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微电子:6亿元跨国芯片收购案被禁》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2-11-14
  • 今日早间,赛微电子发布公告称,2022年11月9日晚间(北京时间),公司及境内外相关子公司收到德国联邦经济事务与气候行动部的正式决定文件,禁止瑞典Silex收购德国FAB5。

    赛微电子表示,因为该禁令,原本应接近尾声的本次收购交易将无法继续并完成。交易相关方将详细分析德国联邦经济事务与气候行动部的决定文件,并决定随后采取的进一步行动。公司对德国联邦经济事务与气候行动部的这一最终正式决定深表遗憾。公司将继续看好并重视汽车芯片产业及相关业务布局。

    资料显示,2021年12月14日,赛微电子位于瑞典的全资子公司瑞典Silex与德国Elmos ,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签署《股权收购协议》。

    根据收购约定,瑞典Silex拟以8450万欧元(其中包含700万欧元的在制品款项)(以2021年12月14日汇率中间价EUR/CNY 7.1823折算成人民币为6.07亿元)收购德国Elmos位于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多特蒙德市的汽车芯片制造产线相关资产。

    Elmos成立于1984年,是一家知名的车规级半导体公司,开发、制造和销售各类 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芯片及传感器芯片,产品范围涵盖汽车高速网络通信接口芯片、电源稳压芯片、光学红外传感芯片、电机驱动系统微控制芯片、微机电系统芯片等。Elmos还生产全球领先的主要用于汽车行业的混合信号技术中的专用集成电路(ASIC)和半导体芯片。

    对于交易目的及影响,赛微电子此前曾表示,通过此次收购Elmos旗下的汽车芯片制造产线相关资产,公司将把核心主业传感器和芯片工艺制造的业务范围进一步拓宽至汽车电子领域,同时迅速提升可兼容MEMS与CMOS芯片集成工艺制造的境外产能,有利于公司积极把握全球半导体特色工艺制造产业,尤其是全球汽车芯片、MEMS芯片制造需求快速增长的发展机遇,从而促进公司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综合竞争实力。

    赛微电子成立于2008年5月15日,于2015年5月14日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公司以半导体业务为核心,面向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时代,一方面重点发展MEMS工艺开发与晶圆制造业务,一方面积极布局GaN材料与器件业务,致力于成为国际化知名半导体科技企业集团。公司目前的主要产品及业务包括MEMS芯片的工艺开发及晶圆制造、GaN外延材料生长与器件设计,下游应用领域包括通信、生物医疗、工业科学、消费电子等。公司业务遍及全球,服务客户包括全球DNA/RNA测序仪巨头、新型超声设备巨头、网络通信和应用巨头以及工业和消费细分行业的领先企业等。

    元宇宙/第三代半导体成出路?

    在收购Elmos失败的情况下,赛微电子在汽车电子产业方面的布局必然会受到影响,因此,在未找到汽车芯片产业新的发力点之时,赛微电子或许会被迫将更多的精力放在AR/VR领域。

    目前,赛微电子部分MEMS芯片产品在AR/VR/MR 领域也有所应用,赛微电子子公司在今年已与某全球顶级元宇宙公司开展初步接洽,共同探索元宇宙应用场景下核心硬件的MEMS 解决方案,并且已经与部分公司签署了超过5000万人民币的应用于AR/MR设备的MEMS芯片制造订单。

    众所周知,除了新能源汽车领域之外,当前的元宇宙领域也普遍被市场看好。现在最前沿、最火爆的话题无疑是元宇宙,从简单的二元角度分析,元宇宙可以简单划分为软件及硬件两大系统,无论具体应用场景有多丰富,均离不开两大系统的相互支持与迭代。

    可以肯定的是,元宇宙最底层是感知层,即需要搭建和维护首要基础设施,包括 AR、VR、MR 在内的这些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混合现实等硬件设备,是实现感知交互功能、元宇宙运行的物理基础。

