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负债高压预警!21家上市公司总负债超3000亿!》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10-11
  •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至今,经受住了市场和政策的双重考验。在产业潮流起起落落、风口方向几度变幻中,光伏企业在众多考验中延续着“剩者为王”的游戏。高负债,便是绝大多数民营光伏企业,必须要时刻面对的一道“紧箍咒”。

    进入到2019年下半年,我国光伏行业开始迈入竞争下半场,资本整合和产业集中度在加剧。无论其他数据如何漂亮,一个企业的负债情况和稳健的现金流,才是确保企业能够健康存活和能走多远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不巧的是,随着整个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向降速,以及去杠杆化挤泡沫的力度不断加大,出现财务问题甚至暴雷、破产的公司开始大量出现,光伏行业情况稍好但同样不容乐观。尤其是在经历了2018年531光伏新政震荡和可再生能源补贴严重拖欠之后,很多光伏企业的资金链已绷紧到随时要断裂的程度。

    那么,我国光伏企业的生命力和财务健康程度到底如何?为此,华夏能源网特别选取21家光伏上市企业进行了负债情况盘点,试图用数字还原一个真正的光伏“负债”江湖。

    由来已久的“缺钱潮”:总负债超3000亿

    根据盘点的21家光伏上市企业负债情况显示,这21家企业的总负债达到了令人咂舌的3023.41亿元。相对于总资产5144.68亿元来说,负债率为58.77%,整体上看还是落在60%的红线范围以内。

    这21家企业中,有7家企业的负债超过了200亿元,其中特变电工以566.7亿元占据负债金额第一位,另外几家负债较多者分别是正泰电器、隆基股份、中环股份、通威股份、中节能太阳能。

    而负债超100亿以上的光伏上市公司,总计达到了11家,超过了所统计企业的一半;负债较低的,唯有锦浪科技和上机数控两家负债低至个位数,且整体负债率不高。

    整体负债率的情况,宣示着光伏行业的“缺钱潮”。特别是近几年,实体制造业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加之市场和产业政策的不断变换,光伏企业均出现了程度不断加强的“钱荒”。于是,才有了国资入场、抱团取暖、质押股权等各类资本补血运作的出现。

    实际上,我国光伏产业在经历了初期资本蜂拥而入的“甜蜜”时代后,从2011年开始,风潮就变了。受2011开始的欧美市场双反政策影响,主要依靠出口市场的中国光伏企业便陷入困境。诸如无锡尚德、江西赛维等龙头企业也轰然倒塌,留下几百亿的债务问题,资本市场也因此对光伏“敬而远之”。

    在光伏企业回暖几年后,光伏企业在2017年迎来了迅猛扩张期,诸如隆基、通威、中环等龙头企业都在大幅扩产,这也带来了资本负债额的提高。而531光伏新政的突至,让光伏产业进入到寒冬,资本市场也随之冰冻,光伏行业再次进入极度缺钱的状态,大家都在忙着找钱以续命。

    于是,从531新政至今的一年多时间里,一些光伏企业用发债、配股、抵押贷款、出售电站、出售资产甚至直接卖身等方式,来改善资金状况;一些经营状况较好的光伏企业,依然在大肆进行产能扩张,行业整体负债额在进一步扩大。

    负债率超90%,个别企业“暴雷”风险剧增

    在本次记者盘点的21家光伏上市企业中,共有8家企业的负债率超过了行业平均负债,其中向日葵以90.99%的负债率位居榜首;与向日葵总资产体量相仿的上机数控,负债率仅为18.12%,成为负债率最低的公司。

    实际上,向日葵并非只在负债率上存在严重问题。2018年,其实现营收6.57亿元,同比下降57.04%;净利亏损11.33亿元,同比下降4879.84%,净利亏损创下了其在2010年创业板上市以来的“最高值”。

    在2019年上半年,向日葵营收3.81亿元,同比下降了24.15%;盈利0.03亿元,徘徊在盈亏边缘。虽然其以坏账冲回的神秘方式扭亏为盈,并且一度搁浅的重组资产计划也获得批准,但在累计套现24.58亿元的董事长吴建龙带领下,向日葵并不被资本市场看好。

    另外一家企业中来股份,也在高负债率和现金流压力下,使得实控人和高管层不断套现。2019年以来,中来股份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林建伟、张育政总计套现已经超过了5亿元!加上2018年高管及股东密集减持套现的2亿元,一年多时间内总套现达到了惊人的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来高层这7亿元套现是发生在531新政一年多来,企业最为缺钱的时候。而中来股份截至2019年6月份,现金流为负的2.03亿元!不仅如此,公司实控人手中的1.39亿股处于质押状态,公司债务情况更甚。

