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HIV感染率地区结核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 门佩璇
  • 发布时间:2015-11-19
  • 研究在HIV感染率较高的地区选择了一个结核监测人群开展回顾性分析。使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来探查死亡的风险因素。在16209名成年TB病例中,851例(5.3%)在TB治疗过程中死亡。分析结果显示,在所有TB病例中,年龄大、合并HIV感染、TB感染史和同时存在肺结核和肺外结核是该人群死亡风险高的独立危险因素。在HIV感染的TB病例中,女性和年龄大事死亡风险高的独立危险因素。TB治疗过程中CD4计数增加和开展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是死亡风险的保护因素。在未感染HIV的TB病例中,年龄大是危险因素,痰检阳性病例是保护因素。

相关报告
  • 《一项关于埃塞俄比亚西南地区结核病/HIV合并感染患者死亡率预测因素的对列研究》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李阳
    • 发布时间:2016-12-08
    • 结核病/HIV合并感染是公共卫生领域两种非常重要的病原体双向及协同组合的结果。然而迄今为止,有关埃塞俄比亚结核病/HIV合并感染患者死亡率以及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对其临床结局影响的临床数据还比较有限。为此,来自埃塞俄比亚金马大学、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合作评估了埃塞俄比亚西南地区结核病/HIV合并感染的死亡率及其预测因素,其相关成果于2016年12月5日发表在Infectious Diseases of Poverty上。 研究基于从金马大学下属一家教学医院搜集的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间结核病/HIV合并感染数据,开展了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其中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最终模型中p≤0.05)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研究期间有55名患者(20.2%)死亡。研究在一个月内对272名受试者共计观察3082.7人次,发现影响结核病/HIV合并感染患者死亡率的显著预测因素包括:患者年龄介于35-44岁(AHR=2.9;95%CI:1.08-7.6)、女性性工作者(AHR=9.1;95%CI:2.7-30.7)、受功能状态的影响卧床不起(AHR=3.2;95%CI: 1.2-8.7)、病情处于WHO提出的HIV感染第2阶段(AHR=0.2;95%CI: 0.06-0.5)、病情处于WHO提出的HIV感染第3阶段(AHR=0.3;95%CI: 0.1-0.8)、病情处于WHO提出的HIV感染第4阶段(AHR=0.2;95%CI: 0.04-0.55)。此外,与预期相反的是,病情处于WHO提出的HIV感染第1阶段被发现也是影响合并感染死亡率的一个显著预测因素。与HIV感染第2、3、4阶段患者相比,第1阶段患者的死亡率更高。 综上所述,该项研究证实并重申了一些已知的影响结核病/HIV合并感染患者死亡率的重要预测因素,包括患者年龄介于35-44岁、女性性工作者以及受功能状态影响而卧床不起。后续需要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来降低结核病/HIV合并感染患者的高死亡率。
  • 《南非新发结核感染患者HIV感染状态和是否接受ART治疗对其治疗结局的影响: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门佩璇
    • 发布时间:2015-11-26
    • 南非开普敦大学的研究者开展了一项回顾性的队列研究,收集2009年10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的15岁以上的TB患者,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探讨了其HIV感染和ART治疗对结核治疗结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在797名新感染的TB患者中,HIV阴性者共325人,HIV阳性者中接受ART治疗的为339人,未接受ART治疗的133人。双变量分析结果显示,接受ART治疗的HIV阳性TB患者和HIV阴性患者间死亡与失访率并无差异。HIV阳性感染未接受ART治疗者与HIV阴性患者相比,死亡率显著增高(未调整OR为3.25,95%CI1.53-6.91)。多变量分析结果发现,在HIV阳性的TB患者中,28.2%认为即使ART服务和TB治疗同时存在,有理由不开展ART治疗。若仅在HIV阳性感染者队列中开展多变量分析,结果发现HIV阳性而不接受ART治疗与高死亡率(调整OR为7.12, 95%CI 2.95-18.47)和高失访率相关(调整OR为2.27, 95%CI 1.15-4.47)。该研究证实HIV阳性TB患者接受ART治疗和HIV阴性TB患者的死亡率和失访率没有显著差异。但在HIV阳性队列人群中,却能看到这一显著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