    而支撑元宇宙的 AR、VR、MR设备中,又需要用到基于 MEMS 技术的麦克风、扬声器、IMU、投影微镜、温度传感、嗅觉传感、触觉传感和眼动追踪器件及设备等。

    除此之外,赛微电子在第三代半导体产业也有所成就。据了解,赛微电子的GaN 业务既存在成熟产品,同时也在研发新的品类,公司一直在努力解决 GaN 业务的供应问题,包括与境内外代工厂商进行合作,同时正通过一家参股子公司加紧建设制造产能,其中设备已基本到位,正在建设厂房等基础设施。

    在产能方面,赛微电子已建成的 6-8 英寸 GaN 外延材料制造项目(一期)的产能为 1 万片/年,目前已签订千万级销售合同并根据商业条款安排生产及交付,公司既可以提供标准化产品,也可以根据境内外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提供定制化产品,不同规格产品的单价差异较大;

    在 GaN 器件设计方面,产能主要受到供应方制造商产能的限制,目前在技术、应用及需求方面是没问题的,关键在产能供应端受限,在这方面公司也已对外签订了批量流片合同,努力缓解产能瓶颈问题。另一方面,公司间接参股的青州聚能国际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正在推进建设 GaN 产线,希望能够尽快提供自主可控、全本土化的GaN 制造能力。

