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农组织在2016年10月17日发布的最新报告《2016年粮食及农业状况》中指出,消除饥饿和贫困的努力必须与农业和粮食系统快速转型相结合以对应全球气候变暖。报告指出世界约有五分之一的温室气体来自农业,包括林业、渔业和畜牧生产。农业必须为抗击气候变化做出更大贡献,同时努力克服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报告提供的证据表明,采用“气候智能”做法,比如使用氮高效和耐高温的作物品种、免耕法及土壤肥力综合管理等,将提高生产率和农民收入。报告估计,仅仅依靠广泛采用氮高效方法就可以使面临食物不足风险的人口数量减少一亿以上。报告还确定了降低农业排放强度的若干途径。例如,水稻种植中用节水型方法替代水淹可以使甲烷排放减少45%,而通过采用更高效的做法,畜牧业的减排幅度可达41%。
报告还指出,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一些谷物已经产量下降,锌、铁和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丧失,可能引发健康问题,如人类腹泻和一系列跨界动物疾病。
报告建议,要减少碳排放,同时增加粮食生产,以满足世界不断增长的人口。粮食系统应最大限度地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推广更健康、环境消耗更少的食品。
根据科学证据,2030年后世界各地都将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对粮食生产形成的负面压力。在此之前,温度升高的不利影响将更多地集中在发展中国家,使其粮食自给自足的前景更为暗淡。粮农组织的报告强调,粮食和农业系统转型的成败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够尽快采取措施,帮助小农适应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