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省份上半年GDP:16地增速超全国 东北经济回升 》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8-21
  •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了31省份上半年GDP数据。从经济总量来看,广东、江苏上半年GDP超过4万亿元,位居前二;从经济增速来看,16省份GDP增速超过全国增速;从区域格局来看,西部地区表现抢眼,东北经济趋稳回升。

    经济总量

    ——广东、江苏属“4万亿俱乐部”

    上半年,各地经济总量稳步增长,不少省份的经济规模迈上了新的台阶。

    广东继续稳居第一,上半年GDP达到46341.93亿元;江苏紧随其后,上半年GDP达到44863.52亿元。这两省也是上半年“4万亿俱乐部”仅有的两位成员。

    经济总量排名第三的山东,上半年GDP为39658.06亿元,距离4万亿大关只有一步之遥,是目前“3万亿俱乐部”的唯一成员。

    随着陕西、江西上半年GDP突破1万亿元,今年上半年“万亿俱乐部”成员由去年同期的9家扩容到11家。

    假如将各省份的GDP总量与世界各国相比,不少省份可与发达国家比肩,堪称“富可敌国”。

    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2017年各国GDP总量,经过换算,广东超过全球第13大经济体澳大利亚,江苏可与全球第14大经济体西班牙比肩,山东则与全球第15大经济体墨西哥旗鼓相当。

    经济增速

    ——16省份GDP增速超过全国水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4189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

    与全国增速相比,贵州、西藏、云南、江西、陕西、安徽、福建、四川、河南、湖北、湖南、宁夏、浙江、广东、江苏、上海等16个地区的上半年GDP增速超过了全国水平。北京、山西增速则与全国持平。

    其中,贵州一枝独秀,上半年GDP增速达到10%,为全国最高,也是全国仅有的GDP增速维持在两位数的地区。

    吉林省以2.5%的增速排名垫底,天津市以3.4%的增速排名倒数第二;内蒙古倒数第三,增速为4.9%。

    区域发展

    ——西部地区继续抢眼 东北三省趋稳回升

    从地区格局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经济稳中有进,西部地区发展抢眼。上半年GDP增速排在前三位的贵州、西藏、云南均位于西部地区。

    再看东北地区,尽管东北三省的经济增速依然靠后,但已经出现了趋稳回升的迹象。

    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1-6月,东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7%,较上年同期和今年一季度均加快0.3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回升态势。

    其中,辽宁回暖最为明显,其上半年GDP增速为5.6%,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投资司巡视员赵培亚指出,今年以来,东北地区投资由负转正,增速稳步回升,上半年东北地区投资增长6.3%,增速比1-5月份、一季度分别提高4.1和4.9个百分点;其中,辽宁投资增长12.1%,增速高于全国6.1个百分点。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今年以来,有关东北振兴的政策密集出台和落地,为东北经济企稳回升、转型升级注入活力。

