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甜菜革新了产业》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 zhangyi8606
  • 发布时间:2018-11-30
  • 种植者表示,草甘膦耐受品种使作物管理更有效,并降低了作物对环境的影响。

    艾伯塔甜菜种植者在10年前草甘膦品种首次上市时就接受了这一品种。他们从来没有回头看。

    这项技术革新了农作物管理,种植者说它还减少了生产劳动密集型农作物对环境的影响。

    “我们种植耐草甘膦甜菜已经九年了,”艾伯塔甜菜种植者公司副总裁Gary Vucurevich在10月23日参观他的甜菜田时说。

    “这对我们农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好处,不仅在杂草控制方面,而且它消除了许多与甜菜有关的工作。”

    在艾伯塔早期的作物史上,甜菜田地经常通过一群工作人员的手工收割来达到目的。在过去几年中,除草剂变得广泛可用,但它们有局限性。

    “随着化学除草的到来,我们可以消除手头劳动,但是用来喷洒甜菜的化学物质实际上对作物非常有害。他们把作物收割回来,实际上并没有很好地控制杂草。”Vucurevich说。

    “这需要用4到6次不同的除草剂混配来控制杂草,这样我们就能合理地杂草控制,但是这不是很好。”

    种植者将继续进行行间耕作,这种田间耕作在生长季节通常需要两到三次。

    当转基因Roundup Ready甜菜品种被批准使用时,种植者全部开始使用。几乎所有生长在艾伯塔南部的甜菜都具有草甘膦耐受性。

    Vucurevich说:“这确实减少了对燃料使用、劳动力等所有这些东西的影响。我们现在可以用广播喷雾机喷洒甜菜。我们通常可以在两个和四个Roundup应用程序之间逃脱。我们的杂草控制通常很出色。对于艾伯塔省的农民和北美几乎所有的甜菜种植者来说,这已经是一个游戏改变者。”

    他补充说,每英亩使用的化学药品更少,草甘膦本身的危害也比过去使用的除草剂小,另外也节约燃料和水。

    “我们消耗更少的燃料,用更少的能量生产农作物。这样我们就更有效率了,“Vucurevich说。

    “这也能让我们使用更少的水。我们可以做出更及时的灌溉申请,因为我们没有试图努力协调我们正在做的杂草控制。”

    与其他转基因作物一样,这项技术也并非没有争议。美国首先引入Roundup Ready甜菜,在解除管制后,2009年的一场诉讼导致了进一步的环境评估。这使得美国种植者受到某些限制,这些限制最终在2012年被取消。

    爱达荷大学2018年的一项研究表明,甜菜“可以说是最适合GR(抗草甘膦)技术的作物之一”,因为其他除草剂没有那么有效,甜菜需要长时间的轮作,它们的基因流动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它们是两年生植物,在开花前收获,并且因为加工降解甜菜DNA。

    研究摘要说:“研究表明,加工过的GR甜菜糖与非GR甜菜糖以及蔗糖相同。”

