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炭生产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4-21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煤炭生产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截至2021年底,全国煤矿数量减少至4500处以内,年产120万吨以上的大型煤矿产量占全国的85%左右。其中,建成年产千万吨级煤矿72处、产能11.24亿吨/年,在建千万吨级煤矿24处左右、设计产能3亿吨/年左右。年产30万吨以下小型煤矿产能占全国的比重下降至2%左右。煤炭集约开发布局进一步优化。晋陕蒙新四省区原煤产量33亿吨,占全国的79.9%,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步伐加快,我国燃煤电厂烟气污染排放控制处于国际最好水平。

相关报告
  • 《煤炭行业形成多元产业结构新格局》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3-11
    • 2月2日,淮南矿业集团公司煤业分公司正式揭牌,标志着淮南矿业集团走出了组织管控模式调整,推进企业整体改制上市的关键一步。 淮南矿业集团试水改制,是国有煤炭企业在新时期转型发展的缩影。自2017年12月19日《关于进一步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的意见》发布后,煤炭行业兼并重组成果迭出,煤炭产业业态及企业运营和管理模式也正发生巨大的转变。 业态变化形成多产业结构新格局 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煤炭企业,淮南矿业集团从2018年开始积极筹划上市。目前,淮南矿业集团已由原来单一的煤炭产业布局,发展为煤炭、电力、清洁能源、物流、技术服务、金融等多产业格局,管理区域也不再局限于淮南本土。不过,以煤起家的淮南矿业集团,一直以来建立的以煤为主的管控模式制约了其进一步做大做强。此次成立煤业分公司,打造淮南本土煤炭产业板块专业化管理运营平台,做精做优做强煤炭主业,更符合淮南矿业多产业发展的现状,利于企业整体转型发展。 放眼全国煤炭市场,进行多产业布局,构建多链条协同发展已成为煤企普遍的选择,煤炭企业纷纷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现代化大型综合性能源集团:由国电集团和神华集团合并重组而成的国家能源集团,已拥有煤炭、火电、新能源、水电、运输、化工、科技环保、金融等8个产业板块;中煤集团布局煤炭全产业链,立志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清洁能源供应商和能源综合服务商;陕煤集团多年来通过投资新建、收购兼并、资产划转、内部重组等多种途径,形成了“煤炭开采、煤化工”两大主业和“燃煤发电、钢铁冶炼、机械制造、建筑施工、铁路投资、科技、金融、现代服务”等相关多元互补、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兖矿集团以煤炭、化工、装备制造、金融投资为主导产业,发展成为我国唯一一家拥有境内外四地上市平台的煤炭企业…… “经过前期的发展,我国多数煤炭企业己形成多产业结构、多区域分布和多产业链条融合的新格局。”煤炭领域战略管理专家牛克洪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三五”时期,我国煤炭市场已发生巨大的变化。 他总结道,一是煤炭市场发展的基本条件出现差异。“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煤炭市场总体处于供应趋紧状态,当今市场则处于供应相对宽松状态;二是发展战略方针有差异。此前是做大布局、扩大产能,当今则是优化布局和去过剩落后产能;三是产业结构形态有差异。此前是以煤基产业链(拉长)为主要形态,当今是产业链“长”与“园”(产业园)结合、结构优化、融合、跨界产业形态;四是发展业态要求有差异。此前是一煤独大、追求多产量和大规模,当今是产业多元化、产品清洁化和发展绿色化;五是发展动能有差异。此前主要依靠多投资、多用人,当今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改革驱动发展;六是企业发展模式有差异。此前追求规模扩张、以大为主和经营粗放式,当今是内涵挖潜、提质增效、经营集约化和做优做强做大。 “‘十三五’时期煤炭企业要从过去的抢占煤炭资源、募资上项目、兼并收购和一味求大扩张的发展模式,转向三种发展新模式:转向煤电、煤油、煤气多元化及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并行发展的综合能源企业模式;转向清洁化、低碳化、高值化为特性和竞争力极强的绿色高端能源企业模式;转向实施跨国发展、跨产业融合发展,有的甚至会完全蜕变为非煤企业、或轻资产运营的跨界发展模式。”牛克洪表示。 转型升级协同融合是重要命题 在“黄金十年”发展期,许多煤炭企业盲目扩张,陷入产业多、摊子大的困局,亏损严重。因此,在构建多元产业结构的同时,如何做好优化升级、协同融合,是煤炭企业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按照《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全国煤炭开发总体布局是压缩东部、限制中部和东北、优化西部。通过煤炭化解过剩产能、等量置换等工作的开展,当前我国煤炭优质产能持续向晋陕蒙新地区集中。