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跌10%后,本周油价涨超4%,与中国市场有关》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12-17
  • 本周美原油继上周大幅下跌逾10%之后重新上涨,涨幅约4.1%,布油亦上涨4%左右。中国需求强劲复苏迹象显露,OPEC和IEA作出的需求预期也提振市场信心。但全球多家央行加息引发经济衰退预期,给石油需求前景造成负面影响。

    截至发稿,NYMEX原油期货上涨4.05%至74.36美元/桶;ICE布伦特原油期货上涨3.91%至79.82美元/桶。

    供给端 1、上周美国原油、成品油库存双双增加,需求忧虑抬头

    美国能源情报署(EIA)报告,截至12月9日的当周原油库存增加1023.1万桶。EIA在其报告中指出,美国原油库存为4.241亿桶,比过去五年的季节性平均水平低6%。

    关于成品油,EIA报告库存全面增加。截至12月9日的当周内,汽油库存增加了449.6万桶,该周的日产量平均为920万桶;而前一周的库存增加532万桶,日产量为910万桶。截至12月9日的当周内,精炼油库存增加136.4万桶,平均日产量为520万桶;而前一周库存增加了615.9万桶,平均日产量为530万桶。

    2、欧盟禁运以及价格上限暂未影响供应

    由于有45天的过渡期,欧盟G7和俄罗斯双方都希望平稳过渡,期间抓紧时间交易,同时为制裁的真正到来做好准备。俄方还未采取实质性减产措施,因此暂未影响石油供应。

    需求端 1、OPEC和IEA双双预测明年全球需求增长

    本周OPEC发布了其备受关注的月度石油市场报告(MOMR),该报告预计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为250万桶/天,平均为9960万桶/天,明年为225万桶/天,平均为1.018亿桶/天,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中国明年的需求可能上行;而国际能源机构(IEA)预计,中国石油需求在2022年收缩40万桶/天后,将于明年复苏,并上调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测至170万桶/天,总计1.016亿桶/天。OPEC和IEA二者均预测明年需求有所增长,都不同程度地提到了中国的石油需求,足见中国需求在国际油市的影响力。

    2、中国需求强劲复苏迹象显现

    随着中国完全放开疫情限制,市场已经出现需求回暖迹象。数据显示,中国的公路和空中交通已经大幅反弹。临近元旦和春节,旅游机构已提前接到大量订单,旅游需求开始爆发,引发了航空旅行的激增,航空燃油需求正在上升,中国国内旅游业率先重新走向繁荣指日可待,预期在未来几个月原油和成品油进口即将回归正常。

    需要注意到的是,随着中国的重新开放,各地感染人数也在上升,这让人们的行为变得谨慎。这种情况清楚地表明,中国的完全开放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但乐观地估计,它将在下个季度带来需求事实上的重大提振。虽然这一切一定会发生,但市场还需耐心等待,因此任何过早的乐观预期现在受到些许抑制,从而影响到当前的油价。

    3、美联储加息、英银欧银跟进加息带来负面影响

    本周美联储加息50个基点,较此前四次政策会议上加息的75个基点有所下降。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尽管经济可能滑向衰退,美联储明年将进一步加息。美联储对其货币政策的鹰派指引再度引发对美国经济滑向衰退的担忧,即便是温和的衰退,这对石油需求来说都会造成负面的影响,同时对使用其他货币的国家来说,美元走强会使石油变得更加昂贵,从而抑制需求。美联储加息之后,英国央行和欧洲央行也随后跟进加息,令欧洲经济增长预期承压,带来了需求阴霾。

    本周总结

    本周美国原油和成品油库存双双增加,带来需求忧虑;美联储以及英国央行和欧洲央行的接连加息给经济带来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到需求。然而,中国正在重新开放是一个强劲的需求看涨因素,中国需求强势复苏的迹象已在航空业率先显露,市场预期得到极大提振,盖过了上述两大不利因素,虽然完全开放还需些许时日,但已在路上。另外,目前石油交易商不愿购买原油,大型交易商继续是净卖家,他们似乎太害怕即将到来的经济衰退而不敢成为买家,这种态度也拖累了油价的涨势。

    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郑明亚认为,市场对经济衰退风险的担忧增加,美加输油“大动脉”Keystone管线陆续恢复,让国际原油价格承压,因此,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轮调价存下调概率。

    “下周来看,国际油价或宽幅震荡。”姜娜则认为,中长期看,中国能源需求预期向好,国际能源署(IEA)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均预期2023年全球能源需求将会增长,原油期货未来或迎“三连涨”。