    10月初,由于降雪,南艾伯塔的甜菜收获被推迟。

    ASBG总统Arnie Bergen-Henengouwen说,作物不如去年好,但迄今为止每英亩产量约为30吨,含糖量接近19.25%。

相关报告
  • 《2019年全球转基因观察》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zhangyi8606
    • 发布时间:2020-10-09
    • 近年来,转基因作物持续保持高应用率,2018年全球种植面积达到1.917亿公顷,再创新高。然而种植面积增幅下降,2018年种植面积同比仅增长1%,(2017年2.54%,2016年3%)。同时,转基因作物在世界五大转基因作物种植国的平均应用率(大豆、玉米和油菜的平均应用率)已经接近饱和,其中美国93.3%、巴西93%、阿根廷接近100%、加拿大92.5%、印度95%(数据来源于ISAAA 2018年报告)。行业整体进入平稳期,未来增长有待新兴市场政策的放开以及新产品的研发。 2019年,全球范围内共有43项关于转基因作物的批准,涉及40个品种,有9个新的转基因作物品种获得批准(详情见表1),包括油菜(1种),棉花(4种),豇豆(1种),大豆(1种)和甘蔗(2种)。与前两年相比,批准总数和涉及的品种数均有一定程度的下滑,新批准的转基因作物品种保持稳定。下文中,AgroPages世界农化网将就以下三个方面对2019年全球范围内的转基因发展状况做一个简要的解读:1)阿根廷转基因市场;2)中国曲折的转基因道路;3)美国转基因食品标签。 阿根廷转基因市场最近进展 2018年,阿根廷在十大转基因作物种植国家中排名第三,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总计达到2390万公顷,包括1800万公顷转基因大豆、550万公顷转基因玉米和37万公顷转基因棉花,转基因作物的应用率接近100%。 阿根廷前几年的批准数量很低,在毛里西奥•马克里(Mauricio Macri)总统执政后加快了转基因作物批准的步伐。在其执政期间批准了近25个转基因性状,几乎是过去23年间批准的所有转基因性状数量的一半。尤其是2018年监管放松之后,阿根廷转基因市场迎来了爆发式的发展。其中2018年批准了8项关于转基因作物的申请,包括玉米、大豆和苜蓿。2019年更是批准了12项,占今年全球批准总数的近三分之一,包括6个转基因玉米性状,3个转基因大豆性状以及3个转基因棉花性状。 其中10月份批准的由孟山都开发的转基因玉米(事件:MON87427 x MON89034 x MIR162 x NK603)是1996年批准第一个转基因作物以来,阿根廷历史上批准的第60个转基因作物。 此外为了加强本国的棉花产业,缩短与巴西的技术差距。阿根廷政府致力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期引进更先进的转基因棉花技术。阿根廷国家种子研究所(INASE)在控制非法种子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INASE正在制止农民使用未经授权的性状,并控制棉花种子繁育工厂,切段非法种子的生产线。今年阿根廷通过了三个新的转基因棉花性状,2月批准了能够抗草甘膦除草剂和HPPD抑制剂除草剂的转基因棉花;6月批准了GlyTol TwinLink Plus®转基因棉花,具有抗除草剂和抗虫性的性状,这是1998年BollGard推出后,第二个具有抗虫性状的转基因棉花,目前粉红色棉铃虫(Pectinophora gossypiella)已对原Bt蛋白产生了抗性,并对作物构成了严重威胁;8月批准了VIPCOT转基因棉花,具有抗虫性(鳞翅目昆虫)。其中前两个产品由巴斯夫公司商业化推广,VIPCOT属于先正达,但已经授权给了巴斯夫。 在10月中旬的时候,阿根廷国家科学技术研究委员会(CONICET)开始推进该国首个转基因马铃薯SPT TICAR的正式登记工作,目标是明年推出转基因马铃薯产品。该产品由CONICET与生物技术公司Sidus合作,对马铃薯病毒(PVY)有抗性。 中国曲折的转基因道路 今年年初,农业农村部发布了2018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批准清单,新批准了包括抗除草剂油菜、抗除草剂大豆等五种农业转基因生物,并批准了26项续申请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目前,中国允许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仅有棉花和木瓜两种,根据ISAAA的报告,2018年中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为290万公顷,在亚洲排在第二。第一为印度,种植了1160万公顷棉花。 近年来尽管中国的转基因政策持续迎来利好消息,但是一直缺乏实质性的进展。从2015年“推进转基因经济作物产业化”被写入“十三五”规划,到2016年宣布将调整战略重点,推进抗虫转基因玉米的产业化进程;到2017年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以及持续的新转基因作物进口的批准,中国的转基因政策缺的始终是最后那一步。 在2019年的最后,12月30日,农业农村部公示了192个拟颁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植物品种,其中包括189个棉花品种、2个玉米品种和1个大豆品种,让中国的种子行业再次看到了转机。这是继2009年原农业部向国产转基因玉米、水稻发放安全证书之后,10年来再次在主粮领域向国产转基因作物拟批准颁发安全证书。新批准的转基因玉米和大豆分别为北京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抗虫抗除草剂玉米“DBN9936”,杭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浙江大学的抗虫抗除草剂玉米“双抗12-5”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的抗除草剂大豆“SHZD32-01”。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相应配套制度,中国转基因种子审批需经历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以及品种审定,如果要进行商业化推广,那就还要取得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种子生产许可证。目前,还没有粮食作物获得过这个许可证,因此还不能进行商业性种植。但是鉴于这几年来政府对于转基因政策的持续推动,行业内相信这将是未来几年中国放开转基因主粮种植迈出的重要一步。 此外,2019年,中国种子企业在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方面也有新的突破。2019年2月,北京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转基因大豆(事件:DBN-09004-6,具备草甘膦和草铵膦两种除草剂抗性)获得阿根廷政府的正式种植许可。这是中国公司研发的转基因作物首次在国际上获得种植许可。在每年上亿的科研投入,国内又无法产业化的现状下,大北农终于另辟蹊径,出海成功。大北农表示将立即启动该产品的中国进口法规申报程序。同时该产品正在申请乌拉圭种植许可,还将申请巴西种植许可及欧盟、日本、韩国等其他大豆主要进口市场的进口许可。 