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风电装机规模占比及市场发展空间》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8-03
  • “双碳”目标和能源转型驱动下,2021年新能源行业共同努力交出完美答卷,我国新增风电和光伏装机规模达1.01亿千瓦,其中,风电新增4757万千瓦。

    2022风电装机规模占比及市场发展空间分析

    风电装机增速加快,其中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跃居世界第一。四季度,全国风电新增装机3121万千瓦;全年风电新增装机4757万千瓦。受去年同期基数过高且陆上风电补贴取消的影响,四季度风电新增装机同比下降44.8%。

    根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2-2027年风力发电行业并购重组机会及投融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显示:

    新增装机规模较大的省区包括江苏502万千瓦、广东469万千瓦、河南322万千瓦。截至12月底,全国累计并网风电装机3.28亿千瓦,同比增长17.3%。四季度海上风电新增并网1320万千瓦,同比增长600.9%。截至12月底,全国海上风电累计并网装机达到2639万千瓦,同比增长193.6%。海上风电装机占全部风电装机的比重达到8%,与去年同期相比提升4.8个百分点。

    十三五”期间,风电年平均新增装机29.36GW,其中2020年新增57.8GW,如果不算2020年抢装期内的高速增长,“十三五”期间年新增装机维持在20-25GW左右。刚过去的2021年是中国陆上风电实现平价的第一年,新增55.8GW基本反应了行业的真实情况,因此我们判断,“十四五”期间甚至更长久的未来,中国风电年新增装机超过50GW是大概率事件。

    陆上风机价格从“十三五”期间的3000-4000元/千瓦快速降至2000元/千瓦上下,EPC价格从7000-8000元/千瓦降到了4000元/千瓦左右;海上风机从6000元/千瓦降到了3000+元/千瓦,EPC从16000+元/千瓦降到了10000元/千瓦左右。随着上网电价的持续降低,未来一段时期,价格仍在下行空间。

    度电成本减半。2021年中国陆上风电直接跨过平价进入低价时代,“三北”地区全面进入0.2元/千瓦时电价;海上风电价格腰斩,从强补贴直接进入平价。电价下行倒逼风电度电成本快速下降,中国部分高风速地区的陆上度电成本已低至0.1元/千瓦时,建设条件较好的海上风电度电成本已低于标杆电价。

    交付周期减半。陆上、海上风机交付时间从过去的平均1.5-2年缩短至8-10个月,今年招标的陆上风电集采项目以及山东等海上项目明确要求当年交付风机,当年并网发电。快速交付已经成为中国风电的趋势。

    风电行业龙头上市公司:

    目前,三峡集团已成为全球最大水电开发企业和我国最大清洁能源集团,而三峡能源则是三峡集团新能源业务战略实施主体。2021年6月,三峡能源登陆上交所,共计募集资金227亿元,成为中国能源类公司在A股完成的最大IPO项目。

    根据三峡能源日前发布数据,2021年三峡能源新增装机容量合计728万千瓦(已扣除因转让等原因减少2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539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190万千瓦。

    资料显示,三峡能源的前身最早是成立于1985年的中国水利实业开发总公司,由当时的水利工程综合经营公司和中国三峡实业开发公司合并而来,原隶属于水利部,后划归国资统一管理,2008年底整体并入三峡集团。

