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上演反转大戏,油价一周大跌7%!减产“药效”已经结束?》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10-18
  • 十月以来原油市场多空之间再现激烈博弈。上周五,股市、商品上演了反转大戏,上周四夜盘表现更加精彩。过去一周宏观层面压力不减继续施压大宗商品市场,原油市场除了受到美元走强和经济衰退担忧的压制,还需要消化美国与OPEC+方面的政治博弈,对国内市场来说国际化品种还面临汇率问题,这让这些品种在国内外盘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外盘商品在美元走强后表现明显更弱,而国内市场则是有明显的抗跌表现,整体表现为宽幅振荡格局,这一状态已经持续了两个月时间,目前仍没有打破僵局的迹象出现。

    原油市场过去一周高位回落,国际油价跌幅累积超7%,失去成本支撑的能化板块更是成为了大宗商品市场跌幅最大的板块,上周五收盘后国际油价收于一周低位,虽然月初OPEC+减产力度远超市场预期推涨了油价,但并未让市场信心恢复到支撑油价维持高位的强度,在后续宏观利空及美国施压之下,油价承压回落。

    在美国中期选举前,原油市场进一步增加了不确定性,尤其美国跟OPEC+之间的对立给油价注入政治博弈的因素,虽然沙特称决定完全是出于经济层面考虑,但显然这激怒了拜登政府。美国总统拜登的密友、参议员Chris Coons表示,针对OPEC+的减产决定,国会可能暂停向沙特阿拉伯出售武器。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成员Coons说:石油减产是“一记阴招”,帮助俄罗斯“资助他们对乌克兰的侵略战争”。他的讲话表明,民主党控制的国会越来越倾向于削减军事援助,以惩罚沙特在距离美国中期选举只剩大约一个月之际支持OPEC+削减产量目标。可以想象美国中期选举之前,拜登政府仍然有强烈的意愿去压制油价,后续或许会有相关措施推出,这是油价仍要面临的重大考验,也是部分看涨油价的投资者更愿意采取观望的原因所在。

    此次OPEC+减产200万桶/日给脆弱的油价带来了支撑,根据OPEC最新公布的9月月报来看,200万桶减产计划中分配的减产量,剔除部分产量低于目标产量的国家,OPEC方面合计实际减产数量为97.8万桶/日。另根据三方机构测试,非OPEC成员国方面俄罗斯方面因制裁导致产量低于减产目标产量,不会进一步主动减产,但哈萨克斯坦等国家有约10万桶/日的减产任务,这样整个OPEC+的实际减产量基本符合沙特能源大臣阿卜杜勒-阿齐兹估计的110万桶/日。按照目前的减产计划,此次减产量大概率要超100万桶/日,各方机构也均在OPEC+减产之后大幅调整了原油市场供需平衡表,原油市场供应过剩压力得到明显缓解。后续需要跟踪11月开始OPEC+减产实际执行后市场的反应,预计减产对油价的利多作用仍将随着时间推演在随后几个月里发挥。

    虽然OPEC+减产一度推动油价拉出5连阳,但影响油价的因素并不只是局限在供应端,随着美国CPI数据再次超预期,美联储11月继续大幅加息75个基点再次成为确定性的事件,而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持续施压全球风险资产,OPEC+也在发布的月报中称在高通胀水平、主要央行收紧货币政策等挑战加剧的情况下,全球经济增长已进入一个严重的不确定时期,宏观经济状况不断恶化。在此背景下过去一周油价又大幅回落,显然需求端才是油价上行的根基。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国际能源署、EIA均对2023年原油市场需求维持了谨慎判断,尤其是EIA判断明年原油需求增长预期只有148万桶/日,这也意味着明年原油市场恢复步伐大幅放缓。

    EIA公布的最新一期周度数据显示,截至10月7日当周美国除却战略储备的商业原油库存增幅大超预期,精炼油库存大幅超前值,而汽油库存降幅超前值。具体数据显示,美国截至10月7日当周EIA原油库存变动实际公布增加988万桶,预期增加175桶,前值减少135.6万桶。汽油库存实际公布增加202.30万桶,前值减少242.2万桶;精炼油库存实际公布减少485.30万桶,前值减少289.2万桶。原油进口606.3万桶/日,较前一周增加11.6万桶/日。当周美国原油出口减少167.9万桶/日至287.2万桶/日。美国原油产品四周平均供应量为1995.2万桶/日,较去年同期减少3.77%。10月7日当周美国国内原油产量减少10.0万桶至1190.0万桶/日。10月07日当周美国战略石油储备(SPR)库存减少769.0万桶至4.087亿桶,降幅1.85%。截至10月7日当周美国国内原油产量为2022年7月15日当周以来最低。当周EIA商业原油库存为2021年7月30日当周以来最高。