  • 原文来源:https://oil.in-en.com/html/oil-2948028.shtml
相关报告
  • 《油价反弹但本周下跌》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19-08-05
    • 周五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和布伦特原油合约重新获得了前一天失去的部分价值。 9月WTI期货周四下跌近8%,周五上涨1.71美元,收于每桶55.66美元。该合约最高价为56.05美元,最低触及54.15美元。与7月26日收盘相比,WTI下跌1%。10月份交割的布伦特原油价格收于每桶61.89美元,反映了1.39美元的涨幅。本周合约下跌2.5%。塔尔萨大学柯林斯商学院能源业务助理教授Tom Seng告诉Rigzone,WTI和布伦特原本在本周早些时候发布的积极经济新闻仅在周四因特朗普政府计划的消息被“摧毁”下个月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新的关税。然而,他补充说,周五的价格变动代表了一种实现。 “今天的价格上涨是由于'太远,太快'的下跌以及那些在昨天下跌市场的市场获利回吐的结果,”Seng说。 “进入昨天,油价已经从上周开始稳步走高,因为预期和实际宣布美联储自2008年以来首次降息。”Seng补充说,投资者对美国的失望感到失望。美联储的前景暗示未来短期内不会降息。因此,美元走强并支持原油周四的初步下跌,他说。他说:“最后的打击发生在宣布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新的10%关税,因为中美之间的贸易谈判没有取得进展。”
  • 《欧美销量大跌 中国成特斯拉避风港》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9-02
    • 中国市场正成为特斯拉的“避风港”。8月31日,汽车数据供应商JATO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今年7月,特斯拉在欧洲新车注册量仅为1050辆,同比大跌76%。不仅欧洲市场,特斯拉在“老家”美国市场的销量也不乐观。眼下,中国市场已成为特斯拉最重要的销量增长点,而特斯拉也在不断加码中国市场。为实现50万辆年销量目标,特斯拉不仅在加快提升Model 3车型零部件的本土化率,即将推出的国产Model Y也在与时间赛跑。 欧洲市场被蚕食 随着欧洲市场补贴政策的变化及车型选择增多,特斯拉的市场份额正迅速流失。JATO数据显示,今年7月欧洲电动汽车需求量同比增长高达131%,再创新高。然而,在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爆发之际,特斯拉却遭遇滑铁卢,今年7月特斯拉新车注册量仅为1050辆,同比下滑76%。 事实上,特斯拉失意欧洲市场与政策补贴的不对等不无关系。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为刺激电动汽车市场加速清洁能源的推广,欧洲不少国家都出台新能源补贴利好政策。不过,特斯拉却很难享受到该红利。以法国为例,对于超过4.5万欧元不得发放电动车补贴,而特斯拉Model 3在法国的起售价为4.96万欧元。 JATO Dynamics全球分析师菲利佩·穆诺兹表示:“电动汽车需求的上升与更广泛的优惠和补贴密切相关,最终包括更多负担得起的车型选择,各品牌之间更激烈的竞争也在压低价格。这意味着,相比能获得更多补贴的车型,特斯拉的市场正在被蚕食。今年上半年,雷诺Zoe取代特斯拉Model 3成为欧洲最畅销的纯电动车型。” 除了补贴,大量的新车型涌入欧洲市场,也导致当地竞争愈发激烈。据统计,标致、斯柯达和Mini等传统品牌相继推出新车型,目前欧洲市场共有38款新能源汽车供消费者选择,相比去年增加10款车型。 另外,特斯拉在欧洲市场需求量的下降,也与特斯拉加州工厂停产有一定关系。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特斯拉美国工厂无法全面复工,而该工厂的产量需供应全球市场,其中便包括欧洲。JATO报告称:“由于加州弗里蒙特工厂面临生产挑战,特斯拉在向欧洲发货延迟后,销量下降76%至1050辆。”汽车行业专家颜景辉表示,持续供货不足同时车型选择增多,消费者选择其他品牌电动车的概率会相应上涨,这也让特斯拉陷入两难境地。 不仅欧洲市场,由于上半年疫情影响,特斯拉在美国“主场”的销量也受到影响。外媒cleantechnica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特斯拉Model 3在美国的总销量为3.83万辆,虽然拿下最畅销电动车的称号,但是与去年同期的6.9万辆相比,销量腰斩。面对市场格局的变化,特斯拉正在推动柏林超级工厂的建设工作,以扩大产能。 中国市场地位凸显 数据显示,去年美国和欧洲市场均为特斯拉贡献超过10万辆的销量。如今,两个市场接连遇冷也让特斯拉今年全球50万辆的销量目标充满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中国市场成为特斯拉最重要的销量增长点。