  • 原文来源:https://wind.in-en.com/html/wind-2420146.shtml
相关报告
  • 《分散式风电发展聚焦新市场、新技术、新模式》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8-27
    • 从2011年到2019年,从国家首次明确分散式风电的开发思路到颁布《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暂行管理办法》,分散式风电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探索到突破的近十年发展历程。如今,国内已有陕西、安徽、河北、黑龙江、湖北等超10省市出台分散式风电规划,总容量超1000万千瓦,分散式风电也逐渐成为各地市撬动产业经济,探索风电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未来,市场化交易、绿色港口电力建设、综合能源服务将成为分散式风电所面临的新的发展机会。这是8月23日召开的“2019中国第二届分散式风电暨智慧.平价.友好型风电研讨会”上所透露出的信息。 新市场、新机遇 自2015年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启动以来,经过4年的纵深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改革为新能源发展带来新机遇。 “新能源电力市场交易的范围、规模和类型一直在扩大和加快,参与新能源电力交易的省份也由2015年的1个增加到2018年的13个,并且还在增加。” 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副主任王红野指出,“这意味着电力市场化交易不但增加了新能源企业的发电量,更是降低了装机大省弃风、弃光率,促进了新能源的消纳和发展。” 一组数字显示:2019国网上半年省间清洁能源消纳190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其中新能源省间外送电量4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2%。 对此,领航智库副总裁、《能源》杂志副总编王秀强也持同样的态度。他认为,分散式风电的运营突破口在于电力市场化交易,因为有着明显的近负荷优势, “隔墙售电”合法化、110kv电压等级之内可就近销售电量等政策均给分散式风电的发展带来了系列利好。以蒙东地区为例,2018年新核准风电标杆电价0.45元/Kwh,若选择与一般工商业用户市场交易,交易电价为0.702元/千瓦时(目录电价下调10%),在3000小时利用小时数下,项目内部收益率将提高到10个点以上。 除了市场化交易,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副主任陶冶认为基于“绿色港口建设”需求下的分散式风电发展不容小觑。 “随着我国港口吞吐规模不断增加,用能需求显著增强,岸电改造潜力巨大。考虑到港口及周边可用土地因素、风电终端港口电力消费占比,‘十三五’期间港口分散式风电可开发规模在3GW以上。”陶冶指出。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也在会议上指出,分散式风电开发建设是推动我国风电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引擎,我国中东南部十九省风资源技术可开发量达10亿,目前仅开发11%,未来分散式风电还存在众多机遇,大有可为。 来自北京计鹏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的技术运营总监邢涛为与会者展示了一组数字:由于分散式风电项目装机容量差异较大、接入方式多样,投资差异也较大。经测算,分散式风电按照110kV接入方案,单位千瓦动态投资为7600~7800元;35kV接入方案单位千瓦动态投资为7300~10150元;而集中式风电项目单位千瓦动态投资水平处于6800~7800元,分散式风电项目投资水平高于集中式项目。 这意味着,分散式风电开发还需要更全面、专业的解决方案,来帮助开发方降低前期投资风险,降低开发成本,从而提高后期收益率水平。 金风科技是业内风电数据持有最大的企业。金风科技风能研究院风资源技术总监王海斌指出,依托6000多台测风塔与3万多台机组数据,金风科技专门针对分散式风电痛点,形成了从测风到风电场设计降本方案,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监控运维模式,并持续改善风机设备的环境友好度,助力分散式风电实现深度定制。 同样带来分散式风电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的还有上海电气。“随着平价时代的到来,风电指导电价也在降低,增加分散式项目自发自用的消纳比例,是实现项目未来稳定收益的最佳选择”,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有限公司产品经理常春阳说,“目前上海电气已形成从风资源评估到风电场设计,从数字化产品到主动运维服务,结合更可靠且性能更优异的风电机组,搭配定制化解决方案,我们认为能够应对分散式风电市场各种各样的项目形式,实现项目降本增效的需求。” 针对风电运维成本高、影响效益的现存情况,宁波天扬工业新技术有限公司总工杨继新指出,要将风电运维从“事后维修向事前主动预防“转变,智能润滑对分散式风电实现“无人值守、少人运维”的目标意义重大。据杨继新总工介绍,其智能润滑产品已在某风场的两台机组齿轮箱上使用18个月,油品状况保持良好、可大幅度延长轴承与齿轮寿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频率、降低维护成本。 自维斯塔斯销售第一台商业化风机至今,已经走过四十年的历程,维斯塔斯风力技术(中国)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惠剑为与会专家分享了《四十不惑,维斯塔斯全球分散式风电成功经验与秘密武器》主题演讲。他认为,高可靠性的产品解决方案是商业项目成功的前提,基于此维斯塔斯针对中国市场推出基于先进可靠的4MW平台技术新机型V155-3.3 MW,成熟的4 MW平台久经验证,在全球44个国家累计装机超过24GW,是值得信赖的平台机组,其优异表现将助力中国低风速区域和分散式风电发展。 