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帕和亨德拉病毒核蛋白通过干扰其复合物形成来抑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因子1(STAT1)和STAT2的核积累》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 张玢
  • 发布时间:2018-05-30
  • Henpaviruses,如Nipah(NiV)和Hendra(HeV)病毒,是副粘病毒科家族内的高致病性人畜共患病因子。副粘病毒的磷蛋白(P)基因产物已经很好地表征其干扰素(IFN)拮抗剂活性及其对病毒致病性的贡献。在这项研究中证明了henipaviruses的核蛋白(N)也可以阻止宿主IFN信号传导反应。测定表明,NiV和HeV N蛋白(分别为NiV-N和HeV-N)剂量依赖性地抑制I型和II型IFN应答,并且抑制效应由其核心结构域介导。此外,NiV-N阻止了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1(STAT1)和STAT2的核转运。然而,NiV-N与Impα5,Impβ1或Ran无关,后者是STATs核运输系统的成员。尽管P蛋白被认为是N蛋白的结合伴侣并且主要在细胞质中保留N蛋白,但N蛋白的IFN拮抗剂活性并未被P蛋白的共表达所消除。这表明N蛋白对IFN的抑制发生在细胞质中。此外,证明了N蛋白表达细胞中STAT的复杂形成受到阻碍。结果,由于STAT复合物的低启动子占据,STAT核积累减少,导致随后的干扰素 - 刺激基因(ISG)的下调。这种通过亨帕病毒N蛋白预防宿主IFN应答的新途径为这些病毒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

相关报告
  • 《尼帕和亨德拉病毒核蛋白通过干扰其复合物形成来抑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因子1(STAT1)和STAT2的核积累》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张玢
    • 发布时间:2018-05-30
    • Henpaviruses,如Nipah(NiV)和Hendra(HeV)病毒,是副粘病毒科家族内的高致病性人畜共患病因子。副粘病毒的磷蛋白(P)基因产物已经很好地表征其干扰素(IFN)拮抗剂活性及其对病毒致病性的贡献。在这项研究中证明了henipaviruses的核蛋白(N)也可以阻止宿主IFN信号传导反应。测定表明,NiV和HeV N蛋白(分别为NiV-N和HeV-N)剂量依赖性地抑制I型和II型IFN应答,并且抑制效应由其核心结构域介导。此外,NiV-N阻止了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1(STAT1)和STAT2的核转运。然而,NiV-N与Impα5,Impβ1或Ran无关,后者是STATs核运输系统的成员。尽管P蛋白被认为是N蛋白的结合伴侣并且主要在细胞质中保留N蛋白,但N蛋白的IFN拮抗剂活性并未被P蛋白的共表达所消除。这表明N蛋白对IFN的抑制发生在细胞质中。此外,证明了N蛋白表达细胞中STAT的复杂形成受到阻碍。结果,由于STAT复合物的低启动子占据,STAT核积累减少,导致随后的干扰素 - 刺激基因(ISG)的下调。这种通过亨帕病毒N蛋白预防宿主IFN应答的新途径为这些病毒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
  • 《手足口病毒前导蛋白酶切割G3BP1和G3BP2并抑制应激颗粒形成》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张玢
    • 发布时间:2019-02-15
    • 像其他病毒一样,小核糖核酸病毒口蹄疫病毒(FMDV; Aphthovirus属)需要通过抗病毒宿主反应来确定感染。有关FMDV如何抑制I型干扰素(IFN)反应的实质性见解,但很大程度上未知FMDV是否以及如何调节整合的应激反应。本研究表明在FMDV感染期间压力反应受到抑制。使用嵌合重组脑心肌炎病毒(EMCV),在功能上用FMDV前导蛋白酶(Lpro)或3Cpro替代内源性应激反应拮抗剂,证明了Lpro在抑制应激颗粒(SG)形成中的重要作用。用缺乏Lpro的重组FMDV感染导致SG形成。此外,显示Lpro切割已知的SG支架蛋白G3BP1和G3BP2,但不切割TIA-1。证明密切相关的马鼻炎病毒(ERAV)Lpro也切割G3BP1和G3BP2并且还抑制SG形成,表明这些能力在aphthoviruses中是保守的。 FMDV和ERAV Lpro都不干扰RNA依赖性蛋白激酶(PKR)或eIF2α的磷酸化,表明Lpro不会通过抑制PKR触发的信号级联来影响SG形成。总之,数据表明,aphthoviruses主动靶向支架蛋白G3BP1和G3BP2并拮抗SG形成以调节整合的应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