牛克洪认为,煤炭企业进行产业优化,首先应顺应大势,按照国家煤炭开发战略部署进行地域布局调整。并按照集中化、规模化、园区化、链条化和协同化的要求,将产业区域划分为创利区域、开发区域和后备区域,区别对待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分类布局与协同有序高效发展。其次,在产业链扩张和整合过程中,煤炭企业应明确主次产业定位和排序,按照主业做强做优做大、次主业适度发展、辅业转型发展和新兴产业适时介入的思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分类施策。 另外,在跨界、转变的过程中,融合是一个重要命题。“为了保持市场竞争优势,煤炭企业应着力推进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可持续的革命性融合。”牛克洪表示,一是从纵向上推进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融合,做好“四化一升”:深化———煤炭调配、洗选深加工;细化———根据用户要求细分产品;转化———向气、电、油、化工等转化;净化———循环经济方式,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适应度,满足用户需要。 二是从横向上推进融合,一方面从煤、路、港、航上进行产业嫁接融合;另一方面可以推动煤与金融协同融合、煤与钢铁协同融合、煤与物流协同融合。 三是纵、横交合推进融合。在为用户创造新价值和为企业开辟盈利增长新途径“两为”上寻求融合物,选择推进组织融合、产业融合、技术融合、功能融合等。在推动产业跨界融合中,以信息技术和资本运营为手段,配套开发服务业与国家新“四化”融合升级,同时带动员工素质提升与转型发展。 管理创新企业治理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2017年12月19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的意见》,提出通过兼并重组,实现煤炭企业和市场高质量发展,要求到2020年底,争取在全国形成若干个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亿吨级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发展和培育一批现代化煤炭企业集团。 何为现代化煤炭企业集团?牛克洪分析认为,今后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主流趋向,必然带来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现代企业制度将成为企业的主流企业制度,这与过去国有煤炭企业改制所建立的独资性公司制有很大的不同。过去国有煤炭企业虽然改制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一定程度上还是“穿新鞋走老路”,名义上是公司制企业,实际行的还是矿务局体制。今后由这种混合所有制经济而建立的公司制,其治理结构的建立及运作必然是真正按“公司法”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发展现代化煤炭企业,要实现由规模经济发展向高质量和高效益发展的转变。 “新时期我国煤炭企业要实现外延规模扩张和内涵价值提升并重的科学发展方式。 一方面,强势企业通过对弱势企业兼并重组,实现量的规模扩张,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另一方面,煤炭企业要努力进行技术创新、装备更新、产品转化升级以及生产方式改进,用先进的理念、工艺、技术、装备改造和提升传统的煤炭产业,以技术、产品创新和文化品牌塑造内涵式发展带动企业价值的增长。”牛克洪表示。 现代煤炭企业还应更加注重资本运作价值。“新时期,煤炭企业的产业运营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高效生产、集约经营、本质安全和绿色发展。资本运作主要体现在三点:搭平台,即建立上市公司、财务公司及控股、参股金融业等融资平台;多渠道,即开通市场融资、银行借贷、债券发行、战略合作及自我盈利积累等融资渠道;活方式,即根据项目性质及资金用途、用量,本着满足需要和节省融资成本的要求,采取宜长则长、宜短则短等灵活多样的融资方式。”牛克洪认为,“煤炭企业要走好今后发展的道路,必须坚持产业运营与资本运作相结合,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实力的快速增长、规模的迅速扩张和效益的大幅提升。”
  • 《能源结构优化升级》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12-30