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以下简称“乘联会”)发布数据显示,今年3月特斯拉在华交付量首次突破万辆,随后的5-7月交付量也均破万辆。其中,今年7月,特斯拉在华销量为1.1万辆,位居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榜单首位,且超过2-4位车型的销量总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预计今年特斯拉在华销量将达到10万辆。 事实上,3月首次突破万辆的成绩单,已经让特斯拉意识到中国市场将成为完成50万辆目标的关键。为保住销量,在国内发布只有30万元以下车型才能享受新能源补贴政策的情况下,特斯拉将国产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价格由30.355万元下调至27.155万元。“因为不符合欧洲市场补贴政策要求,特斯拉已经吃到苦头,因此在国内市场调整补贴政策后,特斯拉势必要保证中国市场销量的稳定。”颜景辉表示。 对于特斯拉来说,中国市场在推动特斯拉全球交付量提升的同时,国产化车型也为其带来更多利润。据测算,特斯拉上海工厂Model 3生产线可降低高达65%的生产成本。据统计,相比美国版车型,国产特斯拉Model 3车型生产成本降低20%-28%,远高于美国版车型20%的毛利率,国产版本车型具备27%-34%的降价空间。今年二季度财报会上,特斯拉CFO柯克霍恩表示,“今年二季度中国市场的毛利率有所提升”。 据了解,目前上海超级工厂Model 3车型年产量为20万辆。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表示,上海工厂规模很大,产能正在不断提升。此前,零部件只能从全球其他地方运到上海,现在本地采购比例约为40%,年底可达80%,甚至更高。“中国供应商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供应商。”他说。 在提升上海超级工厂产能的同时,特斯拉也提速在华基础设施布局。目前,特斯拉在华拥有超过2500个超级充电桩,2400个目的地充电桩。特斯拉方面表示,今年将在中国新建超过4000个超级充电桩,该数字是过去五年建设总量的两倍。“随着国产化率提升,不排除特斯拉将进一步降价来提升在华竞争力。”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 Model Y加速落地 按照特斯拉方面的说法,实现今年50万辆交付目标,将基于两个前提条件,一是Model 3 在上海工厂进展顺利,二是Model Y 在加州工厂进展顺利。今年以来,上海工厂的进展符合预期,但加州工厂的进展却并不顺利。 作为一款备受关注的纯电动中型SUV,特斯拉Model Y今年1月开始在加州工厂生产,3月13日开始在美国市场交付,但3月23日加州工厂便因疫情停产。虽然加州工厂5月中旬已经复工,但特斯拉仍需思考如何弥补此前停产所带来的产销量损失。据统计,加州工厂停工7周让特斯拉损失了4.9万辆的产量。 “在加州工厂承受较大停工损失的情况下,在华生产和在华销售对特斯拉的意义正变得更为重要,毕竟中国不仅支持特斯拉复工,还帮助上海工厂解决扩产所需的资金问题。”汽车行业分析师贾新光表示。 今年5月,特斯拉上海工厂与中国工商银行上海自贸区分行签订2020年流动资金贷款合同,并将借此获得40亿元贷款。特斯拉方面透露,该贷款只能用于与上海工厂生产有关支出,将主要用于工厂增产,涉及国产Model Y生产线。 值得注意的是,新一笔贷款敲定后,特斯拉Model Y的国产步伐开始提速。根据原先的计划,特斯拉Model Y将于明年一季度在华量产。但近日发布的航拍画面显示,上海工厂Model Y生产线建设已进入尾声,新的厂房建筑几乎完工。 有报道称,Model Y生产线建设速度超出预期,今年四季度便可提前量产Model Y。对此,北京商报记者采访特斯拉相关负责人,但截至发稿,尚未获得回复。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特斯拉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转发了该报道,并评论了“不仅是快”四个字。 随着Model Y生产线落成,特斯拉上海工厂的月产能也将提升至2万辆(包括Model 3和Model Y),特斯拉在华的大众化产品阵容也将进一步完善,其中Model Y将杀入国内SUV市场,而SUV市场正是近两年来中国汽车市场热度最高的细分市场。 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表示,目前特斯拉在国内的热度很高,即便提车周期较长,很多消费者也愿意下单耐心等待,Model Y定位与Model 3类似,应该也会受到国内消费者欢迎。不过,Model Y最终的销量表现如何,与该车国产后的定价有很大关系。 据了解,目前Model Y已接受国内消费者预订,但起售价高达48.8万元,远超起售价27.155万元的Model 3。张翔认为,作为一款SUV车型,Model Y的售价应该会高于Model 3,但也不应过高。实现国产化后,Model Y的价格应该控制在33万-40万元区间会比较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