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位大牛获奖!ACM 公布软件系统奖、卡内拉克斯理论与实践奖、艾伦·纽厄尔奖三项大奖 》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oujie
  • 发布时间:2020-05-22
  • 2020年5月20日,计算机协会(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宣布了三项著名技术奖的获得者。这些获奖者由同行选出,旨在表彰他们为计算机技术创新所做出的贡献。

    ACM 软件系统奖

    ACM 软件系统奖主要颁发给开发出具有长远影响力软件系统的机构或个人,这些影响体现在对概念的贡献,商业价值或两者兼有之。软件系统奖的奖金为 35,000 美元,由 IBM 公司提供资金支持。

    开发域名系统(DNS)的 ThreatSTOP 首席科学家 Paul Mockapetris 获得了 ACM 软件系统奖。DNS 主要提供全球分布式目录服务,是全球互联网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初,互联网在线社区主要通过集中管理目录将计算机主机名与 IP 地址相匹配。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维护单个集中式主机目录变得缓慢而低效,因此需要新的可扩展架构。为满足这一需求,Paul Mockapetris 于 1983 年设计并构建域名系统(DNS),同时创建了相关查询协议,服务器实现和初始根服务器。

    在 Paul Mockapetris 开发 DNS 之时,每天有数千个用于建立关联 IP 地址的名称查找。如今,DNS 仍然使用 37 年前构建的核心组件,但已管控 3.5 亿个单独管理的域,且每天响应数百亿次查询。

    DNS 已成为许多应用程序(包括电子邮件和网址)的基础。万维网的核心组件通用资源定位器(URL)和通用资源标识符(URI),也依赖 DNS 系统中引入的域名。虽然其他开发者已为 DNS 添加许多新功能,但 Paul Mockapetris 创建的原始架构可以合并这些新的功能,证明了其开发工作的价值。

    卡内拉克斯理论与实践奖

    卡内拉克斯理论与实践奖旨在表彰对计算实践产生重大影响的特定理论成就。该奖项的奖金为 10,000 美元,由卡内拉克斯家族提供,并由计算机协会的算法和计算理论特别兴趣小组(SIGACT)、设计自动化(SIGDA),数据管理(SIGMOD)、编程语言(SIGPLAN),ACM SIG 项目基金以及个人捐款提供额外资金支持。

    来自普林斯顿大学和特拉维夫大学的 Noga Alon、卡内基梅隆大学的 Phillip Gibbons、谷歌和特拉维夫大学的 Yossi Matias、罗格斯大学的 Mario Szegedy 共同获得卡内拉克斯理论与实践奖。他们为流算法(streaming algorithms)及其大规模数据分析应用做出了开创性工作。

    Noga Alon、Phillip Gibbons、Yossi Matias 和 Mario Szegedy 率先提出一种用于处理大规模海量数据集的算法框架。目前,他们的 Sketch 算法和流算法仍是流式传输大数据的核心方法,且构成算法领域中的整个子区域。此外,他们所引入的 sketch 和概要(synopses)概念如今已常用于数据库中的各种数据分析、网络监控、互联网产品使用情况分析,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

    在他们的开创性论文 "The Space Complexity of Approximating the Frequency Moments"中, Alon、Matias 和 Szegedy 为使用有限内存分析数据流奠定了基础。

    后续论文,包括由 Alon、Gibbons、Matias 和 Szegedy 完成的 "Tracking Join and Self-join Sizes in Limited Storage",以及由 Gibbons、Matias 完成的"New Sampling-Based Summary Statistics for Improving Approximate Query Answers",扩展了数据概要的概念,并在流媒体和草图算法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项工作已经应用于数据库中的查询规划和处理,以及用于监控网络中生成的大量数据的小型概要的设计。

    ACM – AAAI 艾伦·纽厄尔奖

    ACM – AAAI 艾伦·纽厄尔奖颁发给那些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或在计算机科学和其他学科之间起到桥梁作用的贡献者。艾伦·纽厄尔奖的 1 万美元奖金由 ACM 和美国人工智能促进会(AAAI)以及个人捐款提供。

    莱斯大学的 Lydia E. Kavraki,斯坦福大学的 Daphne Koller,获得 ACM – AAAI 艾伦. 纽厄尔奖。

    Lydia Kavraki 因其在机器人运动规划方面的开创性贡献而受到认可,包括随机运动规划算法和概率路线图的发明,以及在生物信息学和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

