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半年报”: 第三产业 支撑GDP增速8.2%》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8-03
  • 7月17日,四川省统计局发布的该省经济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四川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327.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2%,增速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同时高于全年7.5%的GDP增速预期。“从2016年第四季度至今,四川已经实现连续7个季度实现了超8%的经济增速,这在四川发展的历程中并不多见”,四川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熊建中表示。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仍注意到,上半年四川省部分产业仍出现较大波动,这对于下半年该省能否延续经济平稳运行提出考验。

    第三产业增长9.9%

    作为西部经济大省,四川2017年经济总量达3.69万亿元,居全国第六。今年上半年,四川省以8.2%的增速继续保持了连续7个季度的高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44.26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7636.99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9145.76亿元,增长9.9%。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继2016年四川省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后,2018年上半年,四川省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进一步增加,达到了49.9%,表明四川省的产业结构正在持续发生转变。

    而在7月2日发布的《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中,四川已经明确将在未来出台“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包括加快发展科技服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节能环保、会展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医疗健康、教育培训、养老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其目标是到2022年,四川省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55%左右,初步建成现代服务业强省。

    就第三产业而言,熊建中称,四川省的网络购物、共享经济等新型消费模式和消费业态继续蓬勃发展。如今年上半年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379.9亿元,同比增长38.9%,增速比去年同期快7.5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四川省房地产领域的三大指标却同时出现了下降。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四川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7%;商品房施工面积36490.2万平方米,下降0.3%;商品房竣工面积2280.4万平方米,下降6.2%。对此,熊建中解释道,尽管上半年四川省的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1.7%,但对比一季度4.6%的降幅仍有所提高,这表明今年二季度四川省房地产投资情况有所好转。

    进一步讲,熊建中说,“根据有关部门的预判,今年四川省房地产投资会从大幅下降恢复到增长趋势,因此全年来看,会呈现平稳回升的趋势。”另一方面,在四川省房地产投资下降的同时,房地产销售却大幅上涨,今年上半年,四川商品房销售面积5808.5万平方米,增长19.4%。熊建中称,上半年,四川省房地产增加值增长7.5%,约占GDP比重约6.2%,对经济增长贡献为4.1%,仍然属于四川省支柱产业。

    从四川全省的房地产投资结构看,可印证房地产投资正从一线或新一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转移的情况——今年上半年,四川省房地产投资下降,主要因占据全省房地产投资总量一半份额的成都市的投资量放缓引起,但与此同时,四川省其余20个市州的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增长仍然快速增长,增速超过16.4%。

    汽车产量增速放缓

    熊建中称,尽管总的来看,上半年四川省经济延续平稳运行态势,但部分重点行业生产波动较大等问题值得重点关注。就工业领域而言,在今年上半年四川省41个大类行业中有34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的同时,四川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汽车产量仅增长0.1%。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这是在2015年四川省汽车产量突破百万辆后,增速首次跌破10%,且仅同比实现了0.1个百分点的增长,而从2015年上半年-2017年上半年,四川省汽车产量增速分别为18.2%、10.1%和10.8%。

    四川省汽车制造业从2010年开始加速发展,产能和产量均发展迅速。2017年,在神龙汽车第四工厂、中国恒天集团,以及一汽、吉利、沃尔沃、现代等汽车企业入川设厂后,四川省汽车产业完成了200万辆整车产能布局。就产量而言,在2011年四川省汽车产量达到33.58万辆的基础上,2015年首次突破百万辆。2016年,全省实现整车制造131.1万辆,产值2765亿元,规模以上汽车制造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6.5%,成为首次省重要的支柱产业,2017年,四川省汽车产量进一步提高到150.8万辆。

    对此,四川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蓝定香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四川省汽车产量的下降,第一是就宏观因素看,全国汽车产量增速较2017年同期有所放缓,四川亦不例外。如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全国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4.2%,产量增速较去年同期放缓0.44个百分点。第二是因为四川省在过去几年不断有新的汽车企业入川落户生产的背景下,有新的产能产量释放,推高了统计基数。

    但汽车制造业已经是四川省工业的倚重。根据2017年四川省经信委发布的《四川省“十三五”汽车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省汽车年产能达到400万辆,推动全省汽车产业产值突破5000亿元。不过上述“指导意见”亦披露了四川省的主要问题:研发能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本地配套率不高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不足等最为突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6月6日至7日,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率四川省党政代表团赴重庆市学习考察,两地举行签署《深化川渝合作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和12个专项合作协议中明确,将推动产业创新协作全面对接、联动发展,重点提出在汽车等方面加强协同协作,共同建设全国重要的高端现代产业基地。

    此外,有四川省汽车行业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四川汽车生产厂商多为外省引进,总部并不在省内。因此在全国各地区经济结构转换、寻找经济新动力的背景下,各地区均在争抢新的汽车生产线落户本地。“而在四川省的汽车制造商大多数为非一级企业,对于新生产计划缺乏决策主动权,这或许亦是造成了今年上半年四川省汽车产量出现较大幅度下降的原因。”

