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工程酵母生产抗抑郁候选药物》

  • 来源专题:生物科技领域知识集成服务
  • 编译者: 陈方
  • 发布时间:2020-09-10
  • 赛洛西宾(psilocybin,PY)又名裸盖菇素、光盖菇素、裸头草碱,是一种具有神经致幻作用的神经毒素,该物质由于其成瘾性受到管制,最近的研究发现它是治疗各种心理和神经疾病有潜力的候选药物。从蘑菇中提取赛洛西宾成本高昂,化学合成需要昂贵且难以获得的起始底物,生物合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020年4月Metabolic Engineering报道,丹麦技术大学的研究者通过表达来自裸盖菇的异源生物合成途径,利用酿酒酵母从头生物合成了赛洛西宾和相关色胺衍生物。研究者通过向该合成途径中补充新型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实现了更高的产品滴度。优化工程设计使菌株产生了627±140 mg / L的赛洛西宾和580±276 mg / L的去磷酸化产物。此外,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还明确了合成途径中产生的一系列天然的和新的色氨酸衍生物,包括norbaeocystin、baeocystin和 aeruginascin。
    该研究为在受控环境中生产赛洛西宾的生物技术开发奠定了基础,并为其他具有治疗意义的色氨酸衍生物的生物合成提供了一个起点。目前,这项技术已经转让给诺华基金会生物可持续发展中心(DTU Biosustain)和哥本哈根大学的分拆公司Octarine Bio。
                                            吴晓燕 编译自https://phys.org/news/2020-04-psychedelic-compound-magic-mushrooms-yeast.html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09671761930401X?via%3Dihub
             原文标题:Metabolic engineering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for the de novo production of psilocybin and related tryptamine derivatives

相关报告
  • 《丹麦科学家团队利用工程化酵母首次从头合成抗癌药物》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网络监测与评估
    • 编译者:闫亚飞
    • 发布时间:2022-11-25
    • 据中国生物技术网9月5日消息,丹麦技术大学领导的国际跨学科研究团队使用高度工程化的酵母首次从头微生物合成长春碱和长春新碱,以及体外化学偶联长春碱。该研究展示的生物合成途径涉及从酵母天然代谢产物香叶基焦磷酸盐和色氨酸到长春碱和长春新碱的30个酶促步骤,共进行了56次基因编辑,包括来自植物的34个异源基因的表达,以及10个酵母基因的缺失、敲除和过表达,从而改善对长春碱和长春新碱从头生产的前体供应。该研究在酵母中重构的代谢途径是迄今在微生物中构建的最长生物合成途径,并首次展示了这些常用抗癌药物的全新供应链,有助于缓解未来的药品供应短缺问题。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期刊。
  • 《NIH开展另一项抗抑郁药物研究》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政策信息
    • 编译者:严舒
    • 发布时间:2014-10-20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开始了一项药物试验,研发快速起效的抗抑郁药物。氯胺酮注入40分钟之内,药物抵抗的双向抑郁失调患者出现主要的逆向表现--对愉快的活动失去兴趣,这一症状持续最长14天。脑扫描跟踪分析药物作用于右前脑半球深层,增加此区域的脑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