    Kavraki 在物理算法方面进行了基础性工作,并开发了高效的高维搜索框架,这些框架影响了机器人技术(运动规划、混合系统、机器人学形式化方法、装配规划以及微灵活操作),以及计算结构生物学、转化生物信息学和生物医学信息学。

    Kavraki 已经撰写了超过 240 篇经过同行评审的出版物,也是广泛使用的机器人技术教科书《机器运动原理(Principles of Robot Motion)》的作者之一。她的开创性论文"Probabilistic Roadmaps for Path Planning in High Dimensional Configuration Spaces" ,是第一个建立用于开发高维空间路线图的概率方法的论文,这已成为复杂物理系统的运动规划的关键技术之一。

    Kavraki 的贡献超越了机器人技术,还解决了蛋白质功能解读、代谢网络的理解以及分子构象和蛋白质灵活性研究背后的问题。她研究的问题包括生物分子的三维结构及其与其他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能力,主要用于药物设计,以及最近用于个性化癌症免疫治疗。

    Daphne Koller 因其对机器学习和概率模型的开创性贡献、将这些技术应用于生物学和人类健康以及对民主化教育的贡献而被认可。

    Koller 是图形模型开发和使用的领导者,包括学习模型结构及其参数,并率先统一了统计学习和关系建模语言。她还开发了在时间模型中进行推理和学习的基本方法。她的教科书(与 Nir Friedman 合著)《概率图模型(Probabilistic Graphical Models)》是这一领域的权威著作。

    作为将机器学习方法引入生命科学的早期领导者,她开发了模块网络,她和她的同事利用基因调控程序中的模块性来建立一个有效的基因活动模型。她开发了机器学习在病理学上的突破性应用,这项工作不仅证明了机器学习的能力超过了人类病理学家,而且也是第一个强调间质组织在癌症预后中的重要性(现在已得到广泛认可)的工作之一。

    Koller 也是 Coursera 的联合创始人和前联合首席执行官,Coursera 是一个向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顶尖大学免费教育的平台,创立八年来,已经触及了世界各国 5000 多万学习者的生活。Koller 目前是 Insitro 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Insitro 是一家生物技术初创公司,致力于通过大规模整合机器学习和生物学来发现更好的药物。

    关于 ACM

    计算机科学协会(ACM)是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和科学计算机学会,它将计算机教育工作者、研究人员和专业人士联合起来,以激发对话、共享资源并应对该领域的挑战。ACM 通过强大的领导力、最高标准的推广以及对技术卓越的认可,增强了计算机行业的集体声音。ACM 通过提供终身学习、职业发展和专业网络的机会来支持其成员的专业成长。

    参考资料:

