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N促进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以推进营养科学》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 李晓妍
  • 发布时间:2022-10-28
  • 美国营养学会(ASN)强调了营养研究中使用的所有方法对学科的贡献,以及所有方法在适当使用和解释时对证据基础的贡献。这对于在政策制定和执行等方面作出明智的决定至关重要。白皮书《评估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以促进营养科学》今天发表在《营养学进展》上。

    正如ASN主席Martha Belury博士所言,“营养科学的所有方法都是相互补充的,以促进健康和幸福。”在营养科学界和翻译和应用营养研究的受众之间日益两极分化之后,ASN董事会委托开发了这份白皮书,“重视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以促进营养科学”。

    “这篇论文强调了营养科学中使用的许多方法的优点、局限性和解释,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营养研究任务小组的联合主席和ASN前主席Richard Mattes博士,RD.联合主席Sylvia Rowe指出,“这篇论文不仅对营养研究人员和其他营养专业人士有用,而且可以提高翻译营养研究发现的观众对营养研究方法的理解,如记者、教育工作者、临床医生和政策制定者。”

  • 原文来源:https://nutrition.org/asn-promotes-diversity-of-research-methods-to-advance-nutrition-science/
相关报告
  • 《Nature | 利用土地品种多样性促进小麦育种》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6-22
    • 2024年6月1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程时锋团队联合国内外优势单位在Nature发表了题为Harnessing Landrace Diversity Empowers Wheat Breeding的研究论文。 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增长、极端恶劣环境日益频发、小麦新品种培育的遗传增益效应逐渐减缓等一系列挑战,科学家们需要寻找提高小麦产量、品质、抗逆性和适应性的有效途径,以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挖掘和利用小麦的遗传和表型多样性,开发高效精准的表型鉴定、基因发现和育种应用的小麦基础科研资源和技术平台,是突破小麦育种障碍、开展小麦全基因组设计育种、并培育新一代高产优质小麦品种的必然之路。 该研究引进了英国John Innes Centre研究所保藏的百年前收集的来自世界三十多个国家的全套小麦种质资源(827份A.E. Watkins小麦地方品种和220份全球现代品种),开展了小麦群体全基因组变异图谱构建、大规模的表型鉴定、遗传作图群体构建,以及挖掘了控制137个性状背后的侯选基因、单倍型和相关变异等系列工作。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发现寡营养海域营养盐浓度升高促进蓝细菌-异养细菌相互作用》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4-08-05
    • 近日,国际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Nature Index) 刊发海洋所徐奎栋研究组关于营养盐与蓝细菌-异养细菌互作关系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寡营养大洋区域营养盐浓度对蓝细菌-异养细菌相互作用关系的调控作用,从生物相互作用的角度强调了全球变化对细菌多样性和功能的潜在负面影响。 由于全球变暖,全球海洋上层的热分层现象有所加强,阻碍向透光层的垂直营养供应,从而直接影响海洋初级生产力及碳汇。海洋浮游光合生物贡献了地球近50%的初级生产力。其中,蓝细菌是海洋最主要的初级生产者之一,贡献了海洋净初级生产力的约25%。海洋蓝细菌和异养细菌参与复杂的生态相互作用,可直接或间接影响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要了解全球变化下细菌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就必须厘清蓝细菌和异养细菌互作网络与营养盐供应的关系。在共培养系统中,蓝细菌与异养细菌之间可形成一种互利关系,使蓝细菌能够在没有营养盐额外供应的寡营养环境中生存和生长。这种互利关系易受营养盐浓度的影响,在高营养环境下互利关系受到破坏。然而,自然条件下,营养盐如何驱动蓝细菌和异养细菌的相互作用关系,仍不清楚。 徐奎栋研究组选择寡营养大洋中海山作为研究区域,同时结合Tara Oceans全球海洋调查数据,对不同营养盐浓度下的蓝细菌-异养细菌相互作用关系开展研究,分析了营养盐浓度对蓝细菌-异养细菌互利关系的影响,并探讨了蓝细菌-异养细菌响应营养盐浓度变化的机制。 结果表明,营养盐垂直输送增强的海山区叶绿素最大层(DCM)细菌互作关系的复杂程度远高于营养盐垂直输送较弱的区域。营养盐在调节细菌互作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受营养盐影响的类群主要为原绿球藻和α变形菌SRA11类群。在全球尺度下,硝酸盐浓度与蓝细菌-异养细菌相互作用的比例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蓝细菌-异养细菌合作关系可调节细菌的相对丰度,改善细菌群落的均匀性,进而提高群落的稳定性。在一定阈值下,升高的营养盐浓度增加了原绿球藻的丰度和多样性,进而使得与蓝细菌存在代谢关系的类群得以与之建立更多的互利关系。 研究指出,全球气候变化导致表层海水温度逐渐升高,这一过程将加剧海水分层,阻碍深层海水向表层的营养输送。在寡营养海洋中,营养盐供应的减弱可能会导致蓝细菌的相对丰度和多样性下降,蓝细菌与异养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少,从而对海洋初级生产力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产生潜在的负面影响。而在营养物质丰富的沿岸地区,与人类活动有关的营养物质供应的急剧变化可能会进一步扰乱蓝细菌与异养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 论文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刘巍岳,通讯作者为赵峰研究员和徐奎栋研究员,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崂山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联合资助。 文章信息如下: Liu W, Zhao F, Li X, Zheng S, Li L, Zhao R, Xu K. 2024. Enhanced nutrient supply promotes mutualistic interactions between cyanobacteria and bacteria in oligotrophic ocean. Proc. R. Soc. B 291: 20240788. https://doi.org/10.1098/rspb.2024.0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