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指数(MAI)研究报告(2017)》发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liguiju
  • 发布时间:2018-06-13
  • 5月31日,由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编制的《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指数(MAI)研究报告(2017)》(简称《报告》)发布。《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各省(区、市)海洋意识发展指数平均得分为63.71,总体看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指数仍然偏低,但相较2016年(60.02)有明显提升,近八成省份达到“及格线”,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和文化建设工作成效显现。

      《报告》在2016年研究基础上,优化了国民海洋意识评价指标体系和测算方法,结合互联网大数据和线下调查数据对我国31个省(区、市)的海洋意识发展情况进行了跟踪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北京位居榜首,上海、海南分别位列第二、三位;内陆省份陕西表现突出,位居第九位。课题组专家表示,我国国民海洋意识仍有巨大的提升潜力,我国海洋意识发展指数总体上仍呈现由沿海到内陆依次递减的趋势。

      从各数据源来看,不同省份民众海洋意识表现渠道上存在一定差异。如研究的三级指标中,天津“海洋产业”排名第一位,海南“生态破坏与保护”排名第一位。问卷调查中,上海“国家管辖海域”“海洋灾害状况”“矿产资源开发与海洋工程技术”排名第一位;山东高中生海洋意识排名全国首位,反映了海洋意识教育的高质量;广东民众的海洋灾害意识突出,在互联网中民众对“风暴潮”关注度排名全国首位。西部地区民众对海洋信息的需求较为强烈,互联网涉海信息搜索得分相对突出。

      就国民海洋意识提升工作,《报告》建议,要丰富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工具箱”,为不同梯队制定相应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将海洋意识建设与国家和区域的总体发展相结合,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提升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工作的精准度。

  • 原文来源:;http://www.mlr.gov.cn/xwdt/jrxw/201806/t20180601_1784344.htm
相关报告
  • 《我国发布首份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指数研究报告》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马丽丽
    • 发布时间:2016-11-07
    • 11月4日,在“2016厦门国际海洋周”上,受国家海洋局委托、由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编制的《2016年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指数研究报告》发布,该指数是我国首份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指数。 据悉,国民海洋意识评价指标体系依照认知层次递进的关系,将国民海洋意识分为海洋自然、经济、文化、政治意识4个一级指标,海洋科普意识、海洋资源意识等20个二级指标,以及海洋地质地理、海洋灾害状况、环境污染与防治等47个三级指标。报告首次将互联网大数据和线下调查数据相结合,对我国31个省区市民众的海洋意识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为客观了解我国海洋意识水平、支撑政府海洋相关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评估结果显示,全国各省区市海洋意识发展指数平均得分为60.02,刚刚达到及格水平。从地域分布上看,我国海洋意识发展指数总体上呈现由沿海到内陆依次递减的趋势。北京以84分高居榜首,上海、天津紧随其后,分别位居第2位和第3位。内陆省份四川表现突出,位居第9位。海南、浙江、江苏、山东、广东、福建六沿海省份表现优秀,进入前10名。其余21省均在及格线以下,其中沿海省份河北得分较低,位居第22位;内陆省份新疆、青海、西藏排名最后。总体来看,我国多数省份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指数得分偏低,中国国民对海洋的关注、了解和实践程度相对较弱,国民海洋意识提升工作意义重大。 从经济水平角度来看,海洋意识与海洋经济水平呈现高度相关性。沿海地区的民众经济生活中,海洋经济的重要性越突出,民众也就越重视海洋,海洋意识也就越强。据课题组组长、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王继民教授介绍,中国国民海洋意识水平与地理位置和海洋经济水平高度相关,部分地区国民海洋意识存在认知水平高、参与程度低的特点,民众海洋知识水平存在显著的地域和人群差异。 国家海洋局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2月,国家海洋局会同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了《提升海洋强国软实力——全民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和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指出“提升全民海洋意识是海洋强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的海洋战略必须扎根在其国民对海洋的认知中”。海洋意识是国家海洋软实力的重要基础,建立国民海洋意识调查评估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定期开展国民海洋意识调查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未来,国家海洋局将以“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指数”为衡量指标,评估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和文化建设的工作成效。
  • 《《2017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发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17-12-22
    • 中国海洋报讯 12月14日,中国海洋经济发展高端论坛在广东湛江举办。论坛发布的《2017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显示,2010年~2016年,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年均增速3.7%,总体运行放缓。   指数显示,2010年~2016年,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指数年均增速3.2%,2016年为120.8,比上年增加2.1个点,发展水平缓中有升。2010年~2016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速7.9%。2016年,海洋生产总值为70507亿元,比上年增长6.8%,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速0.1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5%,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9%。海洋第三产业比重明显提高,2016年达到54.5%。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迅速,2016年增长10.9%,高于同期海洋经济增速4.1个百分点。我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对外贸易额近8900亿美元。   2010年~2016年,海洋经济发展成效指数年均增速3.1%,2016年为120.3,比上年增加1.6个点,发展成效增速趋缓。2010年~2016年,海水产品价格波动率收窄,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波动趋稳。海洋经济活动创造的就业岗位持续增加。海洋水产品供应量持续增长,人均海洋水产品消费量稳步提升。人均海洋公园面积持续增长,2016年达3.8公顷/万人。   2010年~2016年,海洋经济发展潜力指数年均增速5.0%,2016年为133.7,比上年增加3.2个点,发展潜力进一步增强。海洋科技人员队伍不断壮大,海洋科技产出成果不断增多,2016年重点监测的182家海洋科研机构专利授权数比上年增长5.9%。海洋环境状况基本稳定,海洋保护区面积不断增加,至2016年底,我国已建海洋保护区总面积约12.2万平方公里。   《2017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由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编制完成,是对一定时期海洋经济发展的量化评价,综合反映了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水平、成效和潜力。   论坛上,专家学者围绕“蓝色引领,创新发展”主题发表了演讲。来自沿海省市、涉海科研院所、涉海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共400余人参加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