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飞机需解“空窗”之困》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5-21
  • 最近的川航风挡玻璃事件,将人们的视线转移到用于万米高空的客机风挡玻璃。目前,美、法、英三家公司垄断着全球航空风挡玻璃市场。飞机风挡玻璃研发难点在哪?为什么这么重要?我国相关研究进展如何?国产大飞机如何破解“空窗”之困?科技日报记者20日采访了相关人士。

    客机玻璃结构类似“三明治”

    “玻璃既是结构件也是整体件,虽然占整机比重很小,但却直接关系到驾驶员和整个飞机的安全,是关键部件之一。”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以下简称建材总院)玻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臧曙光告诉记者,目前客机风挡玻璃多由无机硅酸盐玻璃与有机透明材料复合而成,具备多种功能:有足够强度,以承受飞机座舱压力、气动载荷、机体结构载荷等;作为透明观察窗,要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具备抗鸟撞以及防冰除雾等功能。

    臧曙光将客机玻璃结构比作“三明治”,例如388结构,每层玻璃厚度分别为3毫米、8毫米、8毫米。最外层3毫米的玻璃表面,需要镀上一层透明导电膜——该膜具备除冰除霜的电加温功能。

    “如果电加温的温度均匀性不好,会缩短风挡玻璃使用寿命,严重时会引起玻璃炸裂。电加温线路系统的短路、断路等故障也会造成风挡玻璃失效。”臧曙光说,由于几乎涵盖了玻璃加工的所有高精尖技术,飞机风挡玻璃制造被称为“玻璃加工技术之花”。

    三家公司垄断全球市场

    风挡玻璃寿命、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民航用大型客机运营成本,也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

    臧曙光告诉记者,目前全球大型飞机制造主要被波音、空客垄断,为其配套的三家公司也垄断了客机风挡玻璃市场。我国每年仅维修更换玻璃的费用就达数亿元。

    究其原因,这些厂商是通过技术创新引领了轻量化、高可靠性、长寿命、多功能的产品发展趋势。

    美、法等国家开发的锂铝硅组分的专用平板玻璃,强度和应力层深度比普通化学钢化玻璃高50%以上,每平方米面积可承受近5000公斤的力。采用这种玻璃原片制作的新型飞机风挡玻璃,在保证600公里/小时的抗鸟撞强度的情况下,厚度可减薄到30毫米以下,减重效果极其显著。

    国产玻璃被用于C919舷窗

    1958年,建材总院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块飞机防弹玻璃,之后又相继研制成功30多个品种60多种规格的航空玻璃,满足了包括歼击机、轰炸机、运输机、直升机等国产机种配套需要。

    国产大飞机也拉动了包括玻璃在内的高技术产业发展,目前已有国产玻璃被用于国产大飞机舷窗。

    但臧曙光告诉记者,客机风挡玻璃有着严格的准入制度和适航认证管理程序,国内应用需通过中国民航CAA认证,如要为波音、空客等配套,还需通过美国FAA等国外认证。

    他认为,虽然我国能够生产出满足适航要求、性能可与国外相媲美的产品,但因为缺乏大型客机的实际应用经验,打破国外公司垄断还需时日。

    建材总院博导、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CTC)首席科学家包亦望分析,不考虑鸟撞和冲击,飞行过程中飞机风挡玻璃破坏可分为三种情况:玻璃破裂但没有脱落,还能挡风但影响视野;玻璃破裂随后脱落,形成空窗;没有破裂整体脱落。

    “这都可以预先检测和预防。”包亦望举例说,第一、二种情况下,玻璃一定存在某个破坏源(缺陷、微裂纹或划痕),为防止事故发生,可对没有发生事故的飞机采用无损在线检测方法排除风险隐患,或对用了5年以上的飞机进行检查。建材总院和CTC发明的光弹扫描法可用来检测、预测玻璃内应力集中和缺陷的部位,已广泛应用于建筑玻璃安全及各种钢化玻璃安全检查。

