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北农:转基因玉米将面向行业收取技术使用费》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 zhangyi8606
  • 发布时间:2020-10-09
  • 2月20日晚,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北农”)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称,公司在玉米和大豆品种的转基因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公司转基因收费模式将面向全行业平台,收取技术使用费。专家分析称,由于大北农种业资源少,推广此商业模式可快速变现。

    在该记录表中,大北农方面透露,其转基因品种对单产的提升率约在10%-20%,同时具有抗虫害的特性,对于草地贪夜蛾具有非常强的抗性。

    大北农相关负责人称,今年获批的DBN9936抗虫耐除草剂玉米是2012年就开始研发的转基因品种,后续会持续有新的生物技术品种,“目前来看,公司在玉米和大豆品种的转基因技术已达到国际同行先进水平。”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大北农此前公告称,DBN9936为第一代转基因玉米,对草地贪夜蛾有60%的抗性,第二代可做到100%抗草地贪夜蛾。

    针对转基因的收费模式,大北农方面表示将主要面向全行业平台,收取技术使用费,标准会参考国外收费惯例以及国内实际情况,具体定价还需要内部商议。

    如何解读收取技术使用费?2月20日,国科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院特约评论员张鑫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技术使用是指在现有种子产品上叠加转基因的抗虫技术,一般来说,费用包含专利费和每年的使用费。

    张鑫分析称,大北农向全行业推广收取技术使用费的模式,或因为该公司在种业方面资源较低,市场占有率也极低,“前期研发投入成本和时间较长,希望技术能够尽快变现。”他还预测,如果转基因种植放开后,前景应非常乐观。

    此外,大北农方面还披露了疫情的影响情况,目前整体开工率已达80%-90%,湖北地区开工一半,由于湖北去年业绩贡献仅4000万元-5000万元,占全国比例较小,而全国原材料采购正在恢复。

