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做法和成效为COVID-19疫情控制带来希望与经验》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0-04-20
  • 4月2日,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期刊发表了题为“From China: hope and lessons for COVID-19 control”的文章。
    复旦大学Zhang等人4月2日在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上发表的文章中,利用详细的公开数据,探讨了中国COVID-19大流行的主要流行病学特征。他们发现,在湖北省以外,到2020年1月底,中国9个受灾严重的省市的有效再繁殖数量Rt下降到临界值1以下。这一发现表明,本地传播速度明显放缓。尽管作者在文中没有提及病毒传播减缓的真正原因,但很可能是由于中国政府对人员和社会集会流动施加了严格的限制,广泛的症状筛查、检测和隔离措施,以及对个人防护的强烈强调(例如,手部卫生、口罩使用和身体距离)等等。文中作者还发现,平均潜伏期和序列间隔分别近似为5.2天[95%CI 1.8-12.4]和5.1天[1.3-11.6])。尽管这项研究仍有许多局限性,但它说明了快速公开的数据对指导未来几个月复杂的政策决策提供了重要见解。
    作者使用了详细的、公开的线路信息、流行病学报告以及来自中国各地的病例和接触调查结果。尽管在过去,中国曾因缺乏流行病学监测数据的相关透明度而受到批评,但这种迅速开放的数据程度超出了大多数国家目前的做法。快速分析,包括计算建模工作,对在未知领域里帮助决策者至关重要;然而,这些分析只在数据一样好的情况下才更有效。我们目前对大流行的每日了解主要基于报告的确诊病例数,且只能解释哪些人正在接受检测(例如仅严重病例)和实验室检测能力。为了校正流行曲线,迫切需要全球各地随时间变化的检测能力和检测标准数据。此外,了解无症状和轻微症状感染的频率,都将大大改善实时评估。
    中国各地实施的干预措施包括全面封锁城市、积极开展病例监测、迅速投资提高检测能力、隔离病例、治疗重症病例、隔离高危人群,以及在普通人群中强制使用口罩等降低行为风险的战略措施。仅在中国,疫情曲线的轨迹就表明,其中一些措施可能导致了2020年3月下旬传播量的大幅减少。中国在几乎没有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做出了艰难的决策,在经济和社会后果与严重健康影响之间进行了复杂的权衡。这些经验为其他国家设计应对COVID-19铺平了道路。Zhang等人的研究结果令人鼓舞,这为疫情快速控制提供了希望,尽管需要付出高昂的经济和社会成本。世界各国都在做出一些同样的政策决定,实际上是为了避免巨大的死亡人数而停止经济发展,但这种封锁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为了寻求一种新的可持续的常态,各国和各城市在未来几个月将不可避免地采取一系列适应当地具体情况的办法。通过公开这些不同的政策选择和时间表数据,并对其影响进行实时评估,我们能够而且必须提供证据,以尽量减少这一流行病的严重和长期后果。

  • 原文来源: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inf/article/PIIS1473-3099(20)30264-4/fulltext
相关报告
  • 《4月2日_中国的做法和成效为COVID-19疫情控制带来希望与经验》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xuwenwhlib
    • 发布时间:2020-04-06
    • 信息名称:中国的做法和成效为COVID-19疫情控制带来希望与经验 1.时间:2020年4月2日 2.机构或团队: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彭博公共卫生学院、无国界医生组织、巴黎Epicentre研究部 3.事件概要: 4月2日,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期刊发表了题为“From China: hope and lessons for COVID-19 control”的文章。 复旦大学Zhang等人4月2日在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上发表的文章中,利用详细的公开数据,探讨了中国COVID-19大流行的主要流行病学特征。他们发现,在湖北省以外,到2020年1月底,中国9个受灾严重的省市的有效再繁殖数量Rt下降到临界值1以下。这一发现表明,本地传播速度明显放缓。尽管作者在文中没有提及病毒传播减缓的真正原因,但很可能是由于中国政府对人员和社会集会流动施加了严格的限制,广泛的症状筛查、检测和隔离措施,以及对个人防护的强烈强调(例如,手部卫生、口罩使用和身体距离)等等。文中作者还发现,平均潜伏期和序列间隔分别近似为5.2天[95%CI 1.8-12.4]和5.1天[1.3-11.6])。尽管这项研究仍有许多局限性,但它说明了快速公开的数据对指导未来几个月复杂的政策决策提供了重要见解。 