    相比于这两家高层“套现”不断、在光伏竞争下半场风雨飘摇的企业,以爱康科技为代表的资产由重转轻、及时战略升级的光伏企业,更值得学习。这些企业更早、更积极的抛售电站资产,换取现金流,并开拓新业务,投入到新技术、新产能之中,现金流状况相比之前有较大改善。

    超3000亿的负债压在光伏上市企业头上,是行业健康发展的一个沉重包袱,对于部分企业则是顶在头上的一颗雷。这么庞大的债务,已经让中小企业不堪重负,大型企业也面临着“债压”超标的风险。如何降低负债,更健康的盘活存量资产,成为了每一个光伏企业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对于大多为民营性质的光伏企业而言,控制好风险,在市场火热状态时不头脑发热超额负债去搞扩张,在市场低迷时保持良好信用和融资渠道的畅通,将是企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中国光伏竞争的下半场,资本市场对光伏上市公司的“考试”,才刚刚开始!

相关报告
  • 《90家大型煤企实现利润1563亿元 仍有22家煤企负债超千亿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3-05
    • 3月1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18年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称,回顾2018年煤炭行业改革发展,煤炭供给侧改革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煤炭开发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煤炭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  根据中国煤炭协会副会长姜智敏介绍,2018年,中国煤炭市场供需实现基本平衡,煤炭价格在合理区间波动,行业效益持续好转。2018年动力煤中长期合同价格稳定在绿色区间,全年均价558.5元/吨,现货价格总水平保持平衡。   受益于煤价维持高位,煤炭行业效益持续好转。   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主营收入为2.27万亿元,同比增长5.5%;实现利润2888.2亿元,同比增长5.2%。协会统计的90家大型企业的利润总额(含非煤)为1563亿元,同比增长26.7%。   《证券日报》记者此前根据数据统计,截至2月26日,有超过八成的上市煤企2018年实现业绩预喜。   此外,协会统计的90家大型企业应收账款(含非煤)1754.48亿元,同比下降22.7%;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资产负债率65.7%,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2003年到2017年15年间,规模以上煤炭企业累计投资4.46万亿,收益仅2.67万亿元。   中煤协副秘书长张宏还在会上表示,尽管2018年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但依然高企达65.7%。其中,煤炭企业负债 1000亿元以上的企业14家,负债2000亿元的企业8家。煤炭企业的财务成本较高,是导致高负债率的因素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全国煤矿数量大幅减少,大型现代化煤矿成为煤炭生产主体。2018年底,全国煤矿数量减少至5800处左右,平均产能提高到92万吨/年左右。前8家大型企业原煤产量14.9亿吨,占全国的40.5%,同比提升0.2%。   企业兼并重组有序推进,贵州省重组成立盘江煤电集团,打造以煤电为龙头骨干的全产业链集团,提升有效供给、强化电煤保障、推动转型升级。华润电力公司煤炭转让国源公司。辽宁省战略重组省内9家能源国企,组建辽宁省能源集团,着力推动煤炭、电力、煤油电热循环经济、新能源、现代金融和高端制造集聚协同发展。   对于2019年煤炭行业的发展形势,报告称,2019年,我国煤炭消费预计将保持基本平稳,增量不大;国内煤炭产能释放加快,主要煤炭铁路运输通道能力增加,煤炭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加,全国煤炭市场供需也将逐步向宽松方向转变。
  • 《中国中煤3家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业绩、未来规划等》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5-04-01
    • 3月24日,中国中煤控股上市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路演中心召开2024年度集体业绩说明会,中煤能源、上海能源和新集能源现场解读2024年度业绩情况,通过现场问答交流、图文数据互动等方式,与投资者就安全生产、战略发展、经营业绩和重点工作等相关问题深入交流。中国中煤党委常委、总会计师、中煤能源执行董事、总裁赵荣哲出席会议并致辞,中煤能源独立非执行董事景奉儒出席会议。 中国中煤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新国九条”和国务院国资委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有关要求,建立健全治理体系,创新信息披露形式,强化投资者关系管理,多措并举加强市值管理,及时传递信心、稳定预期。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践行“存量提效、增量转型”发展思路,以优良业绩交出了一份稳健增长、结构优化、创新突破的答卷。近年来,中国中煤各上市公司生产经营保持稳健态势,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为“十四五”发展规划收官创造了良好条件。 