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从太空追踪巨大的海洋涡旋》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 张灿影
  • 发布时间:2019-05-21
  • 研究人员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报告称,他们已经找到了一种利用卫星来监测大涡旋(Great Whirl)的新方法,Great Whirl是一种每年在东非沿海地区形成的大型涡旋。

    使用23年的卫星数据,新发现表明大涡旋比科学家先前认为的更大,寿命更长。在巅峰期,这个巨大的漩涡平均面积有275,000平方公里(106,000平方英里),并且在一年中可以持续大约200天。

    Great Whirl不仅是一件稀奇古怪的事情,它与驱动印度雨季的季风密切相关。季风降雨为印度2万亿美元的农业经济带来了动力,但每年降雨量的预测难度是众所周知的。如果研究人员可以使用他们的新方法来识别Great Whirl形成的模式,他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印度何时会有一个非常干燥或非常潮湿的季节。

    科学家多年来一直对Great Whirl感兴趣,但直接研究它很困难。监测涡旋需要长时间的多次重复观察,但索马里海岸猖獗的海盗活动阻止了研究人员在附近冒险或将仪器放置在海洋中观察它。

    而且由于涡旋如此之大,它的运动方式并不像较小的涡旋,科学家很难定义它的边界。因此,科学家们并不完全了解大涡旋每年如何变化,或者确切地说它何时形成以及何时消失。

    研究人员最近转向使用卫星,看看他们是否可以远程监控Great Whirl。在这项新研究中, Melzer和他的同事们开发了一种新的方法,利用卫星测量海平面来更好地定义Great Whirl的边界,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跟踪。Great Whirl的中心实际上升高于海平面,并且水流围绕着这个“山丘”旋转。

    研究人员分析了1993~2015年的海平面卫星数据,以了解Whirl每年如何变化以及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情况。他们发现Great Whirl比以前想象的要大。在这23年中,Whirl的平均面积为275,000平方公里(106,000平方英里),比科罗拉多州还大。他们还发现Great Whirl的形成时间和持续时间有很大的变化。但平均而言,它持续198天,大概六个半月,比先前估计的166天和140天长得多。它产生的巨大惯性使得Whirl在9月份季风季节结束后仍然处于旋转状态。

    研究人员还没有在Great Whirl中找到一种可以帮助他们预测印度季风的模式。但是他们希望也能用他们的方法跟踪其他地区的漩涡。例如,墨西哥湾的漩涡有很强的海流,可能影响该地区的石油钻探作业。

    (侯颖琳 编译;於维樱 审校)

  • 原文来源:https://agu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29/2018GL081781
相关报告
  • 《有效涡旋携带温暖的海水横跨大西洋》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cancan
    • 发布时间:2018-10-29
    • 在南非附近形成的涡旋可以将水从大西洋的广阔区域捕获并运输到巴西,并在此过程中对全球气候做出重要贡献。 针尖之穴阿古拉斯是南非的岩石岬角。它作为非洲大陆最南端的位置意味着它突出到印度洋和大西洋相遇的地区,而阿古拉斯海流——南非东海岸的一股迅速强劲的流动在这里回归。在这个盆地中,由于来自印度洋的大量暖咸水渗入大西洋,因此发生了泄漏。这种运输被称为Agulhas Leakage,是南大西洋环流的重要贡献者。 涡旋是旋转的圆柱型水体,从泄漏处分离出来的Agulhas涡旋使得它们内部的水域保持紧密的状态。几年后,它们慢慢穿越大西洋,并向巴西海岸方向移动。通过将卫星表面观测数据和海面下Argo浮标收集数据相结合,PML公司的科学家们追踪了三个涡旋的生命周期,并对世界各地海洋水域的史诗之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利用卫星图像,研究人员追踪了南非西部开普盆地形成的两个涡旋。这两个直径200公里的涡旋大约两年后到达大西洋中脊,在那里它们合并形成了第三个涡旋,并以这一形式继续着它们的漫长旅程,最终消散在一年后到达巴西海岸的大陆架时。通过分析Argo浮标的剖面图,发现这些稳定的涡旋可以延伸到超过1500米的深度,并且它们的动力过程受到沿其沿线遇到的海脊影响。 将水运输到遥远的海洋是一个更大图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涡旋构成了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这是一个巨大的洋流系统,热量和盐在其中重新分布到整个海洋,是全球地球系统和气候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 《科学家推测地外海洋阻碍星际交流》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17-11-02
    • 外星人会因被埋在太多的冰下而无法给地球人打电话吗?这恰好是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西南研究所行星科学家Alan Stern得出的结论——他认为这可能会推迟人类与外星文明的接触。   大多数外星生物很可能位于其行星家园的“内心深处”,即包裹着冻结的冰核的次表层海洋中,这一想法是科学家在美国天文学会行星科学部今年于犹他州普罗沃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提出的。这个假说或许可以解释来自其他技术先进文明的信号缺乏的事实,这是一个被称为费米悖论的难题。   天文学家直到最近才开始意识到海洋在我们的太阳系中是多么的普遍——在木星、土星、海王星,甚至遥远的冥王星的多颗卫星上都能找到其存在的证据。   这些世界都有水冰作为其外壳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些水冰在天体表面形成高耸的山脉和破裂的峡谷,但在更低的深度则会融化成液态水。这些海底的热液喷口可能会向周围的环境中注入营养物质,类似于地球海洋底部的生态系统。这些由厚厚的冰壳所保护的生命“幼儿园”甚至比人类自身所暴露的环境更有生产力。   如果生活在冰冷的海洋世界中的生物能够进化成为有智慧的生物,它们可能不会像人类一样了解夜空。Stern推测,或许与人类的“太空计划”不一样,他们的“太空计划”仅仅是到达星球冰冻的表面。Stern的想法并不是基于新的证据,而是首次将冰冷的海洋世界的普遍性与缺乏外星信号联系起来。   这一想法很吸引人,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地外智慧生物信息传递协会主席、心理学家Douglas Vakoch说,尽管他认为没有必要援引费米悖论。Vakoch说,生物的生物化学标志很难被远程探测到,而且很可能需要新的望远镜和技术才能找到它们。Stern表示,如果他们没有首先找到我们,那可能是因为他们认为远距离沟通是不值得的,特别是如果他们认为其他人也都被困在自己的小冰泡泡里。   费米悖论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费米提出的。费米悖论隐含的意思是,从理论上讲,人类能用100万年的时间飞往银河系各个星球,那么,外星人只要比人类早进化100万年,现在就应该来到地球了。换言之,费米悖论阐述的是对地外文明存在性的过高估计和缺少相关证据之间的矛盾。   目前人类对地外智慧生物的搜寻包括SETI计划,即致力于用射电望远镜等先进设备接收从宇宙中传来的电磁波,从中分析有规律的信号,希望借此发现外星文明。SETI计划通过大型电子天文望远镜,探测接受外太空的“声音”,包括背景辐射、星体发出的电波以及其他杂音。科学家再将这些信号通过电脑分析,希望从中可以发现外星传来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