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普林格·自然首次颁发“中国新发展奖”,彰显中国学者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oujie
  • 发布时间:2019-08-23
  • 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Nature)于8月22日为10部中国作者撰写的学术图书授予“中国新发展奖(China New Development Awards)”,以表彰这些研究对于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所作出的突出贡献。这些获奖图书评选自施普林格·自然旗下的施普林格(Springer)和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PalgraveMacmillan)2018年出版的中国学者撰写的总计800多册图书,涉及人文和社会科学、经济管理、工程技术、生命科学及医学等领域。其中有两部聚焦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获奖名单附后。

    霍尔茨布林克出版集团(Holtzbrinck Publishing Group)首席执行官斯蒂芬·冯·霍尔茨布林克博士(Stefan von Holtzbrinck)为颁奖典礼致闭幕词

    联合国193个成员国于2015年9月一致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呼吁各国采取行动在2030年实现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也在一年后宣布了落实该议程的行动指南,并采取务实行动,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各国政府、企业、组织及全体社会通过共同努力解决贫困、不平等、气候变化、环境恶化、和平与公正等最严峻的挑战提供了行动框架。施普林格·自然作为全球领先的学术出版机构,也推出专门的出版项目,通过促进相关研究成果的分享来帮助应对这些挑战,支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也是科研产出及影响力增长最快的国家,其对于全球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施普林格·自然可持续发展项目出版总监暨“中国新发展奖”评委会主席妮古拉·琼斯(Nicola Jones)女士说。“作为我们可持续发展项目的组成部分,这一奖项的评选进一步证明了中国学者对于中国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也让我们见证了中国当前正在从追求高速发展过渡到高质量的发展。”

    首届“中国新发展奖“评委会成员包括施普林格·自然的内部编辑,以及可持续发展项目的主管人员,他们评选出的10部获奖作品每部都至少涉及17个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一个,并对于解决特定社会发展问题具有现实贡献。

    “‘中国新发展奖’涉及自然科学、工程、社会科学和人文等不同领域,有助于促进跨学科互动,以解决一些急迫的社会挑战,如饥饿、贫穷或气候变化等,这些挑战无法依靠单一学科来解决。此外,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个奖项让科研人员获得政界和商界人士的更多关注,推动其研究成果投入应用,解决全球及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挑战。”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全球图书业务总裁汤恩平博士(Dr. Niels Peter Thomas)说。

    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全球图书业务总裁汤恩平博士(Dr. Niels Peter Thomas)致开幕词

    学术图书是作者长期研究成果的阶段性总结,相较于期刊论文,其内容更加完整全面,论述更具系统性,使用期也更长,尤其是一些基础学科的经典著作和用做教材的研究著作,其学术或思想价值往往历久不衰。因此,学术图书对于帮助应对复杂、涉及多个知识领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独特的作用和优势。