    https://awards.acm.org/software-system

    https://awards.acm.org/kanellakis

    https://awards.acm.org/newell

相关报告
  • 《2019诺贝尔自然科学三大奖公布!》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oujie
    • 发布时间:2019-10-09
    •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包括物理学奖、化学奖和生理学与医学奖,自从1901年设立以来,已届百年,各国共有380多位在以上学科有重要发现和发明,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荣获此项举世瞩目的权威性国际大奖。2019年诺贝尔奖获奖得主名单自2019年10月7日起在瑞典皇家科学院陆续公布。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9 年 10 月 7 日,北京时间 17 时 30 分许,美国癌症学家小威廉•G•凯林(William G. Kaelin Jr.),英国临床医学家彼得•J•拉特克利夫爵士(Sir Peter J. Ratcliffe)和美国临床医学家格雷格•L•塞门扎(Gregg L. Semenza)因为发现了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变化(oxygen availability)的机制,荣获 2019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小威廉•G•凯林(William G. Kaelin Jr.) 小威廉•乔治•凯林是美国癌症学家、哈佛医学院教授。他 1957 年出生于美国纽约,1979 年获杜克大学化学学士学位,1982 获得杜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98 年,凯林成为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目前,凯林是哈佛医学院丹纳-法伯研究所基础科学部副主任、布莱根妇女医院高级内科医师。凯林的工作为理解与癌症发生有关的细胞信号传导做出了贡献。 彼得•J•拉特克利夫爵士(Sir Peter J. Ratcliffe) 彼得•J•拉特克利夫先后求学于剑桥大学和圣巴多罗买医院(St Bartholomew's Hospital),后来在牛津大学研究肾循环生理学。随后他开始研究造血生长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这种物质由肾脏产生,是对血氧水平下降的响应机制。1990年,作为惠康基金会高级研究员,他在牛津大学韦瑟罗尔分子医学研究所(Weatherall Institute of Molecular Medicine)成立了缺氧生物学实验室(Hypoxia Biology laboratory)。 格雷格•赛门扎(Gregg L Semenza) 1956年7月1日出生,美国医学家。研究方向为生命系统的氧气代谢调控。他的团队发现HIF-1(缺氧诱导因子-1)所调控的基因能够作用于线粒体呼吸。它能够指导细胞对缺氧状况的特殊反应和心血管系统的变化。在一些癌症疾病中,能观察到HIF的过度表达。 诺贝尔物理学奖 北京时间10月8日下午5时50分,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花落”美国科学家James Peebles、瑞士科学家Michel Mayor和Didier Queloz,以表彰他们在宇宙物理学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詹姆斯•皮布尔斯(James Peebles) 詹姆斯•皮布尔斯是加拿大裔美国物理学家和理论宇宙学家,目前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科学名誉教授。他 1935 年 4 月 25 日出生于加拿大曼尼托巴省温尼伯,并在曼尼托巴大学(University of Manitoba)获得了学士学位,1958 年离开曼尼托巴进入普林斯顿,于1962 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 皮布尔斯为大爆炸模型(Big Bang model)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他与罗伯特•迪克(Robert H. Dicke)等人一起预测了宇宙微波背景(CMB)辐射;为大爆炸核合成、暗物质和暗能量做出了重大贡献;此外他还是 1970 年代宇宙结构形成理论的主要先驱。 米歇尔•梅耶(Michel G. E. Mayor) 米歇尔•梅耶是瑞士天文学家,他 2007 年退休前任教于日内瓦大学天文学系,目前仍以荣誉退休教授身份继续在日内瓦天文台进行研究。梅耶 1942 年生于瑞士沃州埃沙朗。1966 年在洛桑大学取得物理学士学位之后,他于 1971 年在日内瓦大学取得天文学博士学位。1971 年他在剑桥大学天文研究所工作,随后以休假方式在智利的欧洲南方天文台和夏威夷的夏威夷大学天文研究所进行研究。他和迪迪埃尔•克罗兹于 1995 年一起发现了第一个环绕类太阳恒星飞马座51的行星:飞马座51b。此后,他的研究聚焦在搜寻系外行星上。 迪迪埃尔•克罗兹(Didier Queloz) 迪迪埃尔•克罗兹 1966 年 2 月出生,他是瑞士天文学家,卡文迪许实验室和日内瓦大学的物理学教授。1995 年,克罗兹在日内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与他的导师米歇尔•梅耶一起发现了太阳系外的第一个巨行星,这一发现挑战了当时公认的行星形成观点,为行星形成和演化理论带来了一场革命。从那时起,克罗兹就参与了一系列成功的精密光谱仪开发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多普勒技术的精度。 诺贝尔化学奖 今天,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固体物理学家约翰·巴尼斯特·古迪纳夫(John B. Goodenough)、英国化学家斯坦利·威廷汉(Stanley Whittingham)和日本化学家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表彰他们发明锂离子电池方面做出的贡献。三位科学家将平分诺奖奖金。 约翰·巴尼斯特·古迪纳夫(John B. Goodenough),美国固体物理学家,因为发明可充电锂离子电池而闻名于世。1979年古迪纳夫发现,将钴酸锂(LiCoO2)作为电池的阴极,将除锂之外的金属材料作为阳极,能够实现高密度的能量储存。这一发现为锂离子电池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促成了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的广泛应用。1983年,古迪纳夫、M.Thackeray等人发现锰尖晶石是优良的电池阳极材料。锰尖晶石具有低价、稳定和优良的导电、导锂性能。其分解温度高,且氧化性远低于钴酸锂,即使出现短路、过充电,也能够避免了燃烧、爆炸的危险。1989年,古迪纳夫、A.Manthiram发现采用聚电解质(例如,硫酸盐)的阳极将产生更高的电压,原因是聚电解质的电磁感应效应。