该案例为国内的一些大型种子公司提供了新的产业化的思路,在国内转基因政策依然还不明朗的情况下,已经成熟的转基因技术与其始终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不如考虑出海,寻求海外种植的可能性。一方面能够回收部分科研经费,另一方面也能够为未来国内的转基因产业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从海外“进口”回国后,也能够加强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考虑。 美国转基因食品标签 2016年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名为《国家生物工程食品披露标准》的法案,标志着美国转基因食品标识的争论最终尘埃落定。该法律将于2020年1月1日开始生效,并于2022年1月1日得到全面授权。任何含有转基因生物(GMO)产品或副产品的产品都必须贴有表明该事实的标签。2022年1月1日之后,如果产品不包含此标签,则该产品不含GMO成分。 2019年,由美国农业部开发的“Bioengineered(生物工程)”(或“BE”)标签开始出现在美国杂货店出售的产品上。第一个使用新标签的是Impossible Food的碎牛肉替代品(肉替代品中包含一种来自转基因大豆的蛋白质),该食品在9月份首次出现在杂货店中。 需要注意的是,新的法律下,使用新育种技术选育的产品,例如CRISPR,TALEN和RNAi将被排除在新的标签法之外。同时动物饲料也被排除在新标签法之外,这意味着食用了转基因饲料的动物产生的肉制品,蛋和奶制品也无需披露。此外,从转基因作物中提取的精制食品无需披露,除非它们包含可检测到的改良遗传物质。这意味着甜菜糖,大豆油和玉米甜味剂(主要来自转基因种子)将不必标注为转基因成分。 以下是目前已批准于2019年在美国进行商业化生产和销售的转基因项目清单:AquAdvantage三文鱼,Arctic苹果,油菜籽,玉米,棉花,茄子(BARI Bt Begun品种),木瓜(抗环斑病毒的品种),菠萝(粉红果肉品种),土豆,大豆,南瓜和甜菜。
  • 《官方严查非法转基因种子,业内:获批转基因玉米产业化或有契机》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zhangyi8606
    • 发布时间:2020-10-10
    • 3月6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2020年种业市场监管工作方案》(下称《方案》)明确提出,严查非法转基因种子。 该《方案》对河北、内蒙古、黑龙江、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7省(区)进行点名,尤其提到辽宁省、吉林省,要以杂交玉米种子为重点,狠抓品种审定、基地制种和种子销售等关键环节,严查生产主体、企业生产经营资质、品种权属及亲本来源、制种田块转基因成分。 春秋两季是种子市场交易旺季,大田作物中的玉米、水稻、大豆种子交易集中在春季。东北三省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是玉米、大豆的主产区,全国粮食总产逾五分之一来自东北三省。 非法转基因种子现象曾不时出现。2018年3月,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的通知》提到,坚决打击非法生产、加工、销售转基因种子和非法种植转基因农作物行为。 2018年6月13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了一起2016年3月发生的非法制种转基因玉米案判决书,该案中涉及的转基因玉米种子“金庆707”是由吉林省金庆种业研发的品种。 2019年3月,农业农村部印发的《2019年全国种业市场监管工作方案》中,也同样提到了“辽吉黑和陕甘新等省区要围绕非法生产经营转基因玉米种子”专项治理。 一边是非法转基因种子屡禁不止,另一边是获批生物安全证书的国产转基因品种迟迟无法上市。 2009年,原农业部向国产转基因玉米、水稻发放安全证书,这是国家首次在主粮领域向国产转基因作物拟批准颁发安全证书。根据法律,安全证书的有效期为五年。2014年8月17日,两张转基因抗虫水稻、高植酸酶玉米安全证书到期后,也均得以续签。2020年1月20日,农业农村部公示期结束,两个转基因玉米品种获批生物安全证书。 转基因主粮迟迟无法产业化的原因,产业界认为原因在于“品种审定”一直没有明确。 于2016年8月15日施行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附则中专门提到,转基因农作物(不含转基因棉花)品种审定办法另行制定。然而,目前未见明确审定办法。这意味着,已经获批生物安全证书的国产转基因品种,始终无法正式产业化。 但政策制定层面认为,转基因产业化的真正的问题并不在于此。 2016年11月10日,原农业部科教司转基因生物安全与知识产权处副处长、现农业农村部科教司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办公室处长张宪法在北京理工大学等主办的“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发展、挑战及政策研讨会”上明确表示,如果满足五大条件,转基因作物的品种审定制度不会成为产业化的障碍。 这五大条件:第一条就是要确保安全,拿到安全证书;第二条是生产发展急需,前几年也批了几个品种的证书,比如番茄、辣椒等,但是生产上没有推广,那就是不急需;第三条是技术比较成熟;第四条是公众可接受,我们的推广路线图是先发展非食用、然后发展间接食用、最后发展食用;第五条是对出口贸易不能形成大的影响;这是因为我国水稻、米制品的出口,特别是出口欧盟遇到阻力。 值得关注的是,“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提到,“推进新型抗虫棉、抗虫玉米、抗除草剂大豆等重大产品产业化”。今年正是“十三五”的最后一年,再不推进,恐怕无法兑现规划目标。 考虑到“品种审定”是品种走向产业化的必经程序,今年2月21日,在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2020年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工作要点》特意提出,修订《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这意味着,《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要面临新的修订。 一位业内人士称,今年存在草地贪夜蛾的威胁越来越现实,而前期科学研究已经表明国产转基因玉米对其具有很强的毒杀作用。 当前,我国批准种植的转基因作物有抗虫棉和抗病番木瓜。此外,我国还批准了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棉花、甜菜等5种国外研发的转基因农产品作为加工原料进入国内市场。 产业及研究领域一些人士多数认为,应当加快转基因农作物的商业化种植,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应用。 种种迹象表明,获批生物安全证书的转基因玉米产业化的契机或将到来。 此前,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就提到过推广转基因作物“非食用—间接食用—食用”的路线图,首先发展非食用的经济作物,其次是饲料作物、加工原料作物,再次是一般食用作物,最后是口粮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