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D-FAO农业展望报告(2016-2025年)》解读》

  • 来源专题:农业科技前沿与政策咨询快报
  • 编译者: 徐倩
  • 发布时间:2017-11-27
  • 一、内容概要

    《OECD-FAO农业展望报告(2016-2025年)》由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协同合作完成。本报告是两个国际机构的品种、政策、国别专家与各合作成员国集体智慧的结晶,对农产品市场在国家、地区、全球层面的中期走向进行了预测。这份农业展望报告评估了41个国家、12个地区主要农产品的供给、需求、贸易、价格情况。今年的报告重点阐述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农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二、关键结论

    1、主要农产品价格呈下降趋势

    2015年,主要农作物、牲畜、鱼类产品的价格下降,说明农牧类产品高价时代已经结束。肉类价格于2014年达到历史新高后开始回落;奶产品价格保持2013、2014年来的下降趋势;粮食价格于2012年达到最高点后下降得更多。各类产品价格走低,是因为近几年供给增加、经济放缓导致需求增长变慢、油价走低使得业已充足的石油储备持续增加。

    2、人口增长减缓、新兴经济体消费渐趋饱并导致粮食需求增长有限

    预计在这份报告涉及的10年内,预计粮食需求增速将会逐步放缓。如今人口增速降低,而且新兴经济体收入增长放缓。同时,消费者在粮食上的花费呈下降趋势,而对肉类、鱼类、奶制品的需求则强劲增长,对粗粮、高蛋白食品的需求也将增加,这种趋势在人口众多的新兴经济体中尤为明显。由于能源价格走低,部分国家生物能源政策保守,所以对生物燃料农产品的需求将停滞。

    3、全球营养不良人数继续减少,糖类和脂肪的消耗量增加

    未来10年,由于发展中国家粮食消费量将会增加,全球营养不良人口比例将由11%降到8%,全球总人口数将从7.88亿降至6.5亿以下。但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营养不良人口数量仍将居高不下,10年后,该地区营养不良人口在全球的占比将从当前的1/4上升到1/3。许多国家将会面临营养不良、肥胖症、微量营养元素不足等一系列问题。糖、油、脂肪消费增长速度都会超过主食和蛋白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皆是如此,主要是因为人们摄入越来越多的加工食品。

    4、粮食产量增加主要依靠提高单产

    预计,由于粮食种植面积和牲畜数量变化不大,满足粮食需求增加的主要途径将是提高单产。有80%的粮食增产将通过提高单产来实现。拉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还有一定空间可用于开发农业用地。非洲新增农田将种植谷物,而拉美新增农田则主要种植大豆。但由于主要生产国逐渐步入技术发展瓶颈,单产增速会降低。此外,发展中国家之间单产差距较大,特别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若能弥合单产鸿沟,全球粮食供应量将大幅度增加。

    5、全球粮食贸易受到限制,出口市场集中度依旧偏高,资源匮乏地区将增加粮食进口

    市场整体增长放缓,农业贸易增速将下降到之前10年的一半。但是,大多商品将在全球市场上保持稳定的交易份额。由于大多数国家缺乏自然资源,所以,粮食贸易对保障全球粮食安全至关重要。然而,由于许多国家推行自给自足的粮食政策,加上政府进行结构调整,追求高附加值产品贸易,基本粮食产品贸易发展将会受到限制。

    大多农产品的全球出口将集中于少数主要供应国。报告所提到的至少70%的出口产品将被5个主要出口国控制,其中2-3个国家将会主导部分商品的供应。相比之下,进口商品国家不会过于集中,但中国是部分商品的关键市场,尤其是大豆、奶制品、粗粮、玉米。北非、中东等国家对粮食进口的依存度将会增加。

    6、预测结果仅代表市场基本趋势,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这份报告预测的内容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挑战,包括油价、粮食单产、经济增长的变动。如果这些因素保持历史变化趋势不变,那么未来10年,极有可能至少发生一次剧烈的价格波动。价格起伏、气候变化尤其是极端天气增多,会使预测工作更加困难。此外,未来政策也难以捉摸。中国最近出台的粮食政策涉及国内价格制定和股市管理,这些政策变化将会使中国在不扰乱国际市场的前提下,实现玉米高度自给自足的目标,但股票发行的时间和规模会大大增加预测的难度。俄罗斯进口禁令也给预测带来不确定性,预计该禁令将于2017年底终结。

    (编译 徐倩)

