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炔”隔膜,让锂金属电池更安全》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0-22
  • 锂离子电池给移动电子设备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并正在交通运输方面取得进展,但是要想进一步改善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功率,就需要新技术。其中一种选择是:锂金属电池,它的使用寿命更长,充电速度更快,但这项技术存在问题。锂沉积物(通常被称为锂枝晶)倾向于在阳极上生长,这可能会产生短路,从而导致电池失效、着火或爆 炸。

    现在,来自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南开大学,汕头大学和中国高压科学技术高级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基于碳同素异形体(名为石墨炔)的隔膜,用作锂离子的过滤器,并防止枝晶生长。科研人员将这一科研成果发表在了“Materials Today Energy”杂志上。

    锂金属电池在概念上类似于锂离子电池,但依赖于锂金属阳极。在放电过程中,锂金属阳极通过外部电路向阴极提供电子。然而,在充电时,锂金属会沉积在阳极上。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不受欢迎的树突才能形成。

    这就是隔膜发挥作用的地方。薄的隔膜由超薄(10nm)的石墨制炔成,(石墨炔是由丁二烯键连接的二维单层碳原子六角形),具有一些显著的特性。石墨炔不仅同时具有柔韧性和坚固性,其化学结构形成了一个均匀的多孔网格,只允许一个锂离子通过每个孔。这调节了离子通过薄膜的运动,使得离子的扩散高度均匀。对于电池而言重要的是,该膜的这种特征有效地抑制了锂枝晶的生长。

    “抑制锂枝晶可以稳定固体电解质中间相,从而提高装置的寿命和库仑效率,”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李玉良解释说。“它可以避免树枝状的锂枝晶引发短路,从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研究人员认为,石墨炔薄膜可以克服锂和其他碱金属电池长期以来所面临的例如锂枝晶等棘手的问题。

    “石墨炔是一种完美的材料,具有超级共轭结构,固有带隙,天然大孔结构和半导体特性,这为解决该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提出了巨大的希望。”Li说。