相关报告
  • 《最高5亿元,10地发布芯片产业支持政策》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3-06-12
    • “中国正在制定一项超过1万亿元半导体产业支持计划。”去年初开始,有关中国政府要巨额补贴芯片产业的消息就传的沸沸扬扬。 彼时消息称,我国计划在五年内推出其最大的财政激励计划,主要是补贴和税收抵免。大部分财政援助将用于补贴中国的半导体制造厂或者晶圆厂购买半导体设备,以支持国内的半导体生产和研发。“该计划最快将于明年第一季度实施”。 转眼2023年中,尽管国家层面没有进一步补贴政策发布,但税务方面给出优惠消息。 5月6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集成电路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的通知。自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允许集成电路设计、生产、封测、装备、材料企业(以下称集成电路企业),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15%抵减应纳增值税税额(以下称加计抵减政策)。 相对而言,各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更大、更直接。根据赛博汽车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北京、上海、深圳、江苏、重庆、浙江等10个省市发布芯片相关支持政策。 其中,资金支持力度最大的为四川省成都市。根据当地政策表示,按固定资产投资额10%给予企业最高不超过5亿元综合支持。在技术层面,EDA工具技术为最重点关注领域。 01 各地发力芯片赛道,EDA成关注重点 今年芯片补贴计划是从重庆开始的。 1月3日,重庆市出台《重庆市加力振作工业经济若干政策措施》,通过23条政策措施加力振作工业经济。 其中包括:全力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升级发展,持续强化投资支持,对实际到位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集成电路设计类企业,按照12%的比例,给予最高500万元资金支持;对实际到位投资5亿元以上的集成电路制造、封测类企业,给予最高2000万元贴息支持;对实际到位投资2亿元以上的集成电路装备、材料类企业,给予最高1000万元贴息支持。 随后,深圳跟上。 1月16日,深圳市宝安区发展和改革局发布了《深圳市宝安区关于促进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拟对专家评审确定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重点项目、开展集成电路EDA工具软件研发的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的补助。 上述措施重点支持高端通用芯片、专用芯片和核心芯片等芯片设计;硅基集成电路制造;高端电子元器件制造;晶圆级封装、三维封装、Chiplet(芯粒)等先进封装测试技术;EDA 工具、关键 IP 核技术开发与应用;光刻、刻蚀、离子注入、沉积、检测设备等先进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生产;以及核心半导体材料研发和产业化。 1月19日,江苏省政府也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对符合条件的并购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的补助。 除此之外,江苏省在建设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和国产EDA云服务平台方面鼓励支持国产化,对于优先采用自主可控EDA工具、IP核、测试验证设备构建国产EDA服务和测试验证环境,为集成电路企业提供共性关键技术支持和专业化服务,省级相关专项资金每年择优给予支持。 1月20日,安徽合肥发布了关于印发《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支持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实施细则》,支持符合要求的集成电路企业在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申报落户。 支持方式包括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落户奖励、装修补贴、租金补贴、上台阶奖励、研发补贴、车规级认证补贴、股权融资奖励、自贸试验区试点政策、以及产业人才培育和引进支持。 4月25日,山东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出台中国芯九条政策,将支持芯片领域重点项目引进,经论证通过后按固定资产投资额 (不含土地费用) 的2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2500万元。 按照该政策,起步区将培育壮大芯片产业主体。支持重点项目引进。对总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5亿元以下的智能传感器、IGBT (功率芯片)、MUC (主控芯片) 、新型显示芯片等芯片制造、封装测试、设备、材料等领域的制造业项目,经论证通过后按固定资产投资额 (不含土地费用) 的2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2500万元。对总投资5亿元以上的上述新建项目按照《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关于促进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执行。 6月2日,四川成都发布《成都市加快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实施细则》,在重大项目招引方面,《实施细则》提出,对总投资5亿元(含)以上的集成电路制造、封测、装备、材料类的重大项目,根据其技术产品、工艺水平和市场前景等,按固定资产投资额10%给予企业最高不超过5亿元综合支持。 此外,还特别对设计环节尤为关注。《实施细则》提出,对从事集成电路IP核和EDA工具研发的企业,按研发费用20%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补助。对购买IP核、EDA工具、测试设备用于芯片研发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按购买费用50%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补助;对完成全掩膜首轮工程产品流片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按重点支持方向流片费用50%、非重点支持方向流片费用30%给予单个企业年度总额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补助。 02 相关建设指南发布,期待芯片产业更标准化 除了财务补贴外,多地还发布了芯片相关建设指南、行动计划等。 1月7日,浙江省经信厅印发《浙江省集成电路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2年版)》指出,要在未来三年重点研制化合物半导体制造设施建设标准及能耗标准,规范存储器芯片、微控制器、数模/模数转换芯片和专用集成电路芯片领域的产品品类标准,制定各类集成电路设计规则和设计工具规范,以及后续生产制造、封装测试、产品应用等全流程的标准。