相关报告
  • 《美国农业部发布农产品2026年展望 》

    • 来源专题:农业科技前沿与政策咨询快报
    • 编译者:郝心宁
    • 发布时间:2017-11-28
    • 美国农业部(USDA)2月23日公布了美国未来10年农产品生产和出口情况的预测报告 。报告概括了各类农产品的生产和需求变化趋势,可有效辅助计算各种价格情景下的盈利能力。报告指出,伴随支出上升、收入下降的情况,美国2017年度将会减少13%的现金纯收益,这是继2015年美国农场现金纯收益缩水20%、2016年再度缩水15%后的又一明显下滑。2018年美国农场开支将逐渐攀升,将以1%-2%的速度增长,此下降趋势可能会得到改善,而收入也将以相似或更快的速度攀升。2017-2026年各行业具体预测如下: 一、谷物及油籽 1、玉米需求增长,播种面积下降。受通胀及收入成本因素影响,玉米价格将不断下降,从而导致种植面积下降。但是,玉米单产能力的提升或将维持总产量基本不变,从而满足日益增长的饲料和出口需求。另一方面,生产率的提高也可小幅提升美国农产品生产者的净收入; 2、2017年大豆种植面积将大幅跃升。由于世界各国油籽需求强劲,大豆价格将维持在9美元左右,从现在至2023年,大豆的净收益都将高于玉米; 3、小麦价格将出现例外。美国小麦种植面积将不断下降,出口需求却越发强劲,因此美国粮食库存量将逐渐走低。北美市场预计将于2017年回暖,但增长幅度还不能确定。 二、牛肉、猪肉及家禽 1、主要畜牧品种的生产将呈上升趋势。美国肉牛饲养数量不断扩大,上市体重不断提高,2017年牛肉供应量将会增加。但是2018-2026年间,牛肉与饲料价格比下降,肉牛的生产增长也会同步放缓; 2、美国猪肉产量将以年均1.3%的速度增长,猪肉市场增速将高于牛肉和禽类市场。至2026年,猪肉产量增长率将略高于牛肉类产品; 3、肉鸡和火鸡的产量较过去10年将有所放缓。全球出口需求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产量增长。 三、乳品生产 1、2017至2026年,牛奶产量将以每年2.2%的速度增长。随着饲料价格下降、牛奶价格回升,美国畜群规模也将逐渐扩大。同一时期,乳脂需求将会增长,液态奶需求则会下降; 2、乳制品出口量将增加。牛奶产量的提高将促进乳制品特别是高固体脱脂类产品的出口。美国乳品出口量将占全部乳品生产(按乳脂或标准奶计)的4.9%,并将于2026年上升至21%(按固体脱脂标准奶计)。 (编译 郝心宁,编审 张学福)
  • 《FAO发布《2016年粮食和农业状况》报告》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金慧敏
    • 发布时间:2016-10-28
    • 粮农组织在2016年10月17日发布的最新报告《2016年粮食及农业状况》中指出,消除饥饿和贫困的努力必须与农业和粮食系统快速转型相结合以对应全球气候变暖。报告指出世界约有五分之一的温室气体来自农业,包括林业、渔业和畜牧生产。农业必须为抗击气候变化做出更大贡献,同时努力克服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报告提供的证据表明,采用“气候智能”做法,比如使用氮高效和耐高温的作物品种、免耕法及土壤肥力综合管理等,将提高生产率和农民收入。报告估计,仅仅依靠广泛采用氮高效方法就可以使面临食物不足风险的人口数量减少一亿以上。报告还确定了降低农业排放强度的若干途径。例如,水稻种植中用节水型方法替代水淹可以使甲烷排放减少45%,而通过采用更高效的做法,畜牧业的减排幅度可达41%。 报告还指出,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一些谷物已经产量下降,锌、铁和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丧失,可能引发健康问题,如人类腹泻和一系列跨界动物疾病。 报告建议,要减少碳排放,同时增加粮食生产,以满足世界不断增长的人口。粮食系统应最大限度地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推广更健康、环境消耗更少的食品。 根据科学证据,2030年后世界各地都将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对粮食生产形成的负面压力。在此之前,温度升高的不利影响将更多地集中在发展中国家,使其粮食自给自足的前景更为暗淡。粮农组织的报告强调,粮食和农业系统转型的成败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够尽快采取措施,帮助小农适应气候变化。 该报告链接地址:http://www.fao.org/3/a-i6030c.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