来自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风能设计院的张伟副院长指出,明阳智能分散式风电场一体化评估系统是其在对分散式风电开发新模式的探索中,基于其自主研发的DMS(Deep Matrix Space)风电场数字化解决方案平台并集成了负荷/消纳评估模块的分散式风电场可行性快速评估系统,并可对风电场评估过程中的全过程实现可视化展示,相比传统评估方式可节省90%以上的工作量。 分散式风电仍需突破 从2018年元年至今,分散式风电虽然落地了一些项目,但仍有诸多问题和痛点制约着其发展,如何进一步明确接入定义、降低非技术成本、拓宽融资渠道和提高专业的勘测手段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在国网能源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冯凯辉看来,分散式风电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利用自身分布式优势获取典型的应用场景;其次要考虑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承载力,考虑电网调峰和输送通道等约束确定全省整体的承载力,将各个配电网的承载力作为省内新能源布局优化的考量条件;最后,则是要重视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 同时,多名与会嘉宾认为,未来的分散式风电可以探索多种运营模式相结合,并根据用户需求延伸,以微电网、多能互补形式向综合能源服务方向发展。 最后,在热烈的讨论中圆满结束本次会议当天议程。“2019中国第二届分散式风电暨智慧.平价.友好型风电研讨会”由北极星电力网、上海电力大学联合主办,并得到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深圳市清洁能源研究院、新疆金风科技股份公司、维斯塔斯风力技术(中国)有限公司、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有限公司、西安普优斯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天扬工业新技术有限公司对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
  • 《我国历年风电电价变化情况与政策发展历程》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8-01
    • 2019年5月21日,国家发改委官网发布了《国家发改委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发改价格〔2019〕882号),明确了2019、2020两年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新核准项目的电价政策,将陆上、海上风电标杆上网电价均改为指导价,规定新核准的集中式陆上风电项目及海上风电项目全部通过竞争方式确定上网电价,不得高于项目所在资源区指导价。2019年I~Ⅳ类资源区新核准陆上风电指导价分别调整为每千瓦时0.34元、0.39元、0.43元、0.52元,2020年指导价分别调整为每千瓦时0.29元、0.34元、0.38元、0.47元;对于海上风电,2019年符合规划、纳入财政补贴年度规模管理的新核准近海风电指导价调整为每千瓦时0.8元,2020年调整为每千瓦时0.75元,指导价低于当地燃煤标杆电价(含脱硫、脱硝、除尘)的地区,以燃煤标杆电价作为指导价,2021年新核准陆上风电项目全面实现平价上网,国家不再补贴。 我国风电电价政策发展历程 2003年,国家发改委颁布《关于印发风电特许权项目前期工作管理办法及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发改能源〔2003〕1403号)。2003年到2005年,是风电电价的“双轨制”阶段,招标和审批电价并存。这个阶段与前一阶段的分界点是首期特许权招标。 2003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了第一期全国风电特许权项目招标,将竞争机制引入风电场开发,以市场化方式确定风电上网电价。而在省(区)项目审批范围内的项目,仍采用的是审批电价的方式,出现招标电价和审批电价并存的局面。 2006年,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家电监会制定《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发改价格[2006]7号),提出了“风力发电项目的上网电价实行政府指导价,电价标准由国务院电价主管部门按照招标形成的电价确定”。部分省(区、市),如内蒙古、吉林、甘肃、福建等,组织了若干省级风电特许权项目的招标,并以中标电价为参考,确定省内其他风电场项目的核准电价。 2009年7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完善风力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发改价格[2009]1906号),对风力发电上网电价政策进行了完善。通知将全国分为四类风能资源区,风电标杆电价水平分别为每千瓦时0.51元、0.54元、0.58元和0.61元。 2014年6月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海上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发改价格〔2014〕1216号),规定2017年以前(不含2017年)投运的近海风电项目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0.85元(含税,下同),潮间带风电项目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0.75元。 2014年12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适当调整陆上风电标杆上网电价的通知》(发改价格[2014]3008号),宣布对陆上风电继续实行分资源区标杆上网电价政策。