此外,他还与日本学者金森顺次郎共同提出“古迪纳夫-金森法则”(Goodenough-Kanamori rules)。 古迪纳夫1922年7月出生于德国,现年97岁。他于1943年获得耶鲁大学数学学士学位,随后于1951年和1952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物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他的职业生涯始于麻省理工学院的林肯实验室,在那里他为数字计算机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的开发奠定了基础。离开麻省理工学院后,他于1976年至1986年加入牛津大学担任教授和无机化学实验室负责人。正是在这段时间里,古迪纳夫发明了锂电池。离开牛津大学后,他加入美国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现任该校机械工程和材料科学教授。 斯坦利·威廷汉(Stanley Whittingham),英国化学家,现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化学系杰出教授,纽约州立大学宾厄姆顿分校化学教授、材料研究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主任、纽约电池和储能联合会(NYBEST)董事会副主席。2015年,威廷汉因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开创性研究获得科睿维安化学领域引文桂冠奖。2018年因将插层化学应用在储能材料上的开创性贡献,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威廷汉1941年出生于英国,1968年在牛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他的研究兴趣主要在于寻找能够推进储能的新材料,以显著提高电化学装置的储存能力。近年来,他的研究集中在新型无机氧化物材料的制备及其化学和物理性质。最近,他的课题组发现了单相反应在电池电极放电中的关键作用。 吉野彰(Yoshino Akira),日本化学家,现代锂离子电池(LIB)的发明者,曾获得工程学界最高荣誉全球能源奖与查尔斯·斯塔克·德雷珀奖。1983年,吉野运用钴酸锂(LiCoO2;锂和氧化钴的化合物,由约翰·B·古迪纳夫、水岛公一等人发现)开发阴极,运用聚乙炔开发阳极,在1983年制出世界第一个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的原型。1985年克服诸多技术问题,彻底消除金属锂,确立了可充电含锂碱性锂离子电池(LIB)的基本概念,并取得日本注册专利。吉野彰的锂电池突破以往镍氢电池的技术限制,开启了行动电子设备的革命。由于极高的安全性、稳定的能量输出以及合理的价格,锂离子电池最终于1991年由SONY首次商业化。2014年,美国国家工程院公认约翰·B·古迪纳夫、西义郎、Rachid Yazami和吉野彰为现代锂离子电池所做的先驱性和领先性的基础工作。 吉野彰1948年1月出生于日本大阪。1970年从京都大学工学部石油化学科毕业,1972年获京都大学工学硕士学位,2005年获大阪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72年吉野进入旭化成工业株式会社(现·旭化成株式会社),1994年担任AT&T技术开发部长,1997年担任旭化成(株)离子二次电池事业推进室室长,2003年升任旭化成Fellow。2005年至今担任旭化成(株)吉野研究室室长。
  • 《诺奖风向标!多位华人学者获得重磅奖项》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oujie
    • 发布时间:2021-02-21
    • 日前,美国艾尔弗·斯隆基金会公布了2021年斯隆研究奖(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获奖名单,128位杰出青年科学家获奖。 其中,共有18位华人学者获奖,涵盖清华大学(6人)、北京大学(4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人)、南京大学(1人)、浙江大学(1人)、华中科技大学(1人)、台湾大学(1人)等多所高校校友。 斯隆研究奖素有“诺奖风向标”的美誉,旨在奖励职业生涯早期的杰出青年学者。 斯隆研究奖自1955年设立以来每年颁发,奖励处于职业生涯早期且取得引领未来科学发展成就的杰出年轻学者。2021年该奖授予的学科领域包括化学、计算与进化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数学、神经科学、地球科学、物理学,共有128名学者获此殊荣。 2007年以来,该奖项历届获得者中已有51人获诺贝尔奖,17人获菲尔兹奖,69人获美国科学奖章,20人获约翰贝茨克拉克奖。 2021年斯隆研究奖获奖华人学者简介如下: 高伟(Wei Gao),2007年在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系获得学士学位,2009在清华大学精仪系获得硕士学位,2014年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化工系获得博士学位。世界经济论坛2020年青年科学家。 现任加州理工学院应用物理与材料科学系助理教授。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可穿戴设备、柔性电子、微米纳米马达、生物纳米技术、生物医学和生化传感器。 李晗(Han Li),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化学和生物分子工程助理教授。2008年在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获得学士学位,2013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合成生物学、化学生物学,以及代谢工程研究。 高秭玥(Ziyue Gao),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遗传学助理教授。2010年在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获得学士学位,同时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2015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遗传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人类遗传学,着重于在生物演化和群体遗传的框架下研究与人类进化、疾病与健康相关的问题。 马腾宇(Tengyu Ma),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统计学助理教授。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姚班)校友,本科毕业后赴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机器学习和算法方面的研究,如深度学习及其理论,(深度)强化学习及其理论,表示学习,鲁棒性,非凸优化,分布式优化和高维统计。 廉骉(Biao Lian),普林斯顿物理系助理教授。