿产资源治理等环节,切实保障中国未来关键矿产资源安全。

相关报告
  • 《全球新一轮关键矿产竞争的动力、趋势与中国应对》

    • 来源专题:关键矿产与绿色冶金
    • 编译者: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5-06-10
    • 关键矿产在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扮演核心角色,其供应安全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和地缘政治加剧,关键矿产已成为资源争夺和产业博弈的焦点。中国面临关键矿产需求快速增长和海外获取难度加大的双重挑战。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全球关键矿产竞争态势的驱动因素和表现趋势,探讨中国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为中国应对国际挑战提供参考。现有研究多基于国家政策分析竞争态势,缺乏对竞争动因的深入分析和定量研究。
  • 《德国正式发布《国家工业战略2030》 将着力保障原材料供》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12-13
    • 2019年11月29日上午,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部长阿尔特迈尔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国家工业战略2030》(以下简称《工业战略》),内容涉及完善德国作为工业强国的法律框架、加强新技术研发和促进私有资本进行研发投入、在全球范围内维护德国工业的技术主权等。阿尔特迈尔在发布会上表示,该战略展示出“确保(德国工业)未来繁荣和就业的综合概念”。 联邦经济和能源部曾于今年2月发布该战略草案,旨在有针对性地扶持重点工业领域,提高工业产值,保证德国工业在欧洲乃至全球的竞争力。 《工业战略》总体目标是:稳固并重振德国经济和科技水平,保持德国工业在欧洲和全球竞争中的领先地位。 《工业战略》除前言和附表外,共分四大部分。 《工业战略》四大部分内容 一、工业政策是社会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段描述了德国工业的特点和面临挑战。主要有: (一)中小企业“隐形冠军”和大企业相互依存度高; (二) 技术创新引发新一轮游戏规则、新兴平台经济、气候保护和能源转型、其他国家实施积极的产业战略、贸易保护主义威胁、传统贸易关系改变(如英国脱欧)等; (三)来自新兴国家(尤其是中国)的经济及体制竞争。 因此,德国工业政策应致力于为经济界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公平的竞争环境,到2030年将工业产值占比提升至25%。汽车工业、钢铁和铜铝等非铁金属工业、化工医药业、机械设备及3D打印、电子科技和计算机通信、光学和医学科技、环保和能源科技、航空航天、海洋经济和国防安全等十大领域被列为重点高新技术行业。 二、更具竞争力的工业政策 德国工业战略包括三个方面: (一)改善德国工业的政策环境。如降低企业税负、控制企业社会保险支出、加大就业市场的灵活性、促进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有竞争力的能源价格、扩建基础设施、保障原材料供应、促进循环经济、消除官僚主义、优化竞争法规等。 (二)加强新科技,促进私有资本研发投入。如促进人工智能、数字化、生物科技、纳米技术,促进中小科技企业、促进风险资本、打造欧洲自主的数据基础设施、以新科技促进减排。 文件提到,以“欧洲制造”标准建设自主和可信任的数据基础设施是关键,只有掌握数据主权才能确保德国和欧洲企业在数字经济中取得成功。 (三)维护科技主权 德国经济政策将继续遵循社会市场经济原则,支持以规则为基础的开放的全球市场以及世界范围内趋同的竞争条件。这不仅适用于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也适用于国际资本流通领域。 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对于外国企业参股或收购德国企业总体持自由立场,但须杜绝第三国企业利用德国市场的开放性,实施威胁德国或欧洲公共安全和秩序(属于《德国对外经济法》适用范围)或科技主权的行为。因此,当第三国投资者计划收购关键基础设施或军事技术领域企业时,德国联邦政府有必要加大审查力度,对敏感技术领域也应当进行更加全面的审核。同时应采取四点措施,包括: 1.更为严格的技术转让条件; 2.在欧盟层面建立合作机制,细化审核标准并给成员国留出足够的操作空间; 3. 敏感技术及创新技术存在流失风险时,国家鼓励本国私有经济优先收购; 4.涉及敏感或安全相关技术转移的个案中,德国复兴开发银行可代表国家出面收购企业拟出售份额并持有一定时间(称为“国家参与选项”)。 三、欧洲工业政策的基石 欧盟委员会应与各成员国一道,制定欧盟共同的工业战略,以保障欧洲工业在未来的竞争力。德国强烈希望制定高雄心水平的、长期的,且包含具体实施举措的欧洲工业战略,并将在2020年担任欧委会轮值主席国期间将工业战略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予以推进。 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将更多关注中小企业的诉求,并推动实现欧盟法律在国内法层面得到全面转化和落实。欧盟所有立法提案都应“优先考虑中小企业”,遵循“中小企业先行”原则并严格控制法律法规的数量。 德国致力于维护开放的国际市场和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贸易。将继续支持欧盟推动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和强化其作用的努力。 德国支持欧盟开展高雄心水平的多双边贸易和投资协定谈判,考虑到近年来多边合作进程陷入停滞状态,欧盟尤应加强双边磋商。 德国将与欧委会一道,致力于改善欧盟企业参与第三国政府采购的情况,以消除欧盟企业在第三国市场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德希推动建立切实可行的公共采购方面的制裁机制。 德希推动欧盟竞争法规修订,欧盟在进行竞争审查时,不仅应关注欧盟内部市场,还应分析全球竞争情况,尤其应注意来自第三国受国家控制或补贴的企业。 应根据互联网平台和数据经济的发展情况,对占有大量市场份额的企业制定明确的游戏规则。 应更新欧盟资助法,促进欧盟“共同利益重要项目”,推进“欧洲制造”技术,打造欧盟工业政策框架,欧委会应发挥中心的作用。 四、工业政策对话和评估 政经商界应形成合力,共同维护德国工业竞争力、国家繁荣和充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