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科学院发表了关于食品接触材料纳米技术应用的档案》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8-09-04
  • 2018年7月,奥地利科学院技术评估研究所(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 of the Austrian Academy of Sciences)发表了第49号档案的英文版,“食品接触材料的纳米技术应用”。

    这份卷宗的结论是,纳米材料可以显著改善塑料材料的性能,使纳米复合材料“对制造商来说越来越有趣,尤其是对食品包装来说”。

    欧盟(EU)用于食品接触材料(FCM)的纳米材料需要获得授权,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负责评估其安全性。

    这份档案指出:“目前,人们对FCMs生命末期纳米材料的环境行为知之甚少。也没有进行许多研究来调查在废物处理过程中纳米级添加剂的可能释放或工人在这些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这里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暴露评估。根据这份卷宗,“如果要使纳米技术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确保,在循环经济的框架下,含有纳米级添加剂的塑料材料也能被回收,或以安全的方式用于能源回收。”

相关报告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金纳米棒材料组装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万勇
    • 发布时间:2017-12-07
    •   微纳加工方法主要分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基本类型。前者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微纳加工领域的主流技术,但其由于受到物理极限的制约,一般加工分辨率在几十纳米量级上。后者则可在更小的尺度(包括分子尺度)上实现加工,被认为是一种突破物理限制的有效途径。然而,“自下而上”的组装方法由于科学认知和实验技术的不足,导致其在低缺陷、大面积、组装过程、组装结构等四个方面存在持续的挑战。相对而言,组装结构面临的障碍最大。这其中,一个最重要问题是如何实现组装对称性的可调控。组装对称性可调控对于组装结构多样性和组装体功能的丰富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而言,由于形状互补性,组装结构对称性受到组装单元的形貌限制,四方单元易于形成四方密排结构,而球型则形成六方密排对称结构。由于在组装动力学过程中组装单元间的复杂力平衡和热力学最小原理的要求,打破形状依赖的组装结构对称性似乎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目标。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纳米科学卓越中心刘前课题组与吴晓春课题组、邓珂课题组以及美国科罗拉多大学Ivan I. Smalyukh课题组合作,通过引入一种新概念的主导控制力,首次实现了纳米金棒的四方对称性组装,一举突破了一直以来八面体金棒只能是形状依赖的六方对称结构的实验结果。这一结果也在八面体银和钯纳米棒上得到了实现,展示了这种方法的普适性。多尺度模拟计算进一步揭示这种控制力主导了非形状依赖的组装过程,并很好的解释了四方对称比六方对称具有更高的热力学稳定性的实验结果。这种方法开辟了一条打破形状依赖组装对称性的新途径,为组装结构的多样性和纳米材料组装结构的可设计、可控提供了了有力工具,将为推动纳米组装技术的进步提供助力。   该工作是刘前课题组前期研究(Nanoscale, 2014, 6, 3064;Langmuir 2013, 29, 6232;Chem. Commun., 2012, 48, 2128; Langmuir 2011, 27, 11394)的进一步拓展,已于 11月10 日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7, 10, 13743)。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7-01111-4。该工作获得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国家基金委和欧盟项目的支持。
  • 《活性物质硒纳米粒子的安全性评估,用于活性食品接触材料》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lixiaoman
    • 发布时间:2018-02-01
    • EFSA食品接触材料,酶,调味品和加工助剂委员会(CEF)的这一科学意见涉及硒纳米颗粒的安全性评估,即旨在用作抗氧化剂的FCM 1070号物质。硒纳米粒子与外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层和内部聚烯烃(食品接触)层结合到多层层合物的粘合剂中间层中。最终的材料旨在用于接触所有容易氧化的食物类型。考虑到目前关于纳米粒子在聚合物中的扩散特性的知识,CEF小组得出结论认为,如果硒纳米粒子用于多层膜并且与食物通过聚烯烃食品接触层分离以用于任何类型的食物和食物接触条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