2012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获得学士学位,2017年在斯坦福大学物理系获得博士学位。研究方向包括物质拓扑相、量子霍尔系统、低维强相互作用系统以及多体系统的纠缠和量子动力学的理论研究。 甄博(Bo Zhen),宾夕法尼亚大学物理和天文系助理教授。200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数理基科班,2014年在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获得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凝聚态物质,光学。 徐升(Sheng Xu),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02级本科校友。博士毕业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曾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担任博士后研究员。 目前,徐升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纳米工程系担任助理教授,研究工作集中在用于健康监测和人机界面的可穿戴柔性电子设备,曾获材料研究学会(Materials Research Society,MRS)“杰出青年科学家奖”等多项荣誉。 戴亮(Liang Dai),北京大学物理学院2007级本科校友。2015年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20年7月加入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现任助理教授。他的研究领域为引力透镜、引力波及宇宙学。 邓煜(Yu Deng),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07级本科校友,2008年秋季转入麻省理工学院。2010年获普特南(Putnam)大学生竞赛最高奖——Putnam Fellow.2015年于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到纽约大学库朗研究所(Courant Institute)做博士后。2018年加入南加州大学,现任助理教授。 他和他的合作者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包括:对二维高次Schrödinger方程证明了Gibbs测度的不变性;对Schrödinger方程对应的弱湍流问题,在最佳的时间尺度上验证了极限方程的正确性;证明了三维水波方程在重力-表面张力作用下的小初值整体存在性;证明了二维Couette flow在超临界空间的不稳定性。 刘鲁乔(Luqiao Liu),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物理学专业2002级本科校友。于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5年加入麻省理工学院电子研究实验室,现任MIT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副教授。他的研究领域为自旋电子学领域,特别是专注于纳米材料和自旋逻辑器件,非易失性存储器和微波应用。 汪淏田(Haotian Wang),2011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赴斯坦福大学深造并获博士学位。2016年起担任哈佛大学罗兰学者并组建课题组开展独立工作,2019年起加入莱斯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系任助理教授。2019年入选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中国榜。 赵刘燕(Liuyan Zhao),2004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校期间曾获2005年优秀学生奖学金(金奖),2006年环贸通专项奖、2007年国家奖学金、大学生研究计划校级优秀等多种荣誉。2008年荣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优秀毕业生。2013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密歇根大学助理教授。 Heng Li,现任哈佛大学医学院/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生物医学信息学助理教授。本科就读于南京大学物理学院97级基地班,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在英国维康桑格研究所( 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从事博士后研究。2018年加入哈佛医学院/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 Xiumin Du,浙江大学数学学士,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博士,美国西北大学数学助理教授。 Kai-Wei Chang,2017年起担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计算机系助理教授,此前曾在弗吉尼亚大学计算机系担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谷歌引用数超过13000。 本科就读于台湾大学,获得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双学位;2007年本科毕业后继续在国立台湾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硕士学位。随后,2010年赴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IUC)攻读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师从Don Roth 教授。2015年取得博士学位,并继续在微软担任博士后研究员。曾获得 EMNLP 2017最佳长论文奖、SIGKDD 2010 最佳研究论文奖、NSF资助。 Joel Yuen-Zhou,2007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学士学位,2012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2015年加入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任助理教授。 James Zou,本科毕业于杜克大学,并于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现为斯坦福大学助理教授。 Wenxin Du,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金融学副教授。2008年于斯沃斯莫尔学院获学士学位,2013年于哈佛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