    来自科研界和出版界近百位专家学者和嘉宾出席了今天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举行的颁奖典礼,并共同回顾中国学者多年来对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相关报告
  • 《欧盟生物基产业联盟报告总结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 来源专题:生物科技领域知识集成服务
    • 编译者:陈方
    • 发布时间:2020-04-08
    • 生物经济是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带来巨大机遇。自2010年起,欧盟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纳入到“欧洲2020愿景”当中,该项欧盟可持续发展战略旨在解决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方面问题,共包含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并设定目标年限为2030年底。自2014年欧盟生物基产业联盟成立以来,联盟为利用生物精炼技术可持续性将可再生自然资源转化为生物燃料或材料等生物基产品创造了大量机会。 BBI JU计划的宗旨是支持生物经济全价值链的研究、示范和应用活动,通过对相关知识发现和技术开发来改善人们对生物资源(残留物、支流和废物)的利用,以满足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需要,同时为欧洲社会创造巨大经济价值,减轻气候、环境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压力。BBI JU计划是欧盟实施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优秀范例之一。 2019年12月12日,欧盟生物基产业联盟发布《BBI JU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贡献》报告,总结了自联盟成立以来其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贡献。截至2018年底,BBI JU计划共批准82个项目,包括43个研究与创新行动(RIA)项目,24 个示范行动(DEMO)项目,7个旗舰行动(FA)项目和8个合作与支撑行动(CSA)项目。这些项目的大多数为SDG 12 “负责任的消费与生产”、SDG 13“气候变化”、SDG 9“工业、创新与基础设施”、SDG 8“体面劳动与经济增长”以及SDG 3“健康与福利”等目标做出了贡献。以下针对不同的SDG目标选取与科技研发相关的重点项目做简要介绍。 1、SDG 3 健康与福利 SDG 3通过提高人类健康和福利水平,来支持人类各个年龄阶段的可持续发展。约有40%的RIA和DEMO项目在为SDG 3实现做出贡献,例如: (1)ABACUS——该项目的目标是开发新型生物精炼厂,以提高产品的价值,将95%的藻类生物质转化为营养食品和化妆品等高价值成分。 (2)BioBarr——该项目致力于生产100%的生物基食品包装材料(聚羟基链烷酸酯PHA),延长食品保质期,减少材料制造过程对空气、水、土壤的污染。 (3)EUCALIVA——该项目的目标是开发可穿戴的生物基电子传感器,以取代基于医院的集中式护理系统,可用于家庭个人诊疗,减少医患双方的费用。 (4)SpiralG——该项目旨在开发生产天然藻蓝蛋白的藻类加工技术。藻蓝蛋白是一种食品工业中使用的染料,用来替代化石基的食用色素,以降低后者对人类健康的毒害。 2、SDG 8 体面劳动与经济增长 SDG 8与促进欧盟国家的包容性和可持续经济增长有关。因此,要求BBI JU项目通过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体面的工作条件,以及促进当地经济增长支持社会经济增长。许多项目主要是通过振兴农村地区经济或直接创造就业机会对SDG 8有所贡献。例如: (1)DEMETER——该项目的目标是创制一种新型酶技术,将工业发酵过程的产量提高至少20%,并降低生产总成本的15%。实施该项目过程中将增加农村地区的收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2)FUNGUSCHAIN——该项目的合作伙伴正与蘑菇生产商合作将真菌侧流转化有价值的生物基化合物,以提高蘑菇种植者的收入和创就业机会。 3、SDG 9 工业、创新与基础设施 SDG 9与建立弹性基础设施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和促进创新有关。半数以上的RIA和DEMO项目为SDG9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进步发与进步做出了贡献。例如: (1)POLYBIOSKIN——该项目的目标是开发皮肤可接触的用于化妆品、生物医学和卫生行业等的生物聚合物产品,并提升该类产品的性能。 (2)URBIOFIN——该项目涉及城市固体垃圾的有机部分转化为化学品的半工业转化示范工厂的建设,有助于提升可持续废物管理模式水平,未来欧洲城市的废物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做出贡献。 (3)EMBRACED——该项目在相关工业环境中示范可持续发展综合性生物精炼厂模型,用于生物基建筑材料、聚合物和肥料、卫生用品废料的纤维素部分的增值生产。 4、SDG 12 负责任的消费与生产 SDG 12 是关于促进可持续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能源效率和生物质量,以减少贫困、环境和社会成本的目标。据研究,有64%的RIA和68%的DEMO项目对SDG 12有直接影响。例如: (1)AQUABIOPRO-FIT——该项目的目标是开发一种可以更好地利用渔业侧流生物质的技术,从水生生物质中回收优质食品补充剂资源和能源的高效生产。 (2)Dendromass4Europe——该项目旨在建立在边缘土地可持续性的小灌木种植体系,有效且可持续地制造包装产品。 (3)GreenProtein——该项目旨在从植物性食品废物流中提取食品级蛋白质和其他高附加值产品的工业示范项目。该项目将促进可持续的消费模式,为行业提供动物蛋白的高质量替代品。 5、SDG 13 气候变化 SDG 13是采取紧急行动以减少全球国家气候变化。据研究,77%的DEMO、60%的RIA项目和多个FA项目将为SDG 13做出贡献。例如: (1)LigniOx——该项目旨在证明将木质素富集支流转化为分散剂的新技术的可行性,可在工业过程中大量减少CO2的排放,替代以石油为原料生产分散剂。 (2)PROLIFIC——该项目涉及从谷物加工支流中开发出具有技术经济和环境可行性的蛋白质成分和食品。与目前的动物资源生产蛋白质相比,利用植物资源生产蛋白质技术将大大减少CO2的排放。 (3)BIOSKOH——该项目将利用木质素生物质中所含的糖成分来获得纤维素乙醇、生物燃料和其他化学品。依据初步生物周期分析(LCA)表明,该项目完全符合欧盟关于气候变化的环境政策目标。    郑颖 编译自https://bbi-europe.eu/news/new-report-bbi-ju-shows-contribution-its-projects-sdgs 原文标题:NEW REPORT BY BBI JU SHOWS THE CONTRIBUTION OF ITS PROJECTS TO THE SDGS.
  • 《中国学术出版业的数字化发展》

