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洋实验室打造海洋强国建设的中国名片》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liguiju
  • 发布时间:2018-01-09
  • 2017年,海洋国家实验室继续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助力科技引领突破。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浪潮集团、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中国电信和中国教育网等多家单位,通过多领域协同创新,使智能超算与海洋大数据迈向新的发展时期;加快全球化创新网络布局,推进人类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协同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发组织共建国际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促进南半球海洋环境与气候变化规律认知和预测;携手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建立国际高分辨率地球系统预测实验室,为科学应对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继续实施“鳌山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以重大战略任务为牵引,面向全球汇聚了一支包括26位院士、19位相关人才计划学者、64位国家相关人才计划和17位相关人才计划在内的共计2200余人的高素质科研队伍。

      2017年,海洋国家实验室聚焦关键共性技术方向,着力自主研发。围绕“透明海洋”“蓝色生命”“海底矿产”“健康海洋”“深海与极地”等重大战略任务,开展原创性研究;水下滑翔机、智能浮标的核心技术和设备的自主研发取得重要进展;深海Argo研制成功,为我国建立深海Argo观测系统提供了重要的装备支撑;深海基因、微生物、药库及硫化物矿床研发均取得突破;深蓝渔业、近海生态灾害预报及应对技术稳步推进;技术发展带动产出了一批原创性成果,继续与世界顶尖海洋科研机构保持并跑。

      作为海洋领域唯一试点运行的国家实验室,海洋国家实验室组织编制了《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发展规划(2018—2030年)》,为我国国家实验室建设提供经验、思路,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做出新贡献。2018年,海洋国家实验室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整合优势资源,充分发挥平台力量,埋头苦干,锐意进取,努力打造海洋强国建设的中国名片,奋力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壮丽篇章,为建设海洋强国,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 原文来源:;http://www.hellosea.net/news/focus/2018-01-08/46771.html
相关报告
  • 《国家海洋实验室与石油大学建海洋能源实验室》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17-11-16
    • 2017年10月31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以下简称“海洋国家实验室”)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在黄岛举行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署暨海洋能源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海洋国家实验室副主任宋金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校长操应长出席了签约揭牌仪式。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211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国家“双一流”学科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也是教育部和五大能源企业集团公司、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是石油石化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根据战略合作协议,海洋国家实验室将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整合双方优势力量,充分利用海洋国家实验室在海洋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作用,发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在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与装备领域的研发优势,共同开展前瞻性的理论与关键技术研发工作。   座谈过程中,操应长副校长介绍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发展历程,并表示学校目前紧抓“双一流建设”发展机遇,在发展传统优势学科以外,持续加大海洋、新能源相关学科建设力度。希望与海洋国家实验室加快合作步伐,实现双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宋金明副主任介绍了海洋国家实验室组织架构与科研体系,并着重解读了联合实验室的定位与组建要求,希望能够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在海洋能源领域进行广泛合作,以开放的胸怀纳入更多优势研发力量,真正产出能够带动相关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与装备,为国家海洋强国战略、能源安全战略作出积极贡献。   宋金明副主任一行还调研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海洋油气装备、海洋油气工程、声学测井等实验室并参观了学校校史陈列馆。出席活动的还有海洋国家实验室成果转化部、海洋高端仪器研发平台及财务部相关负责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科技处、合作发展处、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石油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负责人。
  • 《海洋国家实验室第二个海外研究中心启动建设》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17-11-17
    • 11月16日,海洋国家实验室第二个海外研究中心――国际高分辨率地球系统预测实验室正式签约启动建设。该研究中心由海洋国家实验室携手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美国德克萨斯州农工大学共同建设,聚焦研发新一代高分辨率多尺度地球系统预测模拟框架,在全球及区域尺度上提供可靠数据,为科学应对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方面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三方携手实现合作共赢   依托超高性能计算机和地球气候系统模式,准确而又精细化地预测未来地球气候系统的变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前沿科技挑战。为积极落实十九大报告精神,海洋国家实验室携手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美国德克萨斯州农工大学,发挥各方优势,联合建立国际高分辨率地球系统预测实验室。聚焦研发新一代高分辨率多尺度地球系统预测模拟框架,在全球及区域尺度上提供可靠数据,为科学应对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方面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在气候变化研究方面,海洋国家实验室、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美国德克萨斯州农工大学,都是世界顶尖水平。海洋国家实验室主任吴立新称,海洋国家实验室是中国海洋领域唯一获批试点运行的国家实验室,是推动建设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的大型创新研究基地,目前具有全球海洋研究领域最快的计算平台,未来还将建设E级超算平台;在全球海洋模式研发、上层海洋混合、数据同化研究方面具有世界领先优势。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长期引领全球气候模式的发展,美国德克萨斯州农工大学是全美最好的大学之一。这次三方的携手,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合作共赢。   中美合作首个实验室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主任詹姆斯?瑞尔表示,高分辨率海洋与地球系统模型能够推进对全球环境变化风险及影响的认识,包括季节至年代际尺度上的气候变异相关现象,从而能够帮助世界各国制定应对策略。当被问及该实验室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时,来自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格克汉介绍,今后五年的具体科学目标,包括实现海洋中尺度涡及热带气旋分辨率尺度的气候现状集合反演和变化预测,评估和量化中尺度涡及其与大气和海冰相互作用对气候变异/变化、气候预测/可预测性的影响,为次季节至年代际尺度高分辨率全球和区域地球系统预测开发新一代的先进模拟框架。   记者了解到,国际高分辨率地球系统预测实验室是海洋国家实验室第二个海外中心,是海洋国家实验室海外协同创新机构之一,在美国、青岛两地建设。同时,这也是中美合作首个地球系统预测实验室,该实验室建成后,将面向单个国家无法独立解决的、人类共同面临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有望成为世界地球系统模拟预测研究的中心。   还将建若干海外联合研究中心   如今,在全球协同创新网络的构建蓝图中,海洋国家实验室底气越来越足,此前,在2017年5月,海洋国家实验室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发组织共建的“国际南大洋研究中心”已在澳大利亚霍巴特正式投入运行,与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联合实验室正在紧张筹备中。未来,海洋国家实验室还将建设国际北极研究中心和逾百个开放工作室并将携手德国、俄罗斯、美国等国家合作建立若干个国际海外联合研究中心,打造国际一流的综合性海洋研究中心。(半岛全媒体记者 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