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最大规模加氢站在浙江嘉兴港区启用》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7-03
  • 7月1日,长三角区域规模最大的联和氢能东方氢港加氢站在嘉兴港区长三角(嘉兴)氢能产业园内正式启用,成为浙江省第二个、嘉兴首个取得经营许可和充装许可双证的加氢站,为长三角交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注入“氢能量”。

    东方氢港加氢站是一座集高效能与高安全标准为一体的现代化加氢站。该站采用前沿设计理念,配备有水容积18立方米、45兆帕的先进储氢瓶组及两台30立方米的氢气长管拖车,总储氢量达到1000公斤,每日可为约200辆氢能重卡提供氢能加注服务。

    “加氢站内设有两台最新工艺的高性能、大流量液驱压缩机与双枪双计量加氢机,制氢产量可达到每小时1000标方,极大地提高了加氢效率,可为用户提供安全、优质、便捷的氢气加注服务体验。” 联和氢能氢能供给事业部负责人介绍,该加氢站同时采用了智能化站控管理系统,可实现加氢全过程的精准监控,确保安全运营。

  • 原文来源:https://www.nengyuanjie.net/article/93515.html
相关报告
  • 《浙江嘉兴港区:加快发展临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2-22
    • 过去,嘉兴港区的产业结构以化工业为主;如今,通过构建新平台筑巢引凤,加快发展临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以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为主阵地,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做好减量提质文章,嘉兴港区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从投资考察到项目签约,香港飞瑞航空华东通航产业园项目虽然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但能被列入浙江省特别重大产业类项目,其“含金量”是毋庸置疑的。 “总投资86.7亿元的飞瑞航空华东通航产业基地是飞瑞公司飞机制造、试飞的基地。”飞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龙鹏告诉记者,“目前一期已于去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建成后,这里将进行通用机型的总装,开展飞行员的培训以及相关的融资租赁、运营等业务,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通用航空产业基地。” “接轨上海,理念接轨是核心,产业接轨是重点。”嘉兴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大项目的落户将进一步加快港区接轨上海的步伐,也将进一步推进港区主动融入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的建设。” 在浙江,不以规模论英雄。从“亩产”到“亩均”,从基层探索,到试点推广,再到纳入经济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浙江省“亩均论英雄”改革已经进入全面深化阶段。在去年5月举办的全省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大会上,浙江省省长袁家军指出,要高效能推广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品牌增值、兼并提效、管理增效、循环利用、设计赋值、新品迭代的“提高亩均效益十法”。 数据显示,嘉兴港区在浙江省省级开发区综合效益排名中位列第3位。这得益于嘉兴港区正进行的一系列“亩均论英雄”改革。一是以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车间为重点,全力推进企业智能工厂建设,为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提供了源动力。二是聚焦发展数字经济,大力推动智慧化工园区“全国试点”建设。 位于化工新材料园区的浙江鸿基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规上工业企业,去年,该公司智能工厂改造项目之一的MES系统建成投入使用。 “该系统能够分析公司生产数据,自动生成相关数据报表,便于相关工作人员实时掌握生产情况。相较于以前人工完成的模式,该系统不仅效率更高而且节省人力。”浙江鸿基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亮介绍说,“通过建设智能工厂,企业单耗成本较原来降低了2-3%,用工人数也由原来的75人减少到了65人,占地100亩的企业,亩均产值提高到了1200万元。” 孙亮坦言,在同行之间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谁能够进一步提升竞争力,谁就有市场主导权。为此,鸿基石化开拓进取,努力向创新要红利,从2017年开始便投入数百万元实施智能工厂建设,从智能安防、智能生产、智能可视化等多个方面入手。 “智能工厂建设涉及的内容其实有很多。2017年,我们出台了加快推进智能工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区内企业提供政策支持、资金补助。针对有意向进行智能化改造的企业,港区也有专门的企业进行服务配套。此外,港区还成立了专项行动小组,帮助企业进一步提升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实现智能制造转型发展。”嘉兴港区经济发展局局长助理付鹏程告诉记者,“目前,60%的规上企业已经启动了智能工厂建设,今年的目标是要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工厂改造全覆盖。