    • 来源专题:科技期刊发展智库
    • 编译者:朱汝鑫
    • 发布时间:2023-09-07
    •   6月23日,学者Jiawei Li发布长文,讨论了中国学术出版业的数字化发展。我们挑选终点内容进行了编译。   文章认为,中国学术出版市场正在快速发展,且仍处于增长阶段。这为国际出版商和学会扩大国际影响和多元化收入来源等提供了巨大机会。目前,中国科研生态系统中拥有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科学家,他们产出了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例如,2022年,中国在全球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数量上超过了美国。)这吸引了许多国际学术出版商进入中国市场,他们渴望与越来越多的高级研究人员合作。许多领先的国际学术出版商和学会已经在中国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并投入了大量精力增加中国学术出版市场的份额。 ●中国政府对学术出版数字化的看法   中国政府一直在积极推动学术出版的数字化进程,并采取措施提高中国学术出版物的质量和数量。这为国际学术出版商在中国市场推广其出版物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并在数字化时代与中国学术界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   重点关注学术出版的转型升级,向融媒体出版发展,最终实现深度融合。 ●中国学术出版数字化的现状   中国数字出版物的使用量逐年增长。根据一份报告显示,在中国,2019年,数字出版物占总量的36.2%,在2020年跃升至39.6%,而在2021年则达到了44.4%。   中国学术出版数字化也有大量的的投资和融资。仅在2021年,中国在该领域的投资就达到了惊人的11.7亿元,较2020年增长了42.9%。   中国还拥有大的学术出版数字平台,包括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等。这些平台使得在中国数字领域中访问和分享学术内容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容易。 ●中国学术出版数字化的关键参与者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拥有完备的知识平台。他们已经数字化了海量物理数据。此外,他们在各个领域拥有众多专业数据集,他们的数据还包括机构数据、知识图谱关系数据,以及重要国家和地区的项目数据库等。他们还提供数据处理、情报服务和网络数据捕获等服务。   此外,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还与Clarivate、Springer、Elsevier等全球学术出版巨头合作,不仅收集和存储数据,而且为元数据的组织和访问提供保证。   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中国学术期刊的出版过程变得更快、更易管理、更加灵活,同时具有更大的适应性。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发展真正增强了学术期刊的功能。为了跟上研究人员日益增长的需求,中国学术期刊正在扩大其沟通渠道,并拥抱新媒体平台。 ●结论   总而言之,学术出版在中国正在迅速发展,而这种发展又因数字化而加速。其目的是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促进中国研究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这都是为了通过创新手段促进合作和分享知识。通过利用数字技术的进步,中国的学术期刊和平台正在加紧为研究人员提供比以往更好的服务。这些趋势将继续推动中国学术出版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