业绩说明会上,赵荣哲就中国中煤和控股上市公司基本情况、发展战略、行业形势分析和2025年主要工作安排进行介绍,并表示,中国中煤作为唯一的煤炭全产业链中央企业,肩负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使命,将继续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统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坚定践行“存量提效、增量转型”发展思路,积极推进“两个联营”发展模式,加快建立“两个对冲”机制,持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争当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实施国家重大战略的“排头兵”,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企业,以更好的业绩回报股东和广大投资者。 2024年,中煤能源围绕“存量提效、增量转型”发展思路,聚焦“两个联营”发展模式,全力以赴保障煤炭能源供应,持续优化生产布局,不断加强精细化管理,有序释放先进产能,稳步推进项目建设,深化改革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全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93.23亿元,基本每股收益1.46元/股,资产收益率13.01%,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341亿元,资产负债率下降1.4个百分点至46.3%。全年完成自产商品煤产量1.38亿吨,同比增长2.5%,完成商品煤销量2.85亿吨,同比基本持平;完成主要煤化工产品产量569万吨,完成主要煤化工产品销量584.2万吨;完成煤矿装备产值103.5亿元;金融业务资产规模连续两年超千亿元,增值创效成果显著。在煤炭、煤化工等主要产品市场价格下行的情况下继续保持良好盈利水平,保持了“十四五”以来稳健增长态势。2025年,中煤能源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持续推动“存量提效、增量转型”,着力提高科技创新和价值创造能力,努力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上海能源实现营业收入94.9亿元,利润总额8.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16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99元,每股净资产17.66元,资产负债率35.17%。完成商品煤产量627万吨,洗精煤产量453万吨,发电量38.2亿度。上海能源未来将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加大外部优质煤炭资源获取力度,加快转型发展新能源及综合能源服务产业,着力将江苏基地本部打造成为“源网荷储”示范基地、国家百万千瓦级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清洁能源大基地和综合能源示范基地。 2024年,新集能源完成商品煤产量1906万吨,商品煤销量1887万吨,发电量129.72亿度,上网电量122.55亿度;实现营业收入127.27亿元,利润总额37.2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3.93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92元,每股净资产6.01元,资产负债率61.01%。新集能源未来将加快火电项目建设进度,积极推进新能源项目落实落地,奋力开创煤炭、煤电、新能源产业“三业协同”发展新局面,全力打造华东地区多能互补、绿色低碳、智慧高效、治理现代的能源示范企业,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的新集之路。 业绩说明会上,3家上市公司分别介绍了2024年度生产经营、业务模式、利润分派、重点工作和未来规划等,并与投资者就能源行业形势、产业发展趋势、公司战略规划、成本管控措施、重点项目进展、市值管理工作等普遍关注问题在信息披露允许范围内进行了深入交流,增进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了解信任,有效传递了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内在价值,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的价值认同。 中煤能源首席财务官柴乔林,中煤能源副总裁张国秀,中国中煤董事会秘书、中煤能源董事会秘书、公司秘书姜群,中国中煤首席专家张义亭,董事会办公室(证券事务部)、股份财务部、营销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和有关人员;上海能源、新集能源主要负责人,有关独立董事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本次集体业绩说明会是中国中煤组织控股上市公司举办的第二次集体业绩说明会,受到资本市场广泛关注,吸引了境内外知名基金公司、保险投资机构、行业首席分析师和专业财经媒体近百人现场参会。会议采用现场和网络中英文双语直播形式,通过上证路演中心平台进行全程直播,并通过上海证券报、新华财经、第一财经、万得、进门财经等平台进行转播,合计近14万人次在线观看会议实况。 3月25日,中煤能源、上海能源和新集能源分别由董事会秘书带队与董事会办公室(证券事务部)和财务部有关负责人在上海开展2024年度业绩路演活动,与前百大股东中的机构投资者或潜在股东进行面对面交流,共举办1对1、1对多会谈15场,交流人数逾百人。 展望未来,中国中煤将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和证券监管最新要求,按照国务院国资委、证监会工作要求,推动3家控股上市公司内强质地、外塑形象,推进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兼顾。争做资本市场主业突出、优强发展、治理完善、诚信经营的表率,真正让投资者走得近、听得懂、看得清、有信心。坚持合规运作,不断丰富拓展投资者交流方式,多措并举改善经营质量、运营效能和盈利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投资价值提升,以更好的业绩回报股东和投资者,助力提振市场信心、稳定市场预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