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农部拨款3000余万资助食品安全和 植物卫生研究的意义与启示》

  • 来源专题:农业科技前沿与政策咨询快报
  • 编译者: 盛怡瑾
  • 发布时间:2017-11-27
  • 2016年2月3日,美国农业部部长汤姆•维尔萨克(Tom Vilsack)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科技顾问兼白宫办公厅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约翰•P•霍尔德伦(John P. Holdren)博士一同宣布,农业部农业及食品研究倡议项目(AFRI)将拨款3010万美元资助80个研究项目,同时,总统2017年度预算案将为AFRI投资7亿美元。

    一、AFRI概况

    AFRI是根据《2008年农业法案》建立的,获得了政府的全面授权,是美国最重要的竞争性同行评审项目,旨在推动基础和应用型农业科学发展。农业部国家食品和农业研究所(NIFA)通过AFRI拨款集中支持《农业法案》规定的6大重点领域:植物卫生与生产及植物产品;动物卫生与生产及动物产品;食品安全、营养及健康;生物能、自然资源及环境;农业体系与技术;农业经济与农村社区。

    自2009年起,NIFA致力于推动创新及革命性项目的发展,解决社会矛盾,保证农业的长期发展。

    二、资金分配情况

    AFRI的3010万美元竞争性拨款由NIFA 2015财年的经费提供。所有拨款中,1510万美元用于研究食品安全问题,所涉项目达35个,重点研究加工技术,耐药性缓解措施及食品安全和质量。其中用于处理整个食物链中耐药性问题的金额达340万美元。

    另外1500万美元用于资助大学、实验室及研究机构的45个项目,研究植物卫生与生产及植物产品。该经费将专门支持植物育种以提高农业产量;植物生长发育、品种组成及抗逆性;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及养分利用。

    三、启示与借鉴

    1. 土地资源、水资源日渐减少,气候变化愈演愈烈,2050年世界人口预计将超90亿。面对这种情况,粮食必须增产才能满足世界人口的需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美国对相关研究给予资助,作为一项未来投资,必然会释放大量红利;

    2. 只有发展科学、技术,努力创新,才能从容面对各种挑战。美国不断加强农业领域研究投资,自2009年以来,政府已通过AFRI拨付了8200余万美元用于食品安全研究和其他相关领域研究;自AFRI创建伊始,NIFA已累计出资8900万美元来解决植物卫生及生产的相关问题;即将到来的2017年总统预算案提出将AFRI拨款翻一番,达到全面授权级别。这些是保证21世纪美国食品供应、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政策支持。

    (编译 盛怡瑾)

相关报告
  • 《美农部保障食品安全的措施和经验》

    • 来源专题:农业科技前沿与政策咨询快报
    • 编译者:盛怡瑾
    • 发布时间:2017-11-27
    • 2016年1月,美农部网站发表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总结。回顾过去7年,美国农业部和联邦伙伴通力合作,保证美国粮食供应,预防食源性疾病,改善公众对食物的认知。他们从三个方面着手预防食源性疾病:预防为主;加强监管和法律执行;改善反馈机制。具体来说,有以下三部分工作。 一、预防为主 (1)制定严格标准 对于含有产生志贺毒素的六株大肠杆菌的牛肉产品采取零容忍政策;制定更为严格的沙门氏菌标准和家禽尸体弯曲菌标准;制定首套鸡肉沙门氏菌和弯曲菌检测标准。 (2)加强检查 完成1957年来最重要的家禽食物安全检查;于2012年落实新的检测政策;各家禽养殖企业必须先展开微生物调查,确定安全无害,然后才能出售产品;检测碎牛肉中的其它成分,包括脂肪和肉。 (3)利用信息系统 使用新家禽检测系统,使检测员更有精力关注增强食品安全的战略和进行食品安全、工厂合格状况等的检测;使用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使相关机构能够了解6000多家厂房的公共健康情况和食品安全违规的案例。 (4)提供指导 指导熟食店和其它零售商减少单增李特菌感染的几率;指导肉类、家禽、加工蛋生产者合理管理可能引发过敏等不良反应的原料;发布新方法帮助食品安全机构更加迅速地找到不安全牛肉的来源;帮助小型厂房,推动小型厂房援助项目,解决厂商和运营商的问题。 (5)加强合作 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成了美国跨部门食品安全分析合作机构;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合作,推动《食品安全现代法》中制品安全规则制定的进程;与27个州合作,推动并跟进各州肉类和家禽监管项目 (MPI)。 二、增强消费者意识 与广告委员会合作开发全国性多媒体食品安全公众教育活动;与非政府组织合作,对易得食源性疾病的弱势群体进行教育;开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向用户提供400多个餐饮项目的存储和食品安全建议。 三、扩展大食品安全研究 2014年财政年,提供1120万美元用于食品安全研究、教育、扩展项目;开展并支持食品安全研究;获得保护巴氏消毒液态蛋的技术专利;发布了6种非O-157类的大肠杆菌的基因组的情况;继续和农业研究服务中心合作。 (编译 盛怡瑾)
  •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及建议》

    • 来源专题:农业科技前沿与政策咨询快报
    • 编译者:盛怡瑾
    • 发布时间:2017-11-27
    • 2016年4月21日,约翰•桑顿中国中心客座研究员林福(音)发文称,中国修订《食品安全法》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但还不足以解决中国的食品安全危机,监管执法仍然是一个挑战 。文中说道,根据皮尤全球态度项目(Pew Global Attitudes)的一项调查,2015年有71%的中国民众认为食品安全存在较大问题。 一、提升食品安全的意义 1. 能够保障消费者的健康。食品安全问题对中国消费者健康状况乃至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同时,对国际消费者也至关重要,因为来自中国的食品和食材在全球超市货架上都随处可见; 2. 能够改善和化解民众对食品安全的忧虑,提升消费者信心,这是中国需要向消费经济转型的关键一环,在中国GDP增长从最高速开始回落的背景下,更是重中之重,也关系着全球的经济稳定; 3. 能够增强民众对政府和食品企业的信任,促进社会诚信和稳定。 二、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问题 经修订的中国《食品安全法》于2015年10月颁布实施,旨在强化对中国食品企业的监管,加强对全食品供应链的监督。然而,食品安全问题挑战不在立法而在执法。食品行业很难监管,这是因为: 1. 食品安全部门监管范围较宽,如土壤污染物的富集吸收、生产加工违规使用添加剂、销售假冒或过期食品等违背商业道德的行为等,难以面面俱到、实时监管; 2. 中国食品安全部门必须面对一个因支离破碎而混乱不堪的国内食品行业。因此,规范为超市和食品加工企业供货的农场以及约35000家中国食品加工企业就成为了中国政府的一大难题。 三、建议及解决办法 1. 只有监管和处罚更严格,才能提升消费者对食品卫生及安全的信任; 2. 监管部门间的协调统一仍有待提高。除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外,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农业部、国家卫生及计划生育委员会也参与监管。各部门都有自己的一套食品安全法规,也就意味着需要更好地协调合作,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才能正常运转; 3. 减少食品安全违规行为,增加食品供应链透明度和产品可追溯性,最终恢复消费者对食品供应的信心和对食品企业及政府的信任; 4. 更多的监管规定和产业链监督措施将提高商业成本,加速行业整合,从监管角度看,应该能推动中国食品行业的管理水平提高。部分附加成本必然由消费者承担,最终消费决策将证明消费者愿意为可信赖的安全食品溢价。国内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社区农业、城市周边的白领农业已经说明,有消费者愿意多花钱来保证食品供应的品质。 (编译 盛怡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