  • 原文来源:http://www.tjec.gov.cn/ggdt/65156.htm
相关报告
  • 《四川经济“半年报”: 第三产业 支撑GDP增速8.2%》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8-03
    • 7月17日,四川省统计局发布的该省经济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四川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327.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2%,增速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同时高于全年7.5%的GDP增速预期。“从2016年第四季度至今,四川已经实现连续7个季度实现了超8%的经济增速,这在四川发展的历程中并不多见”,四川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熊建中表示。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仍注意到,上半年四川省部分产业仍出现较大波动,这对于下半年该省能否延续经济平稳运行提出考验。 第三产业增长9.9% 作为西部经济大省,四川2017年经济总量达3.69万亿元,居全国第六。今年上半年,四川省以8.2%的增速继续保持了连续7个季度的高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44.26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7636.99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9145.76亿元,增长9.9%。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继2016年四川省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后,2018年上半年,四川省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进一步增加,达到了49.9%,表明四川省的产业结构正在持续发生转变。 而在7月2日发布的《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中,四川已经明确将在未来出台“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包括加快发展科技服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节能环保、会展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医疗健康、教育培训、养老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其目标是到2022年,四川省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55%左右,初步建成现代服务业强省。 就第三产业而言,熊建中称,四川省的网络购物、共享经济等新型消费模式和消费业态继续蓬勃发展。如今年上半年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379.9亿元,同比增长38.9%,增速比去年同期快7.5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四川省房地产领域的三大指标却同时出现了下降。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四川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7%;商品房施工面积36490.2万平方米,下降0.3%;商品房竣工面积2280.4万平方米,下降6.2%。对此,熊建中解释道,尽管上半年四川省的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1.7%,但对比一季度4.6%的降幅仍有所提高,这表明今年二季度四川省房地产投资情况有所好转。 进一步讲,熊建中说,“根据有关部门的预判,今年四川省房地产投资会从大幅下降恢复到增长趋势,因此全年来看,会呈现平稳回升的趋势。”另一方面,在四川省房地产投资下降的同时,房地产销售却大幅上涨,今年上半年,四川商品房销售面积5808.5万平方米,增长19.4%。熊建中称,上半年,四川省房地产增加值增长7.5%,约占GDP比重约6.2%,对经济增长贡献为4.1%,仍然属于四川省支柱产业。 从四川全省的房地产投资结构看,可印证房地产投资正从一线或新一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转移的情况——今年上半年,四川省房地产投资下降,主要因占据全省房地产投资总量一半份额的成都市的投资量放缓引起,但与此同时,四川省其余20个市州的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增长仍然快速增长,增速超过16.4%。 汽车产量增速放缓 熊建中称,尽管总的来看,上半年四川省经济延续平稳运行态势,但部分重点行业生产波动较大等问题值得重点关注。就工业领域而言,在今年上半年四川省41个大类行业中有34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的同时,四川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汽车产量仅增长0.1%。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这是在2015年四川省汽车产量突破百万辆后,增速首次跌破10%,且仅同比实现了0.1个百分点的增长,而从2015年上半年-2017年上半年,四川省汽车产量增速分别为18.2%、10.1%和10.8%。 四川省汽车制造业从2010年开始加速发展,产能和产量均发展迅速。2017年,在神龙汽车第四工厂、中国恒天集团,以及一汽、吉利、沃尔沃、现代等汽车企业入川设厂后,四川省汽车产业完成了200万辆整车产能布局。就产量而言,在2011年四川省汽车产量达到33.58万辆的基础上,2015年首次突破百万辆。2016年,全省实现整车制造131.1万辆,产值2765亿元,规模以上汽车制造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6.5%,成为首次省重要的支柱产业,2017年,四川省汽车产量进一步提高到150.8万辆。 对此,四川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蓝定香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四川省汽车产量的下降,第一是就宏观因素看,全国汽车产量增速较2017年同期有所放缓,四川亦不例外。如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全国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4.2%,产量增速较去年同期放缓0.44个百分点。第二是因为四川省在过去几年不断有新的汽车企业入川落户生产的背景下,有新的产能产量释放,推高了统计基数。 但汽车制造业已经是四川省工业的倚重。根据2017年四川省经信委发布的《四川省“十三五”汽车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省汽车年产能达到400万辆,推动全省汽车产业产值突破5000亿元。不过上述“指导意见”亦披露了四川省的主要问题:研发能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本地配套率不高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不足等最为突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6月6日至7日,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率四川省党政代表团赴重庆市学习考察,两地举行签署《深化川渝合作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和12个专项合作协议中明确,将推动产业创新协作全面对接、联动发展,重点提出在汽车等方面加强协同协作,共同建设全国重要的高端现代产业基地。 此外,有四川省汽车行业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四川汽车生产厂商多为外省引进,总部并不在省内。因此在全国各地区经济结构转换、寻找经济新动力的背景下,各地区均在争抢新的汽车生产线落户本地。“而在四川省的汽车制造商大多数为非一级企业,对于新生产计划缺乏决策主动权,这或许亦是造成了今年上半年四川省汽车产量出现较大幅度下降的原因。”
  • 《31省份经济三季报:广东进9万亿俱乐部 18省份增速跑赢全国 》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11-03
    • 11月2日,陕西、吉林公布前三季度GDP数据。至此,31省份2022年前三季度“成绩单”均出炉。从总量来看,广东进入“9万亿俱乐部”;从增速来看,18省份增速跑赢全国,山西增速居首。 广东进“9万亿俱乐部”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7026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0%,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 从经济总量来看,前三季度,GDP前十省份分别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福建、湖北、湖南、安徽,排名与2021年同期相比未发生变化。 其中,广东前三季度GDP首次超9万亿元,跻身“9万亿俱乐部”。江苏紧随其后,超过8.8万亿元。从前三季度数据来看,广东、江苏全年GDP继续超10万亿已无悬念。 数据显示,GDP前十省份除四川外,三季度经济增速较上半年提升介于0.2~0.7个百分点。 《人民日报海外版》近日报道指出,各经济大省勇挑大梁,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共同推动国民经济恢复向好。 浙江统计局总统计师王美福表示,浙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经济大盘的“一揽子”政策举措,经济运行逐步回升向好,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从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回升态势在增强、支撑动能在增强、信心活力在增强。在经济面不断回升向好的同时,社会大局稳定。 四川前三季度GDP增速虽不及上半年,但仍维持了正增长。 四川统计局指出,今年以来,四川同全国一样,面临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尤其是三季度以来,四川先后遭遇旱情灾情疫情等多重冲击,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前三季度四川经济在攻坚克难中实现增长,在波动前行中展现韧性,在转型升级中彰显活力,“拼”来了一份来之不易的经济成绩单。 18省份增速跑赢全国 从GDP增速来看,今年前三季度,上海、海南、吉林三地未能实现正增长。 江苏、内蒙古、河南、福建、辽宁、浙江、陕西、天津、湖南、山东、广西、广东、安徽、云南、河北、湖北、黑龙江、青海、北京、山西、江西等21省份前三季度GDP增速正增长且超过上半年。 山西、福建、江西、内蒙古、宁夏、湖南、陕西、湖北、甘肃、山东、新疆、云南、河南、河北、安徽、浙江、重庆、广西等18省份前三季度跑赢全国,增速不低于4%的省份达到十个。 其中,山西以5.3%的增速位列全国第一,福建以5.2%的增速位列第二。 数据显示,山西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7%,快于全国(3.9%)5.8个百分点。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长8.8%,制造业增长10.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4%;从煤与非煤看,煤炭工业增长9.0%,非煤工业增长10.9%。 福建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制造业投资支撑有力。前三季度,福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792.11亿元,同比增长9.2%。分领域看,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8.0%,制造业投资增长23.2%,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4.4%。 近日,中国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对媒体表示,二季度是今年经济低点,三季度明显回升,中国成功实现了“V”型反弹。三季度主要指标都在回升,按照这种趋势,预测四季度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向好的基本态势。 国家统计局指出,我国经济克服多重超预期冲击的不利影响,主要指标恢复回稳,保持在合理区间,积极因素累积增多。但也要看到,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牢固。下阶段,要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狠抓相关政策落实见效,充分释放政策效能,着力保市场主体稳就业稳物价,扩大有效需求,推改革激活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最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