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大精准医学临床试验开始招募病人》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政策信息
  • 编译者: 严舒
  • 发布时间:2015-10-28
  • 【新闻事件】:奥巴马总统在今年一月的国情咨文讲话中提出将要扶持精准医学的研究。今日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宣布史上最大精准医学临床试验开始招募病人。这个实验将招募1000病人,将同时研究20多个药物(包括已上市和尚在临床研究阶段的药物)在20几个基因突变或过度表达人群(包括EGFR、HER2、MET、 BRAF、NF1、GNAQ、GNA11、TSC1/2、 PTEN、Patch、NF2、ALK、ROS、FGFR)的疗效。预计每个治疗组至少有30人,至少有25%的非常见肿瘤(即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直肠癌之外的癌症)。治疗终点为应答率和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

    【药源解析】:传统的癌症诊断和治疗是根据癌变组织,但这种分类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有限(除了手术)因为同样是乳腺癌分子机理却千差万别,治疗药物也随之不同。精准医学是按分子机理划分肿瘤,这样对靶向疗法的使用有更大的指导作用。比如EGFR驱动肿瘤无论是发生在肺还是直肠使用EGFR抑制剂都有可能受益。当然实际情况更复杂。前几天讲到的necitumumab虽然是EGFR抗体,但应答却和EGFR表达无关。这也是NCI要做这个临床实验的原因。

    可以想象准确检测基因变异会直接影响实验的结果。NCI将使用最先进的样品采集和基因检测技术,雇佣最可靠的科学家主持每个实验。另外NCI于2400多家临床试验中心有合作,令病人可以不用长途跋涉去参与实验。多家药厂也表示愿意和NCI合作,提高药品和专业服务。病人将免费试用实验药物。实验经费来自奥巴马总统的2.15亿美元精准医学动议。

    药厂在开发靶向药物时也利用精准医学原则,针对某个蛋白的药物一般会在这个蛋白变异或过度表达的不同肿瘤中测试。但有些肿瘤人群本身就很小,如果限制在某个变异人群(上面提到的那些变异都在10%以下)商业价值就很有限了。另外大规模基因检测直到最近还是个耗时耗力的事情,很多厂家也做不起。这一次NCI同时研究多个药物在多个基因变异肿瘤的疗效是史上最大规模的精准医学实验。虽然不能得到准确疗效,但会提供有价值的治疗线索,同时也会更加准确定义精准医学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所以是个里程碑事件。

    来源:美中药源/路人丙

    (生物谷Bioon.com)

