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提出了确定第九大行星是否是一个原始黑洞的计划》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网络监测与评估
  • 编译者: 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20-07-14
  • 哈佛大学和黑洞倡议组织(BHI)的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新方法来发现太阳系外的黑洞,并以此一次性地确定假定的第九大行星的真实性质。这篇被《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接受的论文强调了未来时空遗产调查(LSST)任务观测吸积耀斑的能力,该耀斑的存在可能证明或排除第九大行星是黑洞的可能性。

    哈佛大学的科学教授阿维·勒布(Avi Loeb)、小弗兰克·b·贝尔德(Frank B. Baird Jr.)和哈佛大学本科生阿米尔·希拉吉(Amir Siraj)根据被拦截的彗星破坏时产生的耀斑,开发了一种寻找外太阳系黑洞的新方法。这项研究表明,LSST有能力通过观察小型奥尔特云物体撞击产生的吸积耀斑来发现黑洞。

    Siraj说:“在黑洞附近,靠近它的小天体会由于星际介质的气体背景吸积而加热融化。”“一旦它们融化,这些小天体就会受到黑洞潮汐的破坏,随后被潮汐破坏的天体被吸积到黑洞中。”勒布补充说:“因为黑洞本质上是黑暗的,物质在进入黑洞口时所发出的辐射是我们照亮黑暗环境的唯一途径。”

    未来对原始黑洞的研究可以通过新的计算得到启示。Siraj说:“这种方法可以探测或排除奥尔特云边缘被困的行星质量的黑洞,或者大约10万个天文单位。”“这可能会对原始黑洞中包含的暗物质的比例设定新的限制。”

    预计即将到来的LSST将具有探测吸积耀斑所需的灵敏度,而目前的技术在没有导航的情况下无法做到这一点。“LSST的视野很广,一次又一次地覆盖整个天空,搜寻瞬变耀斑,”勒布说。“其他望远镜擅长于瞄准已知目标,但我们不知道在哪里寻找第九大行星。我们只知道它可能存在的广阔区域。”Siraj补充说:“LSST每周对天空进行两次勘察的能力非常有价值。此外,它前所未有的深度将使它能够探测到相对较小的撞击物产生的耀斑,这些耀斑比大型撞击物更频繁。”

    这篇新论文将重点放在著名的九号行星上,认为它是第一颗被探测的行星。许多猜测的主题,大多数理论表明第九行星是一个以前未被发现的行星,但它也可能标志着一个行星质量的黑洞的存在。

    “第九颗行星是对海王星轨道外观察到的一些物体聚集现象的有力解释。如果行星存在的九个被证实通过直接电磁搜索,这将是第一个发现新行星在太阳系的两个世纪里,不包括冥王星,说Siraj添加失败检测光从地球上九——或者其他最近的模型,如建议发送探针测量黑洞引力影响,将使有趣的模式。“对于在太阳系外观测到的异常轨道的替代解释,已经有了大量的猜测。其中一个想法是行星9可能是一个葡萄柚大小的黑洞,质量是地球的5到10倍。”

    对第九大行星的关注不仅基于在太阳系中假设发现一个行星质量的黑洞所具有的前所未有的科学意义,也基于对了解那里存在着什么的持续兴趣。“太阳系的郊区是我们的后院。发现第九大行星就像发现一个住在你房子后面的棚子里的你从来不知道的表亲,”勒布说。“这立即引发了疑问:它为什么会在那里?”它是如何获得它的属性的?它塑造了太阳系的历史吗?还有更像的吗?”

    这项研究的部分资金来自突破奖基金会(Breakthrough Prize Foundation)和哈佛黑洞倡议(BHI), BHI由约翰·邓普顿基金会(John Templeton Foundation)和戈登与贝蒂·摩尔基金会(Gordon and Betty Moore Foundation)提供。

相关报告
  • 《探索 | 科学家提出由准粒子驱动的超亮光源》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3-10-23
    • 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正在重新思考辐射物理学的基本原理,目的是创造超亮光源。在《自然光子学》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中,来自葡萄牙高级技术研究所、罗切斯特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法国应用光学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使用准粒子创造光源的方法,这种光源与当今最先进的光源一样强大,但体积要小得多。 准粒子是由许多同步运动的电子形成的。它们可以以任何速度传播,甚至比光速还快,并且能够承受强大的力量,就像黑洞附近的力量一样。 使用准粒子来制造与当今最先进的光源一样强大的光源 激光能量学实验室的高级科学家、机械工程系助理教授、光学研究所副教授约翰·帕拉斯特罗说:“准粒子最吸引人的方面是它们能够以控制单个粒子的物理定律所不允许的方式运动,” Palastro和他的同事通过在欧洲高性能计算联合计划提供的超级计算机上运行先进的计算机模拟,研究了等离子体中准粒子的独特性质。他们看到了基于准粒子的光源的潜在应用,包括用于扫描病毒的非破坏性成像、理解光合作用等生物过程、制造计算机芯片以及探索行星和恒星中的物质行为。 IST的博士生、该研究的主要作者Bernardo Malaca说:“灵活性是巨大的,即使每个电子都在进行相对简单的运动,所有电子的总辐射可以模仿比光速更快或振荡的粒子的辐射,即使局部没有单个电子比光速更快或振荡的粒子。” 准粒子光源与现有的自由电子激光器等光源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自由电子激光器稀少且庞大,对大多数实验室、医院和企业来说是不切实际的。根据该研究提出的理论,准粒子可以产生极其明亮的光线,只需要很小的传播距离,这可能会在全球各地的实验室引发广泛的科技进步。
  • 《科学家发现由超大质量黑洞驱动的83个超大质量黑洞 》

    • 来源专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领域知识集成服务平台
    • 编译者:魏韧
    • 发布时间:2019-11-08
    • 3月13日,日本国家天文台宣布在早期宇宙中发现了83颗由超大质量黑洞(SMBHs)驱动的类星体。这项新研究大大增加了早期宇宙中超大质量黑洞的数量,首次揭示了那个时期超大质量黑洞的普遍程度。 超大质量黑洞是在星系的中心被发现的。它们的质量是太阳的数百万或数十亿倍。尚不清楚它们最初是何时形成以及在早期宇宙中数量几何。虽然不能直接观测到它们,但是落入超大质量黑洞的大量物质释放出类星体,这种能量表现为明亮的光,可以在宇宙中看到。 一个研究团队利用Subaru望远镜寻找遥远宇宙中的类星体,他们发现的最远类星体距离我们130.5亿光年,提供了130亿年前超大质量黑洞发出光的图像。在这个时候,宇宙只是它当前年龄的5%。 这83颗类星体现在已被添加到类星体勘测列表中。以前,研究只对最明亮的类星体感兴趣,因为它们意味着可以找到最大质量的黑洞。但该研究还发现超大质量黑洞之间的平均间距是十亿光年。该研究团队的负责人称,将进行测量的数量密度和亮度分布与理论模型预测之间的比较,了解SMBHs的形成和早期演变,还可以用目前和未来的设备进行进一步的后续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