相关报告
  • 《大北农:转基因玉米品种审批有望加快,可针对草地贪夜蛾》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zhangyi8606
    • 发布时间:2020-10-09
    • 2月7日,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大北农”,002385)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称,公司DBN9936抗虫耐除草剂玉米已获批农业农村部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但是接下来还需要农业农村部颁发品种权的相关证书之后才可以正式推广。如果今年草地贪夜蛾危害程度较深,该转基因玉米品种审批有望加快。 大北农称,公司获批的DBN9936抗虫耐除草剂玉米为第一代转基因玉米,其对草地贪夜蛾有60%的抗性,第二代转基因玉米可以做到100%抗草地贪夜蛾,已经基本走完前面的安全证书必须流程,仅剩申请安全证书这一个步骤。对于第一代品种,农业农村部三年来已对其进行了测试,积累了一定的实验数据,如果今年草地贪夜蛾危害程度较深的话,可能会加快品种权相关证书的审批。 草地贪夜蛾是世界十大植物害虫之一,繁殖能力强且破坏力极强。该种害虫于2018年12月首次迁飞进入我国云南西部地区,并在2019年4月份以后形成常态性大规模迁入的态势,对我国玉米田造成了极大危害。农业农村部去年9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有25个省份发现草地贪夜蛾,见虫面积1500多万亩,实际危害面积246万亩。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吴孔明去年12月在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会议上表示,2020年贪夜蛾发生的程度数量和去年相比会明显增加,有可能在4月初就到达长江流域,到5月份到达黄河流域,6月份到达东北。全国农技中心1月也发布通知称,2020年草地贪夜蛾北迁时间更早、发生区域更广、危害程度更重,要加强相关监控防治。 国产转基因植酸酶玉米研发专家、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陈茹梅此前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国内转基因玉米时隔十年再获生物安全证书,首先是对转基因领域科研成果的一种认可,其次也可能是为应对草地贪夜蛾这一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月21日,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发布2019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批准清单,其中包括大北农的DBN9936抗虫耐除草剂玉米以及杭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浙江大学联合申报的双抗12-5玉米。这标志着上述两种转基因玉米品种具备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性,可用于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但还需要通过品种审定并获得种子生产和经营许可证,才能大规模商业化种植。正常程序下市场准入审核周期约为1至2年。 大北农表示,转基因玉米相较于普通的杂交玉米会增收10%-20%左右,全球情况基本一致,公司玉米转基因技术和大豆生物技术达到同等国际先进水平。大北农将参考美国转基因种子的发展经验,计划与下游种子企业合作,将抗虫抗病等性状回交至下游种子企业的品种中。具体的商业化付费模式后期公司会根据国内情况商定。 2月7日收盘,大北农报收于5.98元,下跌2.76%。
  • 《新型转基因玉米产量提高10%》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zhangyi8606
    • 发布时间:2019-12-13
    • 长期以来,基因工程的支持者们一直坚信,它将有助于满足全球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然而,尽管已经培育出许多抗虫害和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科学家在促进农作物产量方面却一直难有作为。如今,研究人员首次证明,通过改变一种促进植物生长的基因,他们终于可以放心地将玉米产量提高10%,而不用管生长条件是好是坏。 “这太不可思议了。”并未参与该项研究的美国艾姆斯市爱荷华州立大学分子生物学家Kan Wang说。她表示,除了提高玉米产量外,新的转基因技术还将激励研究人员努力提高其他农作物的产量。 全世界种植最广泛的转基因作物(包括大豆、玉米和棉花)都是通过一些相对简单的基因改良创造出来的。例如,通过将细菌的一个基因添加到特定的农作物品种中,科学家赋予了它们合成一种可以杀死多种昆虫的蛋白质的能力。另一种简单的基因操作结果可以使农作物抵抗草甘膦或其他除草剂,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让农民可以在不侵蚀土壤的前提下除掉杂草。还有一种操作可以在干旱时保护农作物。但是,由于植物的生长过程涉及了许多复杂的遗传因素,因此想要培育出在良好条件下能够产出更多粮食的农作物,难度很大。 从2000年开始,世界各地的转基因公司开始认真筛选能够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单个基因。然而只有少数经过鉴定的基因显示出了希望,并且由于成功率低,许多公司已经减少或停止筛选与农作物产量有关的基因。 但是Corteva农业科学公司(一家位于特拉华州威明顿的化学和种子公司)的研究人员决定研究那些像总开关一样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基因。 研究人员选择了在许多植物中常见的一类名为MADS-box基因,然后在其中选择了一种基因(zmm28)来改变玉米植株。研究调节发育的基因的挑战在于确保它们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组织类型中开启了正确的数量。参与领导这项研究的Corteva农业科学公司的植物生理学家Jeff Habben说,如果基因过于活跃,“很容易把植物搞得一团糟”。 研究小组的目标是使zmm28与一个新的启动子融合,后者是一段控制基因激活时间的脱氧核糖核酸。在尝试了十几次之后,他们找到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通常,当玉米开始开花时,zmm28就会启动。而增加的启动子能够比自然发生更早地启动zmm28,并且在开花后继续促进基因的有益作用。 “如果你让基因工作得更努力、更长久,你就能让植物表现得更好。”Wang说。 研究人员在48种商用玉米中测试了增强基因的表现,这些玉米被称为杂交玉米,通常用于饲养牲畜。在2014年至2017年的美国玉米种植区田间试验中,研究人员发现,转基因杂交作物的产量通常比对照组作物多3%至5%。 研究小组本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报告称,有些玉米的产量增加了8%至10%。同时不管生长条件是好是坏,这种好处都是存在的。 “这是转基因作物在田间环境中对产量发挥实际作用的最好例子之一。”英国哈彭登市洛桑研究所农作物科学家Matthew Paul说。 导致玉米增产的原因有几个。首先,经过基因改造的植物的叶子要稍大一些,从而使植物将阳光转化为糖分的能力提高了8%到9%。 “这种增长确实是一件大事。”Corteva农业科学公司植物生理学家Jingrui Wu说,因为通过基因工程很难改善光合作用。 同时这些植物在利用氮的效率方面也提高了16%到18%。氮是一种重要的土壤营养物质,由于复杂的遗传因素,使其成为植物育种家难以控制的另一种特性。 比利时佛兰德斯VIB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家Dirk Inze说:“从商业角度来说,这看起来很有希望。”Corteva农业科学公司已经向美国农业部(USDA)申请批准新的高产杂交品种。(虽然zmm28及其启动子在玉米中自然存在,但它们是使用被USDA监管的一种生物技术配对的。) Habben估计,这项新技术大概需要6到10年的时间才能获得世界各国的正式批准。Inze说,相关的调控基因很有可能提高其他谷物的产量。 玉米的大规模田间示范“强化了我们的信念,即如果我们处理得当,内在产量是可以提高的”。Wang说,“这确实会给人们带来灵感。”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73/pnas.190259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