    原油库存出现大幅增长主要是因为出口的大幅下降。另外美国炼油厂的产能利用率将随着秋季维护工作全面展开而有所回落。精炼油库存降幅录得2022年3月4日当周以来最大,经分析发现美国柴油需求旺盛刷新了3个多月来的新高,而欧洲因法国石化工人罢工等导致成品油供应紧张,这进一步推动了柴油市场强势,根据机构展望来看,预计柴油和汽油之间的价差将在今年冬天扩大,原因是季节性和炼油厂提高柴油产量,这可能导致墨西哥湾沿岸地区的汽油供应过剩。另外在美国炼油加工量下滑的同时,中国炼厂的原油加工量正式回到了年初时的水平,这提升了原油需求端的表现,此前很长时间里中国市场需求不振拖累了原油需求端的表现。10月之后地炼大幅提升了开工率,全国炼油量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有不少投资者在OPEC+减产的激励开下始重新做多原油,根据CFTC最新持仓数据显示,所持NYMEX WTI原油净多头头寸增加19305手至208666手合约,创最近11周新高。据洲际交易所ICE数据显示,上周布伦特原油期货投机性净多头头寸增加15831手至201163手,近16周新高。上周油价持续回落之后,相信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对于做多油价会更加谨慎。宏观层面美联储强加息路径及欧洲、新兴国家的经济下行压力让市场信心维持低位,强势美元背景下,风险资产易跌难涨的格局仍难以改变。目前原油市场面临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像减产、加息等多空因素的影响力度都足够大,可以预计在多空双方博弈的背景下,油价仍将保持高波动状态,交易难度明显增加,投资者要保持足够耐心。(作者单位:海通期货)

