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团队研发出超薄轻质耐高温复合隔膜,可提升金属锂电池安全性》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2-04-13
  • 4月7日,重庆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徐朝和教授团队和材料学院王荣华副教授针对金属锂电池存在的问题,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具有超薄、轻质、多功能性和耐高温特性的复合隔膜。

    该复合隔膜能够有效调节锂离子沉积/溶出行为、催化多硫化物的转化反应,从而实现金属锂负极以及锂硫电池的稳定循环,可望在金属锂电池得到应用。

    金属锂被认为是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器件的理想负极材料,国家“十四五”规划更是提出,基于金属锂负极研发能量密度达600Wh/kg(瓦时每千克)的颠覆性电池技术。

    “但要实现该目标,目前还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锂枝晶和‘死锂’形成所导致的性能衰减、短路甚至热失控等问题。”

    徐朝和坦言,对电池体系而言,高比能锂硫电池是未来高能化学电源的重要候选体系之一,但锂硫电池除存在前述锂负极侧的共性挑战外,硫正极侧还面临反应动力学缓慢、多硫化物穿梭和活性硫损失等多重复杂问题。

    因此,如何用简便且实用的方案解决这些挑战,成为以金属锂为负极研发高性能金属锂电池的前沿课题和关键核心技术。

    据悉,重庆大学该团队采用简单的涂覆工艺,将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包裹的硫化钒和单宁酸功能涂层均匀的负载到商用聚烯烃隔膜上。

    理论模拟结果表明:该复合隔膜能够保证锂负极表/界面处离子和电场均匀分布,实现锂离子的均匀输运和沉积,进而削弱缺陷处的沉积放大效应,避免锂枝晶和死锂的产生。

    最后,基于该复合隔膜组装的金属锂电池实现了稳定循环,并展示了软包锂电池驱动小型电动机器人的应用。

    徐朝和透露,该系列研究成果近期分别发表在Nano Energy(Nano Energy, 2022, 95, 106982)和 Advanced Science(Advanced Science, 2022, 2102215)上,并已经申请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由于该功能涂层还可赋予复合隔膜良好的耐热性,可显著提升金属锂电池的安全性,预计在未来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关报告
  •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开发出生产简单、安全性高的新型锂电池》

    • 来源专题:新能源汽车
    • 编译者:王晓丽
    • 发布时间:2024-09-30
    • 拜罗伊特大学电化学能源系统电极设计主席Francesco Ciucci教授与来自中国的研究伙伴合作,成功地解决了用于准固体电池电解质的硝酸锂和1,3-二氧戊烷(DOL)之间的不相容性。他们通过整合一种新的硝酸盐添加剂实现了这一目标。 这一进步对固态电池具有重大意义。 它使固态锂金属电池的开发成为可能,这种电池不仅高度安全耐用,而且易于生产。 此外,这种工艺还保留了传统液态电池的现有制造方法。 同时,电池的固态性质确保了高度的安全性,而其制造过程仍然简单明了。 在发表于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期刊上的研究中,Ciucci 教授的研究团队引入了一种新的添加剂,专门用于促进 DOL 的聚合。 研究小组的研究表明,在聚合的同时,富氮固体电解质相间层的形成可以抑制有害的寄生反应,并提高电池的效率。 根据研究结果,研究小组开发出了几种电池。 其中,实验室规模的纽扣型电池可稳定充放电 2000 多次。 Ciucci 教授肯定地说:"这项研究强调了分子结构设计在创造有效的准固态电解质添加剂方面的重要性。 它标志着在锂金属电池中采用基于聚多醇的准固态电解质的实际可行性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原文链接: Zilong Wang et al, Towards durable practical lithium–metal batteries: advancing the feasibility of poly-DOL-based quasi-solid-state electrolytes via a novel nitrate-based additive,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23). DOI: 10.1039/D3EE02020G
  • 《石墨炔”隔膜,让锂金属电池更安全》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0-22
    • 锂离子电池给移动电子设备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并正在交通运输方面取得进展,但是要想进一步改善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功率,就需要新技术。其中一种选择是:锂金属电池,它的使用寿命更长,充电速度更快,但这项技术存在问题。锂沉积物(通常被称为锂枝晶)倾向于在阳极上生长,这可能会产生短路,从而导致电池失效、着火或爆 炸。 现在,来自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南开大学,汕头大学和中国高压科学技术高级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基于碳同素异形体(名为石墨炔)的隔膜,用作锂离子的过滤器,并防止枝晶生长。科研人员将这一科研成果发表在了“Materials Today Energy”杂志上。 锂金属电池在概念上类似于锂离子电池,但依赖于锂金属阳极。在放电过程中,锂金属阳极通过外部电路向阴极提供电子。然而,在充电时,锂金属会沉积在阳极上。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不受欢迎的树突才能形成。 这就是隔膜发挥作用的地方。薄的隔膜由超薄(10nm)的石墨制炔成,(石墨炔是由丁二烯键连接的二维单层碳原子六角形),具有一些显著的特性。石墨炔不仅同时具有柔韧性和坚固性,其化学结构形成了一个均匀的多孔网格,只允许一个锂离子通过每个孔。这调节了离子通过薄膜的运动,使得离子的扩散高度均匀。对于电池而言重要的是,该膜的这种特征有效地抑制了锂枝晶的生长。 “抑制锂枝晶可以稳定固体电解质中间相,从而提高装置的寿命和库仑效率,”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李玉良解释说。“它可以避免树枝状的锂枝晶引发短路,从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研究人员认为,石墨炔薄膜可以克服锂和其他碱金属电池长期以来所面临的例如锂枝晶等棘手的问题。 “石墨炔是一种完美的材料,具有超级共轭结构,固有带隙,天然大孔结构和半导体特性,这为解决该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提出了巨大的希望。”Li说。 这种二维材料也很简单,并且在正常的实验室条件下易于生产。 “尽管需要更多努力来提高大规模石墨炔膜的质量,但我们认为石墨炔可能会在锂电池的安全性方面带来一些重大突破。”Li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