同时还鼓励科研机构、企业充分发挥标准制(修)订主体作用,加大标准化工作投入、提升标准研制能力。 1月16日,《湖北省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发布,提出将推进集成电路等领域重点突破,带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新一代信息通信等相关领域发展,如在集成电路领域,依托武汉新芯、高德红外、光迅科技等龙头企业,以及江城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打造特色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到2024年,全省以光电子信息为特色的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力争突破万亿元, 同一天,上海市发布《2023年市重大建设项目清单》,共191项,多个芯片制造重点项目赫然在列。主要包括中芯国际12英寸芯片项目、中芯国际临港12英寸晶圆代工生产线项目、积塔半导体特色工艺生产线项目、超硅半导体300mm集成电路硅片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格科半导体12英寸CIS集成电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等与集成电路生产研发直接相关项目,涵盖上游材料设备制造端,以及下游电子、轨交、防务等对国产芯片存有海量需求的重要领域。 1月31日,北京市也发布《关于北京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指出,2023年北京将持续提升高端制造业发展能级,要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动能,加强集成电路系列重要研发产业项目建设,实现小米智能工厂二期投产、京东方北京6代线开工。围绕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重点领域开展科技攻关,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支持一批关键软件产品研发。 03 不止中国,全球多国加码芯片领域 近年来,中国一直保持对芯片企业关注和支持。 根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中国政府对190家A股半导体上市公司提供了超过121亿元人民币(约17.5亿美元)的补贴。其中,获得补贴金额最多的前10大中国半导体上市公司共计获得了45%的补贴,即获得了54.6亿元人民币。 中国最大的晶圆制造商中芯国际是最大受益者,其在2022年获得的补助金额高达19.5亿人民币。排名第二的是福建厦门的LED制造商三安光电,获得了10.3亿人民币的补贴。排名第三是陕西芯片封装企业天水华天科技,获得了4.671亿人民币的补贴。 其他前十大半导体公司分别为闻泰科技、华灿光电、北方华创、楚江新材、寒武纪、三环集团、龙芯中科,获得的补贴金额介于1.96亿至3.89亿元人民币之间。此外,其他180多家企业2022年平均获得了约20万人民币补贴。 实际上,不止中国,伴随着通信产品的日益普及,以及汽车的进一步智能电动化,全球对芯片的需求不断加大,各国都在加大对芯片的补贴。 早在2021年底,印度政府即宣布了一个价值100亿美元的计划,鼓励企业在印度生产芯片。 2022年8月,美国通过颁布《芯片和科学法案》,向半导体产业提供总计超过500亿美元的财政补贴。更是将全球“芯片大战”拉入新阶段。 今年以来,韩国、日本、欧盟等过也纷纷提出了相关补贴。 其中,日本在公布修改后的《半导体·数字产业战略》,提出到2030年将半导体和数字产业的国内销售额提高至目前的3倍,即超过15万亿日元的目标后,要求日本政府和私营部门需要额外投资约10万亿日元;韩国政府决定选择100项未来核心技术并投资160万亿韩元,确保韩国在半导体等领域保持优势;欧盟批准了一项价值430亿欧元的计划,旨在提升欧盟半导体产业竞争力。 此外,近日英国也发布了一项国家半导体战略提出,将出资10亿英镑用于提升英国在芯片设计研发领域的实力,同时鼓励英国本土芯片企业发展。 可以预见,未来全球芯片大战将会更加激烈,经过一番真金白银“轰炸”后,全球芯片市场格局也将改写。
  • 《专注安全芯片设计领域 紫光国微拟作价2.2亿转让西安紫光国芯》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8-10-19
    • 10月11日晚间,紫光国微披露,拟将全资子公司西安紫光国芯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紫光国芯)100%股权以约2.2亿元人民币转让给紫光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北京紫光存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光存储”)。若上述关联交易获股东大会批准,则意味着西安紫光国芯将不再囊括在紫光国微上市平台内。据紫光国微以及西安紫光国芯官网介绍,西安紫光国芯是专业的DRAM存储器芯片设计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存储器设计开发及自有品牌存储器产品的销售,并提供相关集成电路的设计、测试服务,目前的主要产品为DRAM存储器芯片和模组。 2015年,紫光国微收购西安紫光国芯,后者则承担着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核高基”和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等多个存储器领域的重大专项研究项目和课题。 紫光国微在公告中解释称,为保持和跟进DRAM存储器芯片设计领域的先进技术,西安紫光国芯持续加大产品开发投入,但受下游制造代工产能等方面的限制,短期内无法达到规模经济,经营压力加大,资产负债率不断提高,已影响到其正常持续经营,给上市公司带来了一定的资金和业绩压力,其自身后续的研发投入也面临很大困难。 根据披露的财务数据,西安紫光国芯2017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约3.43亿元,净利润-1200.23万元,2018年1-7月营业收入约3.27亿元,净利润-585.23万元,截至2018年7月31日净资产2755.6万元。紫光存储截至2018年7月31日净资产8.2亿元,2018年1-7月实现营业收入36.43万元,净利润-2001.16万元。 紫光国微称,对西安紫光国芯100%股权评估时,最终选择收益法的评估结果作为评估结论,评估前西安紫光国芯股东全部权益价值3267.43万元,评估价值22009.00万元,增值18741.57万元,增值率573.59%。 截至目前,紫光国微为西安紫光国芯共提供借款资金1.95亿元,另外,尚有为西安紫光国芯获得1000万元产业发展基金提供的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紫光国微在公告中表示,其向西安紫光国芯提供的借款将在约定的时间内及时收回,同时股权转让事项将带来一定的投资收益。 “本次股权转让可以减轻上市公司的资金投入压力,改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有利于公司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增强核心竞争力。”紫光国微在公告中表示,转让事项有利于西安紫光国芯的后续发展,在股权转让后,紫光国微将专注于安全芯片设计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