相关报告
  • 《“新冠”药物祛魅:即将在武汉开展临床试验》

    • 来源专题:新药创制
    • 编译者:杜慧
    • 发布时间:2020-02-03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治疗似乎出现了一丝曙光。 2020年2月2日,中日友好医院发布公告称:“中日友好医院在武汉疫区牵头开展瑞德西韦(Remdesivir)治疗2019-nCoV新型冠状病毒临床研究,为抗击疫情带来曙光。” 同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中心(CDE)公示,这项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药物瑞德西韦的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受理。 此前,据全球最大的临床试验注册机构ClinicalTrials.gov PRS显示,这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的III期临床研究,以评估Remdesivir的疗效和安全性。总样本量预估为270例,入组轻、中度新冠肺炎患者,试验预期于2月3日开始,4月27日结束,由中日友好医院呼吸科教授曹彬牵头。 业界对于Remdesivir的信心来源于,美国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在病情恶化后,接受Remdesivir的注射治疗,隔天症状出现了大幅改善,“截至1月30日,患者仍在住院。但他已经不再发热,除咳嗽外,所有症状均已缓解,且咳嗽的程度正在减轻。” 一方面,一旦上述临床获批,在武汉的部分患者就有可能用上该药物。另一方面,Remdesivir一开始并不是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开发的药物,目前也并未在全球任何地方获得上市许可或批准,一例患者的数据也并不足以证明该药物的有效性。 虽然疫情焦灼,我们仍需等待临床数据验证其安全、有效。 从埃博拉到新型冠状病毒 2月2日,中日友好医院相关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证实,此次临床试验并非在北京的中日友好医院,而是在武汉的疫区由其医疗队执行。 对于此次临床试验的细节,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次联系牵头人曹彬,截至发稿未有回复。2月2日,其团队另一名成员王业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证实该临床试验需等CDE批准后执行。 Remdesivir是一种核苷酸类似物前药,原理是抑制依赖RNA的RNA合成酶(RdRp),一开始是针对埃博拉病毒所开发的。由于冠状病毒里同样有RdRp,所以推测其对冠状病毒也有效。根据ClinicalTrials信息显示,目前该药物有一项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刚果埃博拉治疗中心共同进行的Ⅱ和Ⅲ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 也就是说,这种药物Remdesivir仍然没有上市,不能随便使用,要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才能验证其在新型冠状病毒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美国的首例患者即是采用了一种称为 “同情使用(Compassionate Use)”的方法获得了该药物的治疗。 1月31日,顶尖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在线发表了一篇关于美国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就医、诊断、治疗及其临床表现的论文。 2020年1月19日,一名由武汉返美的35岁男子在华盛顿州一家急诊就诊;20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检测其2019-nCoV阳性后将其送入医院进行隔离治疗。从第5、6天,患者病情出现恶化,在入院的第7天,医生给患者注射了一种尚在研发阶段的抗病毒药物,即为Remdesivir。 紧接着迎来了转折,第8天,患者的临床状况得到改善,停止了吸氧,氧饱和度值提高到94%至96%,先前的双侧下叶罗音不再存在。食欲得到改善,除了间歇性干咳和流鼻涕,已没有其他症状。 FDA称,此类“同情使用”是一种临床试验,使用也是非常审慎的。针对的是具有立即威胁生命状况或严重疾病、且无法纳入临床试验的患者来获得研究性医疗产品,且没有其他可比或令人满意的替代疗法。 我国《药品管理法》第二十三条明确指出,“对正在开展临床试验的用于治疗严重危及生命且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疾病的药物,经医学观察可能获益,并且符合伦理原则的,经审查、知情同意后可以在开展临床试验的机构内用于其他病情相同的患者。” 安全与有效 对于此次疫情,1月31日,Remdesivir的提供者吉利德科学(Gilead Sciences)公司首席医学官医学博士Merdad Parsey表示,“吉利德正在与全球卫生当局密切合作,通过适当地、实验性使用我们的研究化合物Remdesivir来应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爆发。” 吉利德在声明中强调Remdesivir尚未获批,还未证明其安全和有效性,只是在主治医师和当地监管机构要求下,权衡了风险和效益比,提供了少数Remdesivir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的紧急治疗方案。 一位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Remdesivir此前在境外做完了一期和二期临床试验,“某种程度上安全性是可以保障的,现在的临床试验主要是需要证明其对新冠病毒真的有效。因为美国的那一例患者,有可能是因为这个药物,也有可能是因为自身免疫,也有可能是之前使用的药物起效。” 转自https://tech.ifeng.com/c/7tkufYx3xW3
  • 《肺癌筛查和戒烟临床试验》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张玢
    • 发布时间:2018-01-19
    • 国家建议对年龄在55-80岁、吸烟史为30年以上的吸烟者进行肺癌筛查,这就要求实施高效和有效的大规模戒烟制度。这些年龄较大、风险较高的吸烟者不同于以往有烟草依赖行为和药物干预临床试验的参与者。如何更好地在肺癌筛查的环境中最大程度地进行戒烟治疗,这方面的知识匮乏。由国家癌症研究所资助的七项临床试验和由退伍军人健康管理局资助的一项临床试验弥补了这一差距,并形成了SCALE(肺癌筛查背景下的戒烟)协作。本文介绍了与这些临床试验设计相关的方法学问题:临床工作流程、参与者资格标准、筛查指标(基线或年度重复筛选)、评估内容、停止吸烟的兴趣以及治疗方法和剂量,所有这些将影响烟草治疗结果。烟草干预考虑肺癌筛查提供的“受教时刻”,如何将阳性和阴性筛查结果、与肺癌筛查相关临床事件的戒烟治疗相协调。独特的数据元素,如感知肺癌风险和烟草治疗成本是有意义的。肺癌筛查为降低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供了一个新的有前景的机会,通过有效的戒烟治疗可以降低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SCAL团队合作和协作承诺最大限度地从临床试验中获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