除了企业数量全覆盖外,我们还希望在产业覆盖上有所突破,不仅要改造化工行业,更要延伸到服装、五金等传统行业上去。” 2015年,嘉兴港区率先启动了化工新材料园区智慧园区建设工作;2016年,化工新材料园区获批成为中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2017年12月29日,化工新材料园区被授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试点单位”称号……一项项荣誉的背后,是嘉兴港区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2018年,嘉兴港区智慧化工园区一期建设已经全部验收并稳定运行。由浙江航天恒嘉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Asoco™产品,为港区建立了智慧安防、智慧环保、智慧能源、智慧物流、智慧地理信息五大智慧应用业务系统。 浙江航天恒嘉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研发部、智慧化工园区平台产品经理梁园说:“通过提升化工园区的数字化、信息化水平,实现了区内企业的统一规划管理。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有了这套系统,企业可以大大降低管理、能源消耗、环保排污、物流配送等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亩均产值,提升经济效益。” 如何跑得快?关键在于实行集中处理和提升内部效率。2018年,嘉兴港区进一步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推进办事事项“全集中”,实行“无差别综合受理”。 “无差别受理”是“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新举措,是“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政务服务新模式,即企业和群众在办理某一业务时,只需领取一个综合受理号,就可在任一综合受理窗口一次性提交材料,办理所有相关业务。 而在办事事项的整合集中上,港区按照“应进尽进”原则,14个职能部门的312项(720子项)已经全部进驻港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不仅如此,港区还推行了工商注册全程电子化登记自助服务,开公司注册办理各类证照不用来来回回跑多趟,不用排队等时间,不用再到窗口递交资料,只需“动动手指”在网上即可领取电子营业执照。让“数据”跑 路,其目的就是为了让企业“最多跑一次”甚至“零跑腿”。 跑得“快”,还要跑得“稳”。为此,港区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保障“最多跑一次”。 例如,港区建立起了代办员队伍,提供重大项目全程指导,让投资者来到港区放心安心。围绕招商引资工程,对重点项目、大项目,导办专员提前介入、全程指导,从细节入手,指导签约项目一步步完成企业的登记落地。 嘉兴港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去年,我们共代办服务投资项目9个,涉及注册资金19.2亿元。同时我们还积极推动‘在线审批监管平台2.0版’平台迭代升级,实现项目备案的全流程网上申报、网上办结、网上反馈。” 勇当嘉兴建设大湾区和发展海洋经济排头兵,是嘉兴港区的定位,让我们拭目以待,期待一个更美更好的港区!
  • 《续航里程约380公里 浙江嘉兴内河集装箱货船用上氢动力》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9-04
    • 中新网嘉兴9月3日电(胡丰盛)9月3日,首艘内河64标箱氢燃料电池动力集装箱船舶建造项目开工仪式在浙江嘉兴港区举行。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标志着嘉兴在绿色低碳转型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该艘内河氢燃料电池集装箱船舶船长64.5米,宽12.6米,排水量约2000吨,以氢气为主要能源驱动,可储氢550千克,续航里程约380公里,计划专线用于嘉兴乍浦港到杭州下沙港内河运输航线,开展运营示范和效益验证,设计单程航线距离120公里。 近年来,嘉兴针对浙北内河集装箱主通道建成后的航道条件,立足氢能源领域的资源优势探索氢能产业发展,探索氢能动力船舶在内河集装箱运输场景商业化运营模式,加快组建集装箱海河联运船队。据悉,嘉兴计划到2026年打造投用20艘氢能船舶,实现每年50万标准集装箱运输规模,同时积极推动嘉兴港与长三角其他港口之间氢能船舶航线。 除了氢燃料电池动力集装箱船舶,嘉兴还打造了氢能巴士、氢能重卡、氢能物流车、氢能叉车、氢能船舶等一系列氢能应用场景。此前的2024年5月22日,就有新一批30辆49吨级“升级版”氢能重卡在嘉兴港区交付,每辆车的续航里程达420公里,较之前提升40%。随着新车的投用,港内80辆氢能重卡预计每年可减少碳排放4000吨。 “作为浙江首批发展氢能产业的试点城市之一,近年来,我们依托港区产业优势,围绕氢能‘产业链’‘创新链’‘应用链’,构建氢能产业生态。”嘉兴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里集聚了一大批化工新材料企业,工业副产氢近10万吨,大量的工业副产氢,让氢能实现了规模化运用。根据8月1日嘉兴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到2027年,嘉兴氢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将取得突破,建成辐射长三角的氢能保障体系和氢能交通网络。届时,嘉兴氢能制造业产值规模将达150亿元以上,新增加氢站10座以上,氢能车辆推广应用突破1500辆,其中氢能货车超1000辆、氢能叉车超60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