    责任编辑: 江晓蓓

  • 原文来源:http://www.nengyuanjie.net/article/63879.html
相关报告
  • 《OPEC下月将制定减产目标,美油结束史上最长连跌》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11-16
    • 据知情人士透露,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及其他产油国将在下个月的一场会议上宣布削减产量以支撑价格增长。受此消息影响,11月14日国际油价上涨约1个百分点,部分收复了前一交易日的巨大跌幅。 截至当地时间11月14日收盘,1月交割的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65美分至66.12美元/桶,盘中最高涨至67.63美元。12月交割的WTI原油(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56美分至每桶56.25美元。 在上一个交易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与WTI原油期货分别下跌6.63%与7.07%,创下近两年多以来最大跌幅。WTI原油期货更是以12连跌创下上市以来的最长跌势。 主要产油国供应量激增是本轮熊市的主要原因。过去三个月间,美国、沙特、俄罗斯三国的原油产量总共增加了105万桶/日。另一方面,需求侧因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而渐生疲态,对此现象的担忧也给石油市场带来压力。自10月初以来,布伦特原油价格已累计下跌超过20%,这是自2014年价格跳水以来的最大跌幅之一。“也许一些对额外供应和需求疲软的担忧终于反映在了市场定价上,但我不敢说价格已经明确触底。”传统能源公司(Tradition Energy)副总裁金·麦克吉伦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他还认为,市场在连续数周下跌之后突然反弹,与产油国可能在2019年减产140万桶的消息有关。 当地时间11月14日,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OPEC将于12月6日召开会议,制定2019年政策。目前,OPEC及俄罗斯等伙伴国正在讨论2019年最多日均减产140万桶的目标,以应对国际油价持续下跌。 该消息人士还表示,日均140万桶的减产目标需要考虑俄罗斯和伊朗的意见,而目前伊朗由于遭受美国制裁,石油出口量下降,因此不希望在新协议中加入具体产量目标,俄罗斯则对减产还没有明确表态。目前,布伦特原油期货和WTI原油期货的相对强弱指数仍然低于30。相对强度指数是一种技术分析指标,用来衡量多空力量的强弱程度。该指数的最高值为100,最低值为0。如果数值低于30,那么就表明该期货价格已经下跌过度。芝加哥能源顾问公司瑞特布希联合(Ritterbusch and Associates)总裁吉姆·里特布什(Jim Ritterbusch)在一份报告中表示,“这个市场正试图在前所未有的12连跌之后找到价格底部......虽然供应过剩现象仍然相对温和,但市场关注的是过剩扩张的趋势,需要在价格底部确立之前找到逆转的迹象。”在本月的报告中,国际能源署(IEA)对今明两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量的预测没有变化,但但是降低了对非经合组织国家需求增长的预期。后者是此前世界原油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当地时间11月13日,美国能源情报署(EIA)发布报告称,美国7个主要页岩盆地的原油产量预计将在12月达到创纪录的794万桶/日。目前,陆上产量的激增令美国整体原油产量达到1160万桶/日,使美国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多数分析师预计,2019年上半年美国产量将突破1200万桶/日。美国原油产量的增加导致其库存进一步增加。分析师预测,上周美国原油库存将增加320万桶,连续第八周保持增长。
  • 《大跌10%后,本周油价涨超4%,与中国市场有关》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12-17
    • 本周美原油继上周大幅下跌逾10%之后重新上涨,涨幅约4.1%,布油亦上涨4%左右。中国需求强劲复苏迹象显露,OPEC和IEA作出的需求预期也提振市场信心。但全球多家央行加息引发经济衰退预期,给石油需求前景造成负面影响。 截至发稿,NYMEX原油期货上涨4.05%至74.36美元/桶;ICE布伦特原油期货上涨3.91%至79.82美元/桶。 供给端 1、上周美国原油、成品油库存双双增加,需求忧虑抬头 美国能源情报署(EIA)报告,截至12月9日的当周原油库存增加1023.1万桶。EIA在其报告中指出,美国原油库存为4.241亿桶,比过去五年的季节性平均水平低6%。 关于成品油,EIA报告库存全面增加。截至12月9日的当周内,汽油库存增加了449.6万桶,该周的日产量平均为920万桶;而前一周的库存增加532万桶,日产量为910万桶。截至12月9日的当周内,精炼油库存增加136.4万桶,平均日产量为520万桶;而前一周库存增加了615.9万桶,平均日产量为530万桶。 2、欧盟禁运以及价格上限暂未影响供应 由于有45天的过渡期,欧盟G7和俄罗斯双方都希望平稳过渡,期间抓紧时间交易,同时为制裁的真正到来做好准备。俄方还未采取实质性减产措施,因此暂未影响石油供应。 需求端 1、OPEC和IEA双双预测明年全球需求增长 本周OPEC发布了其备受关注的月度石油市场报告(MOMR),该报告预计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为250万桶/天,平均为9960万桶/天,明年为225万桶/天,平均为1.018亿桶/天,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中国明年的需求可能上行;而国际能源机构(IEA)预计,中国石油需求在2022年收缩40万桶/天后,将于明年复苏,并上调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测至170万桶/天,总计1.016亿桶/天。OPEC和IEA二者均预测明年需求有所增长,都不同程度地提到了中国的石油需求,足见中国需求在国际油市的影响力。 2、中国需求强劲复苏迹象显现 随着中国完全放开疫情限制,市场已经出现需求回暖迹象。数据显示,中国的公路和空中交通已经大幅反弹。临近元旦和春节,旅游机构已提前接到大量订单,旅游需求开始爆发,引发了航空旅行的激增,航空燃油需求正在上升,中国国内旅游业率先重新走向繁荣指日可待,预期在未来几个月原油和成品油进口即将回归正常。 需要注意到的是,随着中国的重新开放,各地感染人数也在上升,这让人们的行为变得谨慎。这种情况清楚地表明,中国的完全开放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但乐观地估计,它将在下个季度带来需求事实上的重大提振。虽然这一切一定会发生,但市场还需耐心等待,因此任何过早的乐观预期现在受到些许抑制,从而影响到当前的油价。 3、美联储加息、英银欧银跟进加息带来负面影响 本周美联储加息50个基点,较此前四次政策会议上加息的75个基点有所下降。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尽管经济可能滑向衰退,美联储明年将进一步加息。美联储对其货币政策的鹰派指引再度引发对美国经济滑向衰退的担忧,即便是温和的衰退,这对石油需求来说都会造成负面的影响,同时对使用其他货币的国家来说,美元走强会使石油变得更加昂贵,从而抑制需求。美联储加息之后,英国央行和欧洲央行也随后跟进加息,令欧洲经济增长预期承压,带来了需求阴霾。 本周总结 本周美国原油和成品油库存双双增加,带来需求忧虑;美联储以及英国央行和欧洲央行的接连加息给经济带来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到需求。然而,中国正在重新开放是一个强劲的需求看涨因素,中国需求强势复苏的迹象已在航空业率先显露,市场预期得到极大提振,盖过了上述两大不利因素,虽然完全开放还需些许时日,但已在路上。另外,目前石油交易商不愿购买原油,大型交易商继续是净卖家,他们似乎太害怕即将到来的经济衰退而不敢成为买家,这种态度也拖累了油价的涨势。 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郑明亚认为,市场对经济衰退风险的担忧增加,美加输油“大动脉”Keystone管线陆续恢复,让国际原油价格承压,因此,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轮调价存下调概率。 “下周来看,国际油价或宽幅震荡。”姜娜则认为,中长期看,中国能源需求预期向好,国际能源署(IEA)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均预期2023年全球能源需求将会增长,原油期货未来或迎“三连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