作者使用了详细的、公开的线路信息、流行病学报告以及来自中国各地的病例和接触调查结果。尽管在过去,中国曾因缺乏流行病学监测数据的相关透明度而受到批评,但这种迅速开放的数据程度超出了大多数国家目前的做法。快速分析,包括计算建模工作,对在未知领域里帮助决策者至关重要;然而,这些分析只在数据一样好的情况下才更有效。我们目前对大流行的每日了解主要基于报告的确诊病例数,且只能解释哪些人正在接受检测(例如仅严重病例)和实验室检测能力。为了校正流行曲线,迫切需要全球各地随时间变化的检测能力和检测标准数据。此外,了解无症状和轻微症状感染的频率,都将大大改善实时评估。 中国各地实施的干预措施包括全面封锁城市、积极开展病例监测、迅速投资提高检测能力、隔离病例、治疗重症病例、隔离高危人群,以及在普通人群中强制使用口罩等降低行为风险的战略措施。仅在中国,疫情曲线的轨迹就表明,其中一些措施可能导致了2020年3月下旬传播量的大幅减少。中国在几乎没有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做出了艰难的决策,在经济和社会后果与严重健康影响之间进行了复杂的权衡。这些经验为其他国家设计应对COVID-19铺平了道路。Zhang等人的研究结果令人鼓舞,这为疫情快速控制提供了希望,尽管需要付出高昂的经济和社会成本。世界各国都在做出一些同样的政策决定,实际上是为了避免巨大的死亡人数而停止经济发展,但这种封锁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为了寻求一种新的可持续的常态,各国和各城市在未来几个月将不可避免地采取一系列适应当地具体情况的办法。通过公开这些不同的政策选择和时间表数据,并对其影响进行实时评估,我们能够而且必须提供证据,以尽量减少这一流行病的严重和长期后果。 4.附件: 原文链接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inf/article/PIIS1473-3099(20)30264-4/fulltext
  • 《针对COVID-19疫情启动新的感染控制系统》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02-23
    •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于2月18日出版了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等的评论性论文“Initiation of a new infection control system for the COVID-19 outbreak”。 截至2020年2月10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国广东省广州市)作为省级应急医院,已收治确诊病例30余例,疑似病例200余例。多达29%的卫生保健工作者怀疑存在与医院有关的病毒传播。因此,为了避免院内感染,医院建立了创新的感染控制系统——观察系统,受到了一线医护人员的高度推荐。这一创新源于国家应急医疗队的现场救援。负压隔离病房是所有确诊病例接受医疗护理的标准场所,通常也是医院空气传播疾病最危险的区域。尽管采取了多种预防措施,但这些病房的医务人员在护理病人时可能没有充分意识到他们的职业暴露,这并不罕见;因此,建立感染控制系统,提供实时监测和即时纠正,对降低院内感染的风险至关重要。由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感染控制与护理科任命的感染控制观察员均经过强化培训,熟悉负压隔离病房的感染控制要求。在这里,除了隐私区,整个病房都有摄像头。感染控制观察员通过单独区域的计算机监视器实时监控医务人员。观察员的主要职责是维持负压隔离病房的正常运行,监督消毒程序,确保防护材料的充足供应,安排检验标本,缓解医护人员在治疗患者时的焦虑。 观察员不仅在负压病房内观察医务人员,在医护人员进出病房时,也要注意他们的防护装备的穿戴。虽然医护人员参加了多次培训和紧急演习,但在操作中(特别是在高压力负压病房中)一些步骤可能被忽略或忽视,从而引起院内感染。例如,在负压病房,一位护士帮助一位老年病人拉上拉链时,没想到拉链竟扯破了护士的手套。护士变得紧张起来,并且急于继续她的工作流程。在屏幕上发现这种情况后,观察员立即安抚了护士,并派另一名工作人员到病房协助。观察人员随后指示护士小心地脱下手套,对双手消毒,并处理撕破的手套。该观察员还系统地评估了护士的风险,并安排隔离病房进行医学观察,以确保她在获准返回负压病房之前的安全。 观察系统作为一种主动感染控制工具,可在负压隔离病房中对院内感染进行即时预防,为抗击COVID-19疫情提供创造性帮助。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计划将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纳入观测系统,旨在提高实时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实施和完善监测系统,对控制COVID-19疫情引发的医院感染和其他急性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