    • 60%以下——2018年,我国煤炭消费比重历史性地降至60%以下,并且提前两年完成煤电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目标任务;   100亿立方米——2017年至2020年,天然气产量连续4年增产超100亿立方米,油气增储上产成效显著;   2亿千瓦——2019年,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首次双双突破2亿千瓦,清洁能源发展更“风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清洁能源,是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十三五”以来,我国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煤炭消费、稳定油气供应、大幅增加清洁能源比重。2019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3%,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   ——结构优化,能源供应更多元。   今年5月9日至8月16日,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对三江源地区连续100天全部使用清洁能源供电,刷新了全清洁能源供电的世界纪录,由此可减少燃煤消耗6.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6万吨。   水流奔涌而下、风机呼呼转动、光伏板熠熠生辉……“十三五”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年均增长约12%,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均居世界首位;截至2019年,煤电装机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比例为51.95%,较2015年下降7.05个百分点。能源供应体系正由以煤炭为主向多元化转变,可再生能源逐步成为新增电源装机主体。   供应更多元,布局更优化。“十三五”以来,清洁能源开发从资源集中地区向负荷集中地区推进,集中与分散发展并举的格局正在形成。截至今年9月底,中东部及南方地区风电装机占全国风电装机容量比重达31.2%,同比提升1.7个百分点;全国分布式光伏装机占光伏总装机容量比重达32%,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油气进口通道不断完善,“十三五”以来,我国西北、东北、西南和海上四大油气进口通道持续推进。   ——技术创新,能源利用更高效。   走进位于河北省廊坊市的国家能源集团国华三河电厂,看不见黑烟滚滚,也闻不到刺鼻气味,电厂窗明几净。“通过采用先进节能环保技术进行改造,电厂每年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比改造前分别降低了90.4%、50%、90.9%。”电厂副总工程师徐宪龙说。   “十三五”以来,借助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煤炭利用逐步向清洁化方向转变——实现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达到8.9亿千瓦,占煤电总装机容量的86%,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清洁煤电供应体系。   与此同时,随着技术创新加速推进,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效率不断提高、开发范围持续扩大、经济性显著提升。2016年至2019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年均增长约10%,占全国电力总发电量的比例由25.7%提升至27.9%。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已基本具备与煤电等传统能源平价的条件。   在龙源电力安徽龙湖风电场,每台风机上安装了100多个传感器,让它们拥有了灵敏的“触觉”,能够快速感知风速、温度、震动等状况。龙湖风电场场长陈峰告诉记者,在智能物联操作系统帮助下,风机能够实现故障预知、效能预警等功能,“同等风速条件下,年发电量可提升300余万千瓦时,运营成本降低700余万元。”   ——替代加速,清洁能源利用更普及。   霞光下,一片片光伏板覆盖在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顶棚,好似波光粼粼。光伏屋顶收集的能源,能够满足车站20%的用电需求。   绿色建筑、绿色交通、清洁供暖……“十三五”以来,清洁能源利用新方式大规模推广,持续促进能源转型升级。   绿色交通加速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成交量连续5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计推广量超过480万辆,占全球一半以上。截至今年10月底,我国各类充电桩保有量达149.8万个,公共充电桩数量位居全球首位。   以气代煤有序推进。“前几年,掏炉灶,掏炉灰,满手满脸都是灰;如今用上天然气,再也不用把火烤,再也烧不坏新棉袄……”说起“气代煤”,家住河北霸州市的一位老大爷高兴地编起了顺口溜。2017年以来,我国北方农村地区因地制宜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和可再生能源供暖,重点地区农村清洁取暖率已达71%。   日前,我国宣布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白鹤滩水电站加快建设,页岩油气加速勘探开发,清洁油品拓展来源,自主核电建设提速,地热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技术逐步突破……“十四五”时期,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将持续推进,美丽中国新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