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氢燃料技术可使货车续航里程达到 435 英里》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1-21
  • 氢燃料电池项目持续增长,人们对将其用于商用车尤其是重型卡车的兴趣也日益浓厚。最近在汉诺威 IAA 交通展上展出的新款雷诺 Master H2-Tech 原型车就是其中之一。

    Master 由雷诺与美国燃料电池专家 Plug 的合资公司 Hyvia 开发。作为该项目的一部分,Hyvia 还开发了氢燃料电池站,并正在欧洲各地推广。

    Master H2-Tech Prototype 的 WLTP 续航里程为 435 英里,加油速度与汽油或柴油车一样快。它采用“双动力”架构:47kW 燃料电池和 20kWh 电池组的组合。

    该燃料电池是基于 Plug 燃料电池的新一代系统,在法国弗林斯的 Hyvia 工厂生产。

  • 原文来源:https://www.wedoany.com/zh-cn/shortnews/VOGzA8p4.html
相关报告
  • 《续航里程约380公里 浙江嘉兴内河集装箱货船用上氢动力》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9-04
    • 中新网嘉兴9月3日电(胡丰盛)9月3日,首艘内河64标箱氢燃料电池动力集装箱船舶建造项目开工仪式在浙江嘉兴港区举行。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标志着嘉兴在绿色低碳转型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该艘内河氢燃料电池集装箱船舶船长64.5米,宽12.6米,排水量约2000吨,以氢气为主要能源驱动,可储氢550千克,续航里程约380公里,计划专线用于嘉兴乍浦港到杭州下沙港内河运输航线,开展运营示范和效益验证,设计单程航线距离120公里。 近年来,嘉兴针对浙北内河集装箱主通道建成后的航道条件,立足氢能源领域的资源优势探索氢能产业发展,探索氢能动力船舶在内河集装箱运输场景商业化运营模式,加快组建集装箱海河联运船队。据悉,嘉兴计划到2026年打造投用20艘氢能船舶,实现每年50万标准集装箱运输规模,同时积极推动嘉兴港与长三角其他港口之间氢能船舶航线。 除了氢燃料电池动力集装箱船舶,嘉兴还打造了氢能巴士、氢能重卡、氢能物流车、氢能叉车、氢能船舶等一系列氢能应用场景。此前的2024年5月22日,就有新一批30辆49吨级“升级版”氢能重卡在嘉兴港区交付,每辆车的续航里程达420公里,较之前提升40%。随着新车的投用,港内80辆氢能重卡预计每年可减少碳排放4000吨。 “作为浙江首批发展氢能产业的试点城市之一,近年来,我们依托港区产业优势,围绕氢能‘产业链’‘创新链’‘应用链’,构建氢能产业生态。”嘉兴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里集聚了一大批化工新材料企业,工业副产氢近10万吨,大量的工业副产氢,让氢能实现了规模化运用。根据8月1日嘉兴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到2027年,嘉兴氢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将取得突破,建成辐射长三角的氢能保障体系和氢能交通网络。届时,嘉兴氢能制造业产值规模将达150亿元以上,新增加氢站10座以上,氢能车辆推广应用突破1500辆,其中氢能货车超1000辆、氢能叉车超60辆。
  • 《纯碳负极材料可使电动车实现600公里续航》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7-16
    • 科达煤炭化学研究院一种由纯碳作为主要成分的高容量高密度锂电池用特种碳负极材料在该院问世,目前,基于这种材料的全新电动汽车锂电池已经在成都南光新能源公司正式试产。 据了解,在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中,锂电池的容量(即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完全取决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成分合成。我国首块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发明人、成都南光新能源公司总工程师刘昌国博士介绍说,锂电池国产化以来,负极材料一直以天然石墨为主要成分,充电时间长、单体容量密度低等技术瓶颈,致使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难破300公里极限。而从实验数据和产品性能测试来看,这种由全新材料制备的锂电池可以实现汽车续航里程突破600公里。 技术发明人、榆林科达煤炭化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贺峰介绍道,新单体电池的储能材料在研发上抛弃了传统的天然石墨,通过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将纯碳制成高容量高密度的锂电池负极材料。 实验表明,这种全新负极材料的克容量可达2200mAh/g ,负极片压实密度超过2.0g/cm3,配以正极用三元材料加钴酸锂,锂电池的质量能量密度可超过350Wh/kg。“此外,基于新材料的锂电池充电时间不超过15分钟,这更是传统电池无法企及的。经过试验,新材料电池在充电和使用过程中,温度始终为常温。”贺峰说。 刘昌国表示,国内新能源动力电池领域的专家曾对国产锂电池在2020年能否实现单体能量密度达到350Wh/kg表示过担忧,而正在试产的新电池已经超越了这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