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海洋公共渔业资源贡献力量》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20-12-07
  • 东南太平洋是公海鱿鱼主要渔场之一,中国、韩国、我国台湾地区以及欧盟成员国的捕捞渔船在每年渔汛期间都会来到这片公海区域捕捞鱿鱼。近期,个别国家、个别人称“中国渔船在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群岛公海‘非法捕捞、乱扔垃圾’”,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局一级巡视员刘新中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7月1日起,中国在全球率先实行公海自主休渔,以保护鱿鱼资源及其产卵群体。休渔期间,所有中国籍远洋渔船停止捕捞作业。此举事先向包括厄瓜多尔在内的周边国家及相关区域渔业管理组织进行了通报并得到充分肯定。“通过监控屏幕可以看到,现在区域里面只有一条金枪鱼船。按照休渔期的规定,在此区域的鱿鱼渔船都在休渔。”

相关报告
  •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石化力量》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7-19
    • 辉煌成就   时间倒回到那一天——1983年7月12日。   北京人民大会堂,成立大会庄严隆重。39家大中型石化企业联合,中国石化诞生了。   从那时起到今天,岁月的脚步已经走过40个年头。40年来,中国石化坚持把初心使命融入“爱我中华、振兴石化”“为美好生活加油”的生动实践,艰苦创业、接续奋斗,原油年加工能力从0.74亿吨增至3.02亿吨,乙烯年产能从60万吨增至1400多万吨,年营业收入从272亿元跃升至3.3万亿元,在《财富》世界500强排名中位居前五,为建立发展我国现代石化工业体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解决人民吃饭穿衣问题和改善人民生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一口口油气井勘探开发陆续取得突破,一套套大炼油大乙烯装置崛起于神州大地,3万多座加油站连接起纵横路网……历史的波涛中,具体影像如同一朵朵浪花,凝固成中国石化员工的共同记忆。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石化牢记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做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   中国石化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石油化工产业现代化。40岁的中国石化风华正茂、责任在肩,正深刻把握能源化工央企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的独特作用,服务党之大计、国之大局,坚决扛稳“打造具有强大战略支撑力、强大民生保障力、强大精神感召力的中国石化”新使命,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迎着朝阳加速奔跑,满怀信心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石化新篇章。   尽责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   作为公有制经济的代表,国有企业从诞生起,就与党和人民的需要息息相关。他们的发展壮大,与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从20世纪60年代那一场炼油科技攻关与炼厂建设会战开始,新中国炼油工业从百废待兴、筚路蓝缕中开启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历程。国防工业迫切需要的“三航两剂”问世,“五朵金花”炼油技术相继突破,新建、扩建的石化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崛起……1963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振奋人心的消息,宣告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即将一去不复返了。   改革开放为石油石化工业跨越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中国石化应运而生。经过上世纪80年代开拓振兴、90年代内涵发展,石化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动能,为20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目标作出重要贡献。   时至今日,中国石化接连突破乙烯、芳烃等成套关键核心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建成17家千万吨炼厂、正建设多个世界级炼化基地,带动一个又一个大型工业园区加速发展,成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经济腾飞的巨大助力。   40年的发展壮大,中国石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石化因何而生、为谁而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党和人民担当什么”。   疫情期间,中国石化坚决听从党中央号令,全力保供医卫物资,燕山石化12天建成一条熔喷布生产线;仪征化纤35天投产首条生产线,76天建成世界最大熔喷布生产基地。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的伟大战役中,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到2020年底,全系统对口支援和定点帮扶的8个县、750个村全部脱贫。“十四五”期间,中国石化坚持帮扶工作力度不减、人力不减、资金不减,计划继续投入帮扶资金不少于15亿元,助销帮扶产品不少于4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40年来,中国石化全力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造福,彰显了央企“顶梁柱”“压舱石”的责任担当。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古老的中国,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迎来了民族复兴的曙光。中国石化肩负着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正阔步向前。   勇创一流   当今世界,国际力量对比正深刻演变,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区域布局面临重塑。我们亟须拥有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在世界经济格局演变中占据优势。   世界一流企业,是拥有极强核心竞争力,具备全球领先技术、品牌、管理、人才和企业文化,在所在产业链中举足轻重、在全球经济舞台上处于第一方阵的企业。   世界一流企业,是国家的经济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对于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建设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这为我们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2年2月4日,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隆重举行。中国石化牵头负责火炬外壳碳纤维复合材料研发及火炬量产,以氢能为燃料点亮奥运主火炬,给全球观众留下了惊艳而深刻的印象。   今年“五一”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特别节目——中国石化“深地一号”大型直播在央视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滚动播出,全国观众通过融媒体方式共同关注亚洲最深井在塔里木盆地开钻,“深地一号”新断裂带获油气突破。   中国石化肩负“三大核心职责”,聚焦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致力于为美好生活加油,“党和人民好企业”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勇立产业变革潮头,走好产品卓越之路。产品和服务是企业的根本。中国石化坚持发展绿色洁净能源、推动能源结构低碳转型,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开发高附加值的新材料新应用,加快建设“油气氢电服”综合加能站,为全社会提供更为充足、更为优质、更为绿色的能源化工产品和央企服务。   ——品牌价值连年提升,品牌矩阵初步建立。在今年5月举办的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中,中国石化首次获品牌建设领跑者称号,品牌价值达3586.21亿元,连续7年位居能源化工行业第一,品牌建设能力连续三年位居中央企业第一。   ——加快建设能源化工领域重要人才集聚中心和创新高地。截至2022年底,中国石化累计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技术发明奖78项,其中一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385项,其中特等奖5项、一等奖43项。专利质量连续4年居央企首位。   ——把深化改革融入企业基因,争当国企改革排头兵。中国石化诞生发展、重组改制的历程,折射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探索。今天,中国石化正在加速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进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以深化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牢牢把握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这个总目标,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这个总原则,牢牢把握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这个总要求,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赓续传统   20世纪70年代,国家通过引进化纤装置建设起大型合成纤维基地,让“的确良”走进千家万户。然而,广大科技工作者却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能摆脱垄断,实现我国聚酯技术和设备国产化?他们潜心攻关10年后,我国第一套10万吨/年国产化聚酯项目在仪征化纤落地,带动了我国大化纤的跨越式发展。   中国石化的发展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创业史、奋斗史。从打破新中国成立初期“贫油少气”的论断,到创新理论认识引领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从炼油化工工艺技术突破国外重重封锁,到勇于向高端催化剂、新材料等“卡脖子”技术发起挑战。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遇到过不少曲折、困惑甚至杂音,但都一一取得了成功。   不管是在企业改革发展掌舵定向的航程中,还是在做优做大做强的实践中,涌现了千千万万个英雄的身影。他们中有高瞻远瞩的企业家,有引领产业发展的科学家,有精益求精的技能大师,也有为岗位奉献青春和汗水的普通劳动者。他们勤劳智慧、苦干实干,他们敢为人先、勇于开拓,他们公而忘私、敬业献身,他们自强不息、奋斗不止。他们的精神品格汇聚成石油石化员工的本源、本质、本色,鼓舞带动一代代石油石化员工拼搏奋斗、大步前行。   “石油战线始终是共和国改革发展的一面旗帜,要继续举好这面旗帜,在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上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成就中国石化今天的,正是这样一支可敬可爱可靠的队伍。他们始终不忘从石油精神、石化传统中汲取深厚养分,始终永葆红色底蕴和战斗情怀,他们也必将继续举好旗帜,奋力书写中国石化更加美好的未来,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逐浪未来   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国石化成立4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中国石化党组决定,实施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战略牵引,以着力提升战略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精神感召力为主要内涵的高质量发展行动。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应对一切挑战、解决公司前进道路上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环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   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双碳”目标下的转型升级大幕拉开,市场竞争、科技竞争、绿色低碳竞争、治理能力竞争成为能源化工企业角逐的关键。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中国石化这艘巨轮的掌舵者,正在不断提升治企兴企能力水平,加快夯实基础资源优势,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打造新的更强的市场竞争优势。   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向未来。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号角已经吹响。中国石化正沿着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胜利油田重要指示精神指引的方向,以昂扬进取的姿态,走在新的赶考之路上。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石化新篇章,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石化力量,中国石化信心满满、意气风发、气势如虹!
  • 《国家海洋实验室打造海洋强国建设的中国名片》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18-01-09
    • 2017年,海洋国家实验室继续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助力科技引领突破。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浪潮集团、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中国电信和中国教育网等多家单位,通过多领域协同创新,使智能超算与海洋大数据迈向新的发展时期;加快全球化创新网络布局,推进人类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协同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发组织共建国际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促进南半球海洋环境与气候变化规律认知和预测;携手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建立国际高分辨率地球系统预测实验室,为科学应对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继续实施“鳌山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以重大战略任务为牵引,面向全球汇聚了一支包括26位院士、19位相关人才计划学者、64位国家相关人才计划和17位相关人才计划在内的共计2200余人的高素质科研队伍。   2017年,海洋国家实验室聚焦关键共性技术方向,着力自主研发。围绕“透明海洋”“蓝色生命”“海底矿产”“健康海洋”“深海与极地”等重大战略任务,开展原创性研究;水下滑翔机、智能浮标的核心技术和设备的自主研发取得重要进展;深海Argo研制成功,为我国建立深海Argo观测系统提供了重要的装备支撑;深海基因、微生物、药库及硫化物矿床研发均取得突破;深蓝渔业、近海生态灾害预报及应对技术稳步推进;技术发展带动产出了一批原创性成果,继续与世界顶尖海洋科研机构保持并跑。   作为海洋领域唯一试点运行的国家实验室,海洋国家实验室组织编制了《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发展规划(2018—2030年)》,为我国国家实验室建设提供经验、思路,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做出新贡献。2018年,海洋国家实验室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整合优势资源,充分发挥平台力量,埋头苦干,锐意进取,努力打造海洋强国建设的中国名片,奋力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壮丽篇章,为建设海洋强国,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