    这种二维材料也很简单,并且在正常的实验室条件下易于生产。

    “尽管需要更多努力来提高大规模石墨炔膜的质量,但我们认为石墨炔可能会在锂电池的安全性方面带来一些重大突破。”Li说。

  • 原文来源:http://www.xincailiao.com/news/news_detail.aspx?id=309544
相关报告
  • 《科研团队研发出超薄轻质耐高温复合隔膜,可提升金属锂电池安全性》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2-04-13
    • 4月7日,重庆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徐朝和教授团队和材料学院王荣华副教授针对金属锂电池存在的问题,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具有超薄、轻质、多功能性和耐高温特性的复合隔膜。 该复合隔膜能够有效调节锂离子沉积/溶出行为、催化多硫化物的转化反应,从而实现金属锂负极以及锂硫电池的稳定循环,可望在金属锂电池得到应用。 金属锂被认为是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器件的理想负极材料,国家“十四五”规划更是提出,基于金属锂负极研发能量密度达600Wh/kg(瓦时每千克)的颠覆性电池技术。 “但要实现该目标,目前还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锂枝晶和‘死锂’形成所导致的性能衰减、短路甚至热失控等问题。” 徐朝和坦言,对电池体系而言,高比能锂硫电池是未来高能化学电源的重要候选体系之一,但锂硫电池除存在前述锂负极侧的共性挑战外,硫正极侧还面临反应动力学缓慢、多硫化物穿梭和活性硫损失等多重复杂问题。 因此,如何用简便且实用的方案解决这些挑战,成为以金属锂为负极研发高性能金属锂电池的前沿课题和关键核心技术。 据悉,重庆大学该团队采用简单的涂覆工艺,将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包裹的硫化钒和单宁酸功能涂层均匀的负载到商用聚烯烃隔膜上。 理论模拟结果表明:该复合隔膜能够保证锂负极表/界面处离子和电场均匀分布,实现锂离子的均匀输运和沉积,进而削弱缺陷处的沉积放大效应,避免锂枝晶和死锂的产生。 最后,基于该复合隔膜组装的金属锂电池实现了稳定循环,并展示了软包锂电池驱动小型电动机器人的应用。 徐朝和透露,该系列研究成果近期分别发表在Nano Energy(Nano Energy, 2022, 95, 106982)和 Advanced Science(Advanced Science, 2022, 2102215)上,并已经申请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由于该功能涂层还可赋予复合隔膜良好的耐热性,可显著提升金属锂电池的安全性,预计在未来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比亚迪刀片电池“尝鲜”三层共挤隔膜》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4-21
    • 作为比亚迪启动下一轮动力电池市场竞争的“杀手锏”,刀片电池无论是在工艺革新还是材料体系选择上,都在发生改变。 高工锂电了解到,在材料方面,比亚迪刀片电池除了正极材料体系全面回归磷酸铁锂之外,隔膜也将“尝鲜”采用干法三层共挤隔膜。 一位行业人士透露,刀片电池采用三层共挤隔膜,一方面,通过应用更薄的膜,能够提升能量密度;另一方面,电芯变大,MD、TD拉伸强度要求会更高,用三层共挤隔膜风险会更低,良品率也会有所提升。此外,在装配和制造过程中,电池性能也会更好凸显。 高工锂电获悉,当前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用湿法隔膜基膜产品主要集中在9μm、12μm和16μm,涂覆厚度在2-4μm左右;干法单拉集中在16μm、18μm和20μm;三层共挤隔膜的厚度在9μm。 同时,三层共挤隔膜的优势在于:1、无需涂覆陶瓷等材料涂层,减轻了电池的重量及厚度;2、具有强度更高、安全性更好的优点;3、具有明显的电导率提升效果。 当前,三层共挤隔膜可分为三层PP和PP/PE/PP。由于技术壁垒较高,市场应用三层复合隔膜以进口为主。国内可以实现三层共挤隔膜量产的企业仍在少数,主要包括星源材质、惠强新材、中兴新材和博盛新能源等。 高工锂电了解到,比亚迪刀片电池目前在测的三层共挤隔膜以国内隔膜厂家为主,随着刀片电池的成熟量产,将为国内三层共挤隔膜形成有力的品牌背书,这也有望带动国内三层共挤隔膜需求的快速起量,通过产能提升形成更高性价比。 三层共挤隔膜将迎“春天”? 综合多方信源,目前比亚迪在重庆规划的刀片电池产能共10GWh。比亚迪方面公开表示,重庆弗迪工厂于今年3月正式投产,刀片电池已进入量产状态,计划6月将搭载在C级车型“汉”上正式上市。 高工锂电追踪到,在今年1-4批推荐目录中,比亚迪搭载刀片电池的纯电动车型汉EV共三款配置,电池系统能量密度140Wh/kg,整车续航分别达到506km、550km和605km。 据了解,比亚迪在长沙基地巨资部署的动力电池产能也极有可能为刀片电池。 这意味着,随着刀片电池市场需求不断提升,国内三层共挤隔膜的需求量也将进一步攀升。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技术门槛较高,市场用量较少,三层共挤隔膜的成本仍然居高不下。目前国内三层共挤隔膜的成本相比16μm干法单拉隔膜还要高出0.7元/㎡以上,进口产品价格更高。 “刀片电池未来还不一定会全部采用三层共挤隔膜,比亚迪还在不断寻求最优的性价比方案。毕竟在价格、规模、市场认可度上,湿法隔膜还是占优;新型干法涂覆方案也有在测试。”另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当前,在价格战愈演愈烈的动力电池隔膜市场,三层共挤隔膜暂时难有一席之地。但是在比亚迪刀片电池市场需求的带动下,国内三层共挤隔膜有望打开动力电池的市场切口。 “隔膜成本与制造规模、良率控制息息相关,一旦市场需求起量,成本下降是迟早的事。”一位隔膜企业内部人士表示,目前比亚迪将刀片电池率先用于高端车型,一部分原因也是考虑到在可控成本内将性能最好、最优的产品推向市场。 需要警惕的是,celegard掌控着三层共挤隔膜部分核心专利,隔膜厂家在研发三层共挤隔膜时需要注意规避专利侵权行为,毕竟celegard曾因专利问题起诉过海内外多家隔膜企业。 干湿法隔膜“战事”再起 三层共挤隔膜市场空间增大,市场LFP车型增加,加上储能市场、小动力市场增长,都将带动干法隔膜的市场升温。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调研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锂电隔膜出货量为27.4亿平米,同比增长35.6%。其中,湿法隔膜出货量19.9亿平米,占比72.6%;干法单拉隔膜出货量6.49亿平米,占比23.7%。 业内人士认为,基于刀片电池的市场起量,叠加降本需求的驱动,干法隔膜的市场占比有望提升。 一方面,面对补贴政策的大幅退坡,车企已经转换过去盲目追求能量密度的拿补贴思路,开始全面市场化的导向,基于成本和性能的综合考虑,动力电池企业也在积极配合车企的思路脚步。 高工锂电注意到,今年多款乘用车型开始转向磷酸铁锂,比亚迪汉EV、2020款上汽荣威Ei5、2020款北汽 EU5、长安欧尚科尚EV/X7 EV、东风启辰D60EV均采用磷酸铁锂电池。 另一方面,在A00级车型、电动物流车、48V微混系统、电动网约车、电动叉车等细分领域对于磷酸铁锂电池的需求明显增多,由此也或带动干法隔膜的需求起量。 客观来看,干法隔膜制造成本低,在性能上有湿法隔膜所不具备的价格低、耐温高、电池性能好等独特优势,在后续应用方面将会有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而干法隔膜能否依托磷酸铁锂的市场起量实现逆袭,也将成为隔膜市场的一场重头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