相关报告
  • 《31省份上半年GDP:16地增速超全国 东北经济回升 》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8-21
    •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了31省份上半年GDP数据。从经济总量来看,广东、江苏上半年GDP超过4万亿元,位居前二;从经济增速来看,16省份GDP增速超过全国增速;从区域格局来看,西部地区表现抢眼,东北经济趋稳回升。 经济总量 ——广东、江苏属“4万亿俱乐部” 上半年,各地经济总量稳步增长,不少省份的经济规模迈上了新的台阶。 广东继续稳居第一,上半年GDP达到46341.93亿元;江苏紧随其后,上半年GDP达到44863.52亿元。这两省也是上半年“4万亿俱乐部”仅有的两位成员。 经济总量排名第三的山东,上半年GDP为39658.06亿元,距离4万亿大关只有一步之遥,是目前“3万亿俱乐部”的唯一成员。 随着陕西、江西上半年GDP突破1万亿元,今年上半年“万亿俱乐部”成员由去年同期的9家扩容到11家。 假如将各省份的GDP总量与世界各国相比,不少省份可与发达国家比肩,堪称“富可敌国”。 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2017年各国GDP总量,经过换算,广东超过全球第13大经济体澳大利亚,江苏可与全球第14大经济体西班牙比肩,山东则与全球第15大经济体墨西哥旗鼓相当。 经济增速 ——16省份GDP增速超过全国水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4189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 与全国增速相比,贵州、西藏、云南、江西、陕西、安徽、福建、四川、河南、湖北、湖南、宁夏、浙江、广东、江苏、上海等16个地区的上半年GDP增速超过了全国水平。北京、山西增速则与全国持平。 其中,贵州一枝独秀,上半年GDP增速达到10%,为全国最高,也是全国仅有的GDP增速维持在两位数的地区。 吉林省以2.5%的增速排名垫底,天津市以3.4%的增速排名倒数第二;内蒙古倒数第三,增速为4.9%。 区域发展 ——西部地区继续抢眼 东北三省趋稳回升 从地区格局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经济稳中有进,西部地区发展抢眼。上半年GDP增速排在前三位的贵州、西藏、云南均位于西部地区。 再看东北地区,尽管东北三省的经济增速依然靠后,但已经出现了趋稳回升的迹象。 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1-6月,东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7%,较上年同期和今年一季度均加快0.3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回升态势。 其中,辽宁回暖最为明显,其上半年GDP增速为5.6%,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投资司巡视员赵培亚指出,今年以来,东北地区投资由负转正,增速稳步回升,上半年东北地区投资增长6.3%,增速比1-5月份、一季度分别提高4.1和4.9个百分点;其中,辽宁投资增长12.1%,增速高于全国6.1个百分点。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今年以来,有关东北振兴的政策密集出台和落地,为东北经济企稳回升、转型升级注入活力。
  • 《广东第一、三产业增速回正》

    • 来源专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科技信息服务与监测平台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20-08-03
    • 19日,广东省统计局发布上半年广东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49234.20亿元,同比下降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914.72亿元,同比增长1.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8798.81亿元,同比下降6.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8520.67亿元,同比增长0.1%。 与第一季度GDP大幅下降6.7%相比,上半年广东GDP同比降幅缩窄,第一和第三产业更出现了小幅增长。广东省统计局局长杨新洪表示,上半年,广东主要指标恢复性增长,经济运行稳步复苏,基本民生保障有力。 “菜篮子”有保障 夏粮产量64.2万吨 上半年,广东农业生产加快,保障了农产品的稳定供应。其中,在“米袋子”上,广东全力推进早稻生产,今年早稻种植面积同比增加51.7万亩;夏粮产量64.2万吨,同比增长0.9%。“菜篮子”“果盘子”同样生产供应充足,其中,蔬菜产量增长4.5%;园林水果产量增长6.1%,其中,荔枝增长22.4%,菠萝增长8.0%。 备受关注的生猪产能恢复积极向好,二季度末,生猪存栏1432.37万头,比一季度末增长3.1%;上半年猪肉产量降幅比一季度收窄6.1个百分点。 消费价格涨幅则持续回落。上半年,广东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累计上涨4.5%,涨幅比1-5月继续回落0.4个百分点。6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7%,环比下降0.1%。 高技术产业增势强 “新基建”表现亮眼 上半年,广东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9万亿元,同比下降6.4%,降幅比一季度收窄8.7个百分点。从行业看,与一季度相比,全省36个行业增速提升或降幅收窄,回升面90.0%。高技术、能源产品产量增势良好,上半年,城市轨道车辆、3D打印设备、服务器的产品产量分别增长950.0%、328.2%、64.2%。 在固定资产投资领域,“新基建”同样表现亮眼,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长了7.2%,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8.6个百分点。其中,以5G、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新基建带动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投资增长18.6%。 此外,房地产开发投资实现今年以来首次正增长,上半年同比增长2.5%。上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3%。 城镇新增就业 完成全年目标近一半 月度劳动力调查显示,近3个月,广东就业人口比波动较小,处于稳定区间,劳动力市场就业吸纳能力恢复接近至1月水平。 6月末,全省“四上”单位中,娱乐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从业人员期末人数比3月末增长10.3%和3.7%;水利管理业、土地管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从业人员(可比口径)分别同比增长17.0%、6.4%和5.9%。 上半年,广东全省城镇新增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48.4%、47.1%和43.7%。城镇登记失业率2.43%,控制在目标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