  • 原文来源: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18-05/21/content_672371.shtml
相关报告
  • 《由大到强,中国电池产业需解创新之渴》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6-08
    • “中国电池产业产能全球第一,但是单位产能利润却低于日本和韩国,这主要是因为很多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不在我们手中。”在6月6日至7日召开的香山科学会议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孙世刚道出中国电池产业大而不强的现实。 孙世刚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苹果手机所使用的锂电池90%都在中国生产,但是中国处于价值链的下游,赚的钱是“小头”。用于电动汽车的动力与储能电池,也是类似情况。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对动力与储能电池的需求非常大,但是目前国产电池的性能跟不上市场的发展速度。”孙世刚介绍,目前市场上高端电池主要来自日本和韩国,国产电池相对中低端。 孙世刚告诉记者,电池所涉及的关键技术非常多。中国虽然作为电池生产大国,却往往需要购买国外专利。例如磷酸铁锂电极材料在电池产业应用广泛,但是这种材料的专利是美国的。 “而且国内电池生产线上的装备基本都引自日本或韩国。我们使用别人的装备,怎么可能生产出比别人更好的产品?”孙世刚说,这些现状说明国内电池产业缺乏原始创新。 就动力与储能电池而言,在孙世刚看来,电动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对电池的稳定性、安全性、环保性等提出更高要求,这是电池产业技术升级的重要机遇。 此次香山科学会议的主题是“动力与储能电池系统全生命周期管理”,上海市科委研究员秦文波在会上介绍,实现电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就需要很多技术创新。因为它要求从电池的设计、应用到回收,都考虑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日产LEAF电动汽车被称为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样板。”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张剑波介绍,LEAF电动汽车在电池的安全防护上进行了4层设计,因此自2010年上市至今未出现过一次安全事故。而且日产公司专门成立子公司,对电池的梯次利用进行研发。 孙世刚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对电池的研发主要集中在材料领域。这是因为电动汽车市场火起来后,吸引很多材料领域的研发人员进入电池领域,而从材料入手进行研发门槛相对较低。但要实现电池产业的长远发展,这是远远不够的。 “要面向未来市场研发出更好的电池体系,需要开展更多基础研究,从根本上认识电池系统,比如电池的工作机制和衰减机制到底是什么。”孙世刚说,中国电池产业要实现由大到强,必须沉下心来进行更多原始创新。
  • 《用国产高性能材料支撑航空梦》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3-12-05
    • 留在美国,还是回国?这是上世纪出国大潮中,出国留学人员要做的一道选择题。1988年,我在美国完成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学业后,选择了回国效力。   我研究的是碳/碳复合材料。什么是碳/碳复合材料?以伊尔-76大型运输机为例,飞机使用的金属基刹车盘重量为2.8吨。如果使用碳/碳复合材料刹车盘,重量只有0.8吨。对零件重量以“克”为计量单位的飞机来说,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   英、法、美三国先后研制出了高性能碳/碳航空制动材料,碳/碳复合材料也被欧美等发达国家列入了禁止出口清单。改革开放后,我国从欧美进口的大量民航飞机,使用的都是碳/碳复合材料刹车盘。刹车盘是易耗件,大量进口要消耗大量外汇。此外,购买刹车盘时还附有苛刻的条件。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必须靠自主创新。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我们就开始了碳/碳复合材料的基础研究。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我们完成了碳/碳复合材料飞机刹车盘工业化制备,实验室和台架试验的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但是,最后的“终止起飞”项目测试却出现了问题,试验数据不达标。这意味着前面的努力都功亏一篑。   那是我们最困难的黑暗日子,我们几乎弹尽粮绝,甚至有队员还打了退堂鼓。但我坚信努力不会白费,国家的任务我们能完成,也必须完成。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   都说“十年磨一剑”,可我们整整磨了近二十年。二十年,团队成员从翩翩少年到两鬓斑白,大家把青春和汗水挥洒在了实验室,把最好的年华献给了祖国的材料事业。   最终,我们成功发明了“逆定向流—径向热梯度沉积热解炭技术”,走出了一条与国外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改写了中国民航飞机必须依赖进口刹车盘才能落地的历史,也使我国成为继英、法、美之后,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该项制造技术的国家。   今天,我们的成果已经成功助力国产大飞机C919翱翔蓝天,并成为火箭发动机、超高速飞行器的关键材料,还广泛应用在核能、太阳能、化工以及电子等众多领域。   未来,我国还要去研制C929等一系列大飞机。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再磨一“剑”,彻底实现大飞机机轮刹车系统“中国造”,助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航空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