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项制铁与Hazer合作开发低碳钢清洁制氢技术》

  • 来源专题:绿色冶金
  • 编译者: 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4-06-20
  • Hazer Group Ltd已与POSCO Steel(浦项制铁)签署了一份不具约束力的谅解备忘录(MOU),以准备将Hazer的技术整合到POSCO的低碳钢中。总部位于韩国浦项的浦项制铁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制造商之一,该公司宣布了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计划。在浦项控股的带领下,浦项集团正在寻求七大核心业务的平衡增长:钢铁、可充电电池材料、锂/镍、氢、能源、建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物。这些业务推动浦项制铁集团发展成为未来环保材料的领先供应商、净零钢铁制造商、未来交通建筑师、绿色能源先驱、未来住房的创新者和全球食品供应商。根据谅解备忘录,浦项制铁和Hazer将合作制定一项计划,将Hazer的制氢技术整合到浦项制铁的低碳钢生产中。浦项制铁和Hazer还将评估Hazer的低排放石墨产品在炼钢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应用,并对Hazer石墨在钢铁以外的应用进行市场调查。在签署谅解备忘录之前,浦项制铁对该公司及其专有的甲烷热解技术进行了长期的尽职调查,以生产清洁的氢气和石墨,并围绕技术整合进行了初步的技术讨论。

  • 原文来源:http://www.china-nengyuan.com/news/211274.html
相关报告
  • 《浦项制铁浦项制铁新厂》

    • 来源专题:一带一路冶金门户
    • 编译者:吴崇浩
    • 发布时间:2020-08-31
    • 新的板坯研磨机工厂在浦项浦项制铁,韩国新闻和事件。在这一部分,你将找到达涅利集团的所有最新消息。选择下面的类别,您可以看到新闻,记录,初创公司,新订单。新闻稿注册达涅利Go应用程序可下载用于iOS下载ANDROIDread更多最新消息。服务新闻。学院新闻。新闻档案。1/423工厂启动。2020年7月31日。在韩国浦项浦项制铁厂运行的新板坯研磨机工厂。铸轧技术和更新的自动化平台改善了不锈钢板坯表面处理。达涅利中心-马斯金在STS1工厂调试了新的HGS300板坯研磨装置。新磨床在主机上配备了一台250千瓦的电机,可在140至220毫米厚的不锈钢板上工作,最宽可达1.65米,长10.5米,以确保在全表面磨削模式下的产量约为200000吨/年,每个板的平均去除深度为2毫米脸。那个本厂采用铸造研磨技术加工表面温度高达700°C,以及高研磨,E-Cube设置用于从45到90的无级角度磨削度。安达涅利公司开发了最新的自动化平台自动化。这个是达涅利Centro Maskin与浦项制铁合作的重要里程碑,它始于1979年,通过各种各样的调节应用于长扁产品、不锈钢以及低碳和中碳产品等级。到迄今为止,达涅利Cento Maskin已与浦项制铁公司合作,共投入30台研磨机,其中18台用于板坯研磨。
  • 《东北大学低碳钢铁前沿技术研究院成立》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9-29
    • 8月27日,全国高校首家低碳钢铁冶炼技术重大研究平台——低碳钢铁前沿技术研究院在东北大学揭牌成立。低碳钢铁前沿技术研究院聚焦未来钢铁绿色生产变革性转型升级关键性技术,围绕钢铁产业低碳智能化重大需求,通过优势学科融合交叉,协同构建全新的技术体系,重点突破低碳钢铁冶炼关键共性技术,依托氢冶金、二氧化碳捕集利用、钢铁化工智能耦合联产等前沿技术,加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碳前沿技术研发与应用,培养创新型新工科人才,引领钢铁产业低碳绿色智能化创新发展方向,助推我国向钢铁制造强国迈进。   东北大学校长赵继、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出席成立大会,研究生院、学科处、科研院、人事处、资土学院、冶金学院、材料学院、RAL实验室、EPM实验室、低碳钢铁前沿技术研究院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副校长唐立新主持低碳钢铁前沿技术研究院成立大会。 赵继致辞表示,低碳钢铁前沿技术研究院是全国高校第一个聚焦氢冶金、钢铁化工联产等前沿技术的专业研究机构,是东北大学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研究院将致力于提高钢铁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碳钢铁冶炼前沿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培养高水平创新型冶金新工科人才,为钢铁产业低碳、绿色及智能化创新发展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 赵继指出,为了快速抢占钢铁产业低碳智能发展的前沿阵地,研究院应坚持未来钢铁低碳变革性技术这一方向,牢牢把握“绿色、智能”两个关键,深入推进“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中试研发-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人才培养及队伍建设、学科交叉融合”三个一体化创新,注重低碳钢铁技术的引领性、需求性、交叉性及协调性,落实好重大任务策划及实施、中试基地建设等五项具体任务,切实为支撑学校“一流大学建设”、促进行业及区域创新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贡献力量。 王国栋表示,低碳减排是钢铁行业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实现产业低碳、绿色化转型升级是钢铁行业亟待解决的共性难题,也是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王国栋指出,研究院的建设要坚持协同创新,坚持绿色、智能化发展,通过产学研用协同以及多学科融合交叉,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低碳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成果转化基地。 唐立新指出,研究院的成立是学校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大举措。研究院要坚持学校“系统规划、精细管理、工程控制、高效创新”科技发展理念,系统实施HSEV科研战略的“E”计划,重点构建钢铁工业和石化工业领域中冶金、化工、新能源、环境、材料等多学科交叉的系统性生态。唐立新强调,研究院要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整合有效资源,科学配置,使现有资源充分发挥效率和作用;要以项目为抓手,发挥学科优势,汇聚人才队伍,带动方向发展,为钢铁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赵继、王国栋共同为东北大学低碳钢铁前沿技术研究院揭牌。会议举行了研究院技术委员会主任、研究院院长聘任仪式,赵继分别为技术委员会主任王国栋院士、研究院院长储满生教授颁发聘书。 会上,低碳钢铁前沿技术研究院院长储满生教授解读了研究院建设方案。与会人员分别就研究院的发展方向、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据悉,低碳钢铁前沿技术研究院是国内高校第一个面向氢冶金、钢铁-化工-能源一体化网络集成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的专业研究机构,汇聚了东北大学冶金、化学、新能源、热能、环境、材料、材料加工、矿物加工、控制科学与工程等优势学科资源。研究院将围绕钢铁产业低碳智能化的重大需求,聚焦氢冶金、二氧化碳捕集利用、钢铁化工联产的产业发展前沿,紧盯钢铁-化工-信息-材料-能源深度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协同研发氢冶金、钢铁化工联产、全流程智能制造等前沿技术,重点突破低碳冶炼关键共性技术,推进环境友好型钢铁、化工、氢能产业,引领我国钢铁产业低碳绿色化创新发展方向,支撑钢铁、化工行业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