将第Ⅰ类、Ⅱ类和Ⅲ类资源区风电标杆上网电价每千瓦时降低2分钱,调整后的标杆上网电价分别为每千瓦时0.49元、0.52元、0.56元,第Ⅳ类资源区风电标杆上网电价维持现行每千瓦时0.61元。 2015年12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陆上风电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政策的通知》(发改价格〔2015〕3044号)规定,实行陆上风电、光伏发电(光伏电站,下同)上网标杆电价随发展规模逐步降低的价格政策。 2016年1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调整光伏发电陆上风电标杆上网电价的通知》(发改价格〔2016〕2729号),规定2018年1月1日以后核准并纳入财政补贴年度规模管理的I-IV类资源区陆上风电项目上网电价分别为0.40、0.45、0.49和0.57元/千瓦时。 2017年5月17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下发了《关于开展风电平价上网示范工作的通知》(国能综通新能【2017】19号),要求各省(市、区)结合本地区风能资源条件和风电产业新技术应用条件,组织各风电开发企业申报风电平价上网示范项目,遴选1~2个项目于6月30日前报备能源局。 2017年8月3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公布风电平价上网示范项目的通知》(国能发新能[2017]49号)。该通知中批复了五个省(区)的风电平价上网项目共计70.7万千瓦。 2018年5月24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2018年度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这个文件的发布,开启了我国风电项目的竞争性资源配置模式,拉开了风电平价上网时代即将到来的序幕。同时,平价上网行动已开始。2018年12月29日,国家电投乌兰察布风电基地一期600万千瓦示范项目获核准,该项目实施和火电平价上网。 2019年,为推进风电、光伏平价上网,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在1-5月份推出了一系列的重磅文件: 2019年1月7日,《关于积极推进风电、光伏发电无补贴平价上网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能源〔2019〕19号); 2019年4月11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报送2019年度风电、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项目名单的通知》; 2019年5月10日,《关于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的通知》(发改能源〔2019〕807号); 2019年5月20日,《关于公布2019年第一批风电、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项目的通知》(发改办能源〔2019〕594号); 2019年5月21日,《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发改价格[2019]882号); 2019年5月28日,《关于2019年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能发新能〔2019〕49号)。 风电电价变化情况 到2019年,我国风电上网电价已经历了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完全上网竞争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1998年)。这一阶段处于风电发展的初期,上网电价很低,其水平基本是参照当地燃煤电厂上网电价,每千瓦时的上网价格水平不足0.3元。 第二阶段,审批电价阶段(1998-2003年)。上网电价由各地价格主管部门批准,报中央政府备案,这一阶段的风电价格高低不一。 第三阶段,招标和审批电价并存阶段(2003 -2005年)。这是风电电价的“双轨制”阶段。由于这一阶段开启了风电项目特许权招标,出现了招标电价和审批电价并存的局而。即国家从2003年开始组织大型风电场采用招标的方式确定电价,而在省、市、区级项目审批范围内的项目,仍采用审批电价的方式。 第四阶段,招标与核准方式阶段(2006-2009年)。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风电电价通过招标方式产生,电价标准根据招标电价的结果来确定。 第五阶段,固定标杆电价方式阶段(2009-2020年)。随着《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风力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发改价格【2009】1906号)的出台,风电电价按照全国四类风能资源区制定相应的风电标杆上网电价。 第六阶段,竞争电价与平价电价上网阶段(2019-)。国家能源局《关于2019年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能发新能〔2019〕49号)的出台,进一步降低了风电标杆上网电价,确定了平价上网节奏和日程。 注:(1)2018年底前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2020年底前完成并网的,执行当初的核准电价; (2)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底,这两年期间核准的陆上项目,必须在2021年底前并网,执行当年电价; (3)2021年起,新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全面实行平价,不再补贴。 注:对2018年底前已核准的海上风电项目,如在2021年底前全部机组完成并网的,执行核准时的上网电价;2022年及以后全部机组完成并网的,执行并网年份的指导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