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航里程约380公里 浙江嘉兴内河集装箱货船用上氢动力》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9-04
  • 中新网嘉兴9月3日电(胡丰盛)9月3日,首艘内河64标箱氢燃料电池动力集装箱船舶建造项目开工仪式在浙江嘉兴港区举行。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标志着嘉兴在绿色低碳转型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该艘内河氢燃料电池集装箱船舶船长64.5米,宽12.6米,排水量约2000吨,以氢气为主要能源驱动,可储氢550千克,续航里程约380公里,计划专线用于嘉兴乍浦港到杭州下沙港内河运输航线,开展运营示范和效益验证,设计单程航线距离120公里。

    近年来,嘉兴针对浙北内河集装箱主通道建成后的航道条件,立足氢能源领域的资源优势探索氢能产业发展,探索氢能动力船舶在内河集装箱运输场景商业化运营模式,加快组建集装箱海河联运船队。据悉,嘉兴计划到2026年打造投用20艘氢能船舶,实现每年50万标准集装箱运输规模,同时积极推动嘉兴港与长三角其他港口之间氢能船舶航线。

    除了氢燃料电池动力集装箱船舶,嘉兴还打造了氢能巴士、氢能重卡、氢能物流车、氢能叉车、氢能船舶等一系列氢能应用场景。此前的2024年5月22日,就有新一批30辆49吨级“升级版”氢能重卡在嘉兴港区交付,每辆车的续航里程达420公里,较之前提升40%。随着新车的投用,港内80辆氢能重卡预计每年可减少碳排放4000吨。

    “作为浙江首批发展氢能产业的试点城市之一,近年来,我们依托港区产业优势,围绕氢能‘产业链’‘创新链’‘应用链’,构建氢能产业生态。”嘉兴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里集聚了一大批化工新材料企业,工业副产氢近10万吨,大量的工业副产氢,让氢能实现了规模化运用。根据8月1日嘉兴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到2027年,嘉兴氢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将取得突破,建成辐射长三角的氢能保障体系和氢能交通网络。届时,嘉兴氢能制造业产值规模将达150亿元以上,新增加氢站10座以上,氢能车辆推广应用突破1500辆,其中氢能货车超1000辆、氢能叉车超60辆。

  • 原文来源:https://www.cnenergynews.cn/huagong/2024/09/04/detail_20240904174741.html
相关报告
  • 《中国“智”造新能源船,如何改写内河航运动力基因》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4-16
    • 眼下,随处可见新能源汽车穿行在大街小巷,而在内河之上,新能源船又是什么样的?4月12日,“行走黄河”主题采访来到位于济宁的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这里生产的绿色、智能的高性能船舶,正通过流水线上的标准化量产,改写内河航运的“动力基因”。自动下单、自动排产、自动报工、自动报检,去年,全球最大的邮轮制造商之一来到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考察时曾发出感叹:“我们在全球布局了245个项目,没有见过自动化率这样高的造船企业。” 走进新能船业的联合车间,近百台自动化设备有序运转,无人运输车穿行其中,处处体现着数字化、智能化带来的生产变革。在这里,10艘新能源船可以同时建造,效率是传统制造内河船舶的两倍,人力仅需原本的四分之一。作为全国首个集研发设计、智能制造于一体的绿色化、智能化、现代化、标准化内河新能源船舶制造示范基地,新能船业研发适应多种应用场景需求的内河标准化船舶系列新产品,引领着内河船舶制造“数智化变革”。其中,90米LNG船的续航能力达2000公里,从济宁的龙拱港到江苏的太仓港往返一个来回不是问题。 “第一是污染性很少;第二是运营成本,同等吨位的LNG船每百公里比柴油船便宜300块钱;智能驾驶、智能航行、智能运营这些方面也比原来的船更高端。”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刘玉龙介绍,当前内河船舶仍以传统燃油驱动为主,京杭大运河上柴油船占比超过九成。相比之下,采用天然气、电池作为动力的新船型,污染物排放量、碳排放量可分别降低90%和20%以上。在内河船舶小改大、油改气、散改集的发展趋势下,这种新型船舶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近年来,欧洲市场对零碳排放、绿色节能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新能船业打造的以“节能、环保、经济、高效”为特征的4E绿色智能船舶,也赢得不少国外客户的喜爱。“去年我们接到了世界第三大集装箱全球承运公司法国达飞海运集团的采购意向,订购了一艘纯电动力集装箱船。今年在东南亚、欧洲、非洲等地的新订单已超过一百艘。”刘玉龙说。 纯电动船续电要花多少时间?在新能船业,答案是仅需不到半小时。“我们在梁山港、龙拱港等大运河沿岸开设试点,创新采用箱式电池换装这种新型能源补给模式,通过智能化换电站和港口吊装设备为船舶快速换电,将原来八小时的充电时间缩短到半小时之内。”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则成告诉记者,这种换电模式不仅大大延长了船舶有效运行时间,而且能通过“避峰就谷”节省电价成本,换电过程中也实现了对电池性能的安全检测,优点十分突出。据了解,目前,公司批量生产的90米LNG、73米LNG、67.6米LNG和67.6米电池动力这4种主力船型,均为自主研发、国内首创,且通过了CCS认证。已投产的项目一期具备年建造船舶240艘的生产能力,五年内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计划建造新能源船舶1000艘,带动船舶锂电、氢电、电力推进系统等临港产业集聚发展,形成百亿级内河绿色智能船舶产业集群。
  • 《全球最大的24000箱级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正式交付》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4-15
    • 记者从中船集团获悉,今天(4月15日),全球最大的24000箱级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正式交付,再次刷新中国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建造纪录。交付后这艘船将用于远东至欧洲航线的货物运输。 今天交付的全球最大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一次可承载22万吨货物,24000个左右的集装箱堆叠高度相当于25层楼,被称为海上“超级带货王”。同时,这型船还采用了绿色燃料——液化天然气作为动力,可为船舶提供单个航次近2万海里的超远续航。 中船集团沪东中华营销部部长王佳颖表示,这条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是全球最先进的,它的特点就是以液化天然气作为动力的来源,更清洁、更环保。而且它的装箱量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级别,大大提高了海运的效率和它的经济性。 专家告诉记者,中国在集装箱船建造领域接连刷新纪录——从21000箱到23000箱,再到今天交付的24000箱,船越造越大的同时,建造周期也越来越短,这是中国造船能力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