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战海拔4600米——全球最大水光互补项目柯拉光伏电站施工现场见闻》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2-01
  • 春节期间,川西高原被皑皑白雪覆盖。在海拔4600米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柯拉乡扎拉托桑山上,1100多名建设者冒着严寒和缺氧连续奋战在柯拉光伏电站施工一线。

    从雅江县城出发,约3个小时车程才能到达柯拉乡。隆冬时节,这里最低气温已逼近零下20℃,在大风、暴雪、冰冻等极端天气轮番“关照”下,冬季连续大规模施工遇到严峻考验。

    下雪后的柯拉光伏电站施工现场。(受访者供图)

    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一片繁忙景象:一辆辆拖挂车排着长龙把光伏组件与支架运上山顶。数十台打桩机轰鸣着将一根根基础桩打入地下。工人们手抬肩扛,将一块块光伏板小心翼翼地组装在一起……风声、机械轰鸣声、吆喝声交织在一起。

    由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建设管理的柯拉光伏电站是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项目,项目分布在川西高原海拔4000米至4600米的区域,装机规模达100万千瓦,施工面积超16平方公里,相当于2000多个标准足球场大小。项目由200多万块光伏组件、5000多台逆变器组成,支架用钢量近5万吨。如此庞大的工程量,要用不到1年的时间全部建成,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技术人员在检查光伏设备数据。新华社记者薛晨 摄

    1月26日上午,项目部技术员根曲杰称逐根检查光伏基础桩。进入冬季后,施工工区昼夜温差达到30℃,冻土暗冰遍布,人员和机械降效加重。

    “我们现在的工作就像在‘冻豆腐’里打桩。”根曲杰称说,高寒、高海拔地区昼夜温差大,土壤反复冻融,形成“冻豆腐”一样的脆弱结构。建设者需要在半米深的冻土层打下53万根光伏基础桩,无论是工程量还是施工难度都绝无仅有。

    面对这一难题,项目指挥部因地制宜创新研发的“先引孔、再静压、后回填”工法,将原本疏松的“冻豆腐”夯实、稳固。此外,施工人员还采用冬季盖“被子”的方法给浇筑的混凝土保温,以避免巨大温差造成结构松散、强度不足等问题。记者极目远眺,已打好的40多万根光伏基础桩稳稳当当地连成片“站立”在高原之上。

     

    施工人员给电力送出线路汇集站“盖被子”。 新华社记者薛晨 摄

    “在柯拉待久了,正常睡眠和顺畅呼吸都是‘奢侈品’。”项目部经理杨志伟已在施工一线坚守了70天。工地上的氧含量仅为平原地区的50%,紫外线辐射却高出90%。冬季施工期还要时不时“抵御”瞬时风力8级至9级的大风,有效施工时间被不断压缩。如此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杨志伟带领工人们咬牙克服,抢抓施工窗口期。

    尽管身处海拔4600米的冰天雪地里,柯拉光伏电站的建设者们的内心无比炽热。他们将工程设计之初的3个月“冬歇期”科学转化为“冬季施工大干期”,在施工车辆的轰鸣往来中,在尘土与雪花齐飞中,开足马力推进各项工程任务。

    目前,项目已经完成光伏板及组件安装覆盖面积15万平方米,升压站综合楼混凝土已全部浇筑完成。预计2023年2月份施工人员将达到3000人,并会持续增加人员和机械设备,确保2023年6月1日按时投产并网发电。

    柯拉光伏电站是我国第三大水电基地雅砻江流域清洁能源基地“十四五”时期首个开工建设的水光互补电站,也是四川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后对服务“双碳”目标、优化国家能源结构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 原文来源:https://solar.in-en.com/html/solar-2417618.shtml
相关报告
  • 《3.5GW!四川最大水光互补光伏项目获批》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7-17
    • 2024年7月16日,金沙江上游川藏段国家水风光一体化示范基地(以下简称金上一体化基地)350万千瓦水光互补光伏项目完成备案,成为四川省一次性配置规模最大的新能源项目。其中白玉县达伊柯160万千瓦光伏项目是全省最大光伏项目,仅次于中国华电昂多光伏项目(180万千瓦)的全球第二大水光互补光伏项目。 金上一体化基地是国家“十四五”重点建设的清洁能源基地——金上清洁能源基地的主要建设内容,已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和电力发展规划。 中国华电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高度重视水电等优势传统能源与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多能互补、深度融合,高质量推进金上清洁能源开发。自金上流域水电规划获批以来,始终坚持电源电网规划建设进程基本协调、调节电源与新能源建设进程基本协调的“两个协调”原则,统筹推进基地项目开发与消纳送出。本次备案的350万千瓦光伏项目是金上一体化基地的配套新能源,主要包含四川省白玉县达伊柯160万千瓦、德格县拉绒70万千瓦、巴塘县中咱120万千瓦光伏项目,项目场址海拔高达4000至4600米,以牧(草)光互补模式开发,年发电量约65亿千瓦时,计划2024年开工建设。该批光伏项目建成后,将依托金上川藏段梯级水电为调节支撑电源,实现水光互补、打捆外送。 金上一体化基地目前投产、在建水电701.6万千瓦,在水电项目设计、建设中充分考虑光伏接入需求,与院士团队共同开展大型水电集群水光互补建设与运行调度重大问题研究,将在国内大型流域中实现真正意义的水光互补深度融合发展。项目的全面建设,对大规模高比例综合开发沿江新能源、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 《我国将建成全球最大水光互补电站,规模首次达到百万千瓦级》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7-10
    • 据央视新闻报道,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电站——雅砻江柯拉光伏电站今天(7月8日)正式开工建设,这也是全球“水光互补”项目规模首次提升到百万千瓦级,将成为世界清洁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集中开发的新样板。 据介绍,雅砻江柯拉光伏电站明年全部投产发电后,每年可提供20亿度的清洁电能,相当于节约标准煤超60万吨,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60万吨。 了解到,柯拉光伏电站位于四川省甘孜州雅江县,项目分布在川西高原海拔4000米至4600米间,面积约16平方公里,电站装机规模100万千瓦,总投资53亿元,光伏组件达200多万块。 此外,柯拉光伏电站将通过一条500千伏输电线路,接入今年3月刚刚全部并网发电的两河口水电站,实现水光互补。 那么大家可能会好奇,什么是水光互补呢? 简单来说,光伏只有白天才能稳定发电,发电量在中午达到峰值,但夜间无法供电,再加上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这种不确定性以及波动性对于电网用户来说是很难接受的。 所以,我们就想到了一个办法,用水电结合光电形成互补,充分利用好各种自然资源。 在雅砻江柯拉光伏电站附近,正好有一个两河口水电站,这是四川省最大的多年调节水库电站,其装机容量达到300万千瓦,所以我们可以用光伏电站+水电站特有的调节能力,实现“水光互补”,以水电平抑光电的功率随机性和波动性,从而为电网提供稳定、安全、高质量的清洁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