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达环保郑展望:农村污水治理4.0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治理
  • 编译者: 王阳
  • 发布时间:2019-06-10
  • 渠道、技术、资本是市场发展中的三要素,要想真正把项目做好,需要各方参与共生发展。作为农村污水治理4.0模式的探索者,浙江双良商达环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商达环保”)董事长郑展望在“2019(第五届)环境施治论坛论坛”上讲述了商达农村污水治理4.0模式。

    商达农村污水治理4.0模式

    由于农村污水治理有了的新的需求和难题,为了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商达环保作为行业污水治理的先行者,为了更好实现农村污水治理,提出了商达4.0模式。郑展望介绍,商达农村污水治理4.0模式概况起来主要包含: 4个发展阶段、4个潜在需求、4个行业难题、4个行业创新以及4个项目目标。

    一、4个发展阶段

    郑展望介绍,农村污水治理1.0级阶段注重工程思维,2.0阶段强调产品思维,3.0阶段强调运维思维,4.0阶段注重用户思维,引入商达4.0模式,强调的是真正让村民有所得,有获得感。

    “我们做农村污水出发点和目标点是村民对你的评分,也就是农村污水治理4.0阶段强调的用户思维,村民说你好,你才是真的好。”郑展望认为,村民和用户是农村污水治理发展效果的评委,而不是企业、专家。

    二、4个潜在需求

    有用。有用要求出水要能达标,达标的难点在哪里?传统的EPC项目,一般经过3-7天验收达标,而农村污水更多的是体现在达标率上。这就需要综合考虑四季水量、水温、水质的变化等因素。

    耐用。耐用要求整个项目工程能长久使用(30年以上)。目前,一体化设备存在许多的问题,比如曝气盘的脱落,配件更换问题,各种设备的材质 选择以及厚度,污水终端的使用寿命,出水的效果等等。因此,农村污水治理亟待解决标准化的问题。

    好用。好用要求能把设施有效、高效地使用起来。农村污水点多、面广、量大,运行管理一直是一大难题。成千上万了站点,如何能保证不出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做到标准化的对标运维。

    适用。适用要求经济性要适合农村。农村污水治理任务重,投资大。规划设计时就要考虑处理工艺、建设模式及管理方式,各方面都需要符合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低成本达标、低成本建设、低成本运维。

    三、4个行业难题

    郑展望坦言,要做到农村污水治理的4个潜在需求,有许多的难点。当前,农村污水进入新的阶段,新时期有新需求。许多地区都采用PPP以及EPC+O的模式,这两种模式很多需要保证20-30年的使用效果,核心的难点包括 4个方面:达标难、建设难、管理难、资金难。

    四、4个行业创新

    如何去解决上述4个行业难题?商达4.0方案中提出4个行业创新,即用发酵强化技术解决低碳氮比除磷脱氮的难题;编制《农村生活污水净化装置》行业标准建设过程中产品标准化的问题;引入物联网技术解决点多、面广、两大的管理难题;探索4.0模式解决治理方案适用性、积极性等难题。

    五、4个项目目标

    商达4.0方案中提出4个行业创新,通过这4个方面的创新,达到“做得好、管得好、看得到、获得感”4个项目目标。

    4.0模式的获得感

    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的发布,各地都在不断推进农村治理的治理。郑展望指出,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就是要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稳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让农民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因此,农村污水治理的首要目标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做得好、管得好、看得到的基础上,最终的目标是要让村民有获得感。

    站点景观

    污水、垃圾等污染物处理设施项目建设中有个“邻避效应”。商达环保农村污水站点设计的理念是“微园林”模式,主要要求是成本投入低、管理维护方便、站点简洁美观等。“微园林”景观理念应用到项目中,让农村环境变得整洁,提升村民的获得感。以改善人居环境作为目标,站点出水达标,整洁美观,运行无臭味、噪音低。

    站点黑臭

    站点臭味问题是另外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目前,农村污水处理工艺中许多都有厌氧段。厌氧生物处理中有机物会产生硫化氢等异臭,同时由于产生硫化铁等黑色物质使得污水呈黑色。商达4.0方案中主要采取2方面的措施,一是优化厌氧工艺段,二是加装除臭装置。

    站点噪声

    室外的环境噪声一般分为0、1、2、3、4共5类。夜晚环境下,0类噪音要求小于40分贝,主要适用于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1类则要求小于45分贝,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2类小于50分贝,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3类小于55分贝,适用于工业区;4类同样要求小于55分贝,适用于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一般噪音超过70分贝,就会损害听力神经。

    4.0方案中,根据《农村生活污水净化装置》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规定,风机的选型一般控制在 50分贝以内,对于一些功率要求高的站点,一般采用多个气泵的方式。一些离居民近的站点,进一步加装隔音装置。

    公众参与

    农村污水治理是一项基本公共需求,村民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中的参与,是推动生活污水处理的力量源泉。4.0方案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公众参与度:规划设计阶段请村民发放宣传单,了解农村污水治理的必要性;建设阶段避开对农田的占用,各方协商确定污水处理管道和终端的走向和位置;运维阶段鼓励村民参与劳务运维,为农村劳动就业开辟新的途径。

    环保宣传

    农村污水站点的运行同村民的环保理念密切相关。环保宣传推广是4.0方案的重要内容。在村委活动室设置宣传屏幕,进行项目运维情况公示。村民可以动态了解污水治理的知识,掌握污水站的出水信息,让村民拥有切实的获得感。

    典型案例分享

    郑展望现场分享了商达环保参与的宜兴白土墩站点案例。白土墩站点由商达环保参与全过程技术服务、核心设备和运维体系搭建,共同打造农村污水治理4.0的标杆项目。宜兴农村污水ppp项目由行业龙头北控水务整体统筹实施,覆盖20多万户,总投资22个亿。项目通过4.0模式的4个方面的创新,落地“做得好、管得好、看得到、获得感”4个项目目标,在施工过程和验收过程中得到村民一致好评。

    设备终端的选择是建设过程中关键点。白土墩站点选用了商达新一代的FBR发酵槽,它采用改良AO+发酵强化工艺,出水标准多样。发酵槽采用复合玻璃钢的技术,设计使用寿命30年。白土墩使用的就是上图中罐式的发酵槽。4.0代处理终端在上一代的基础上进行了发酵强化改进,通过生物发酵技术,进一步提高出水水质及稳定性,对水质、水量、水温度波动适应性大幅提高。

    项目建立了一套标准化管理体系,明确长效运营责任主体,投技建运一体,确保长效运营,避免“晒太阳”。采用全面统筹模式,方案、设计、建设、装备、运行全链条统筹实施,确保工程质量达标;项目建立智慧管控和专业运维体系,运维员通过手机APP完成包括导航、签到、巡查、查看、上传、记录、反馈等日常的运维工作。采用移动物联网技术进行远程管理,专有强化工艺技术和装置可调运行方案, 千站万户全覆盖,标准化管控体系,确保运行高达标率。

    此外,项目在当地设立服务机构设立农村污水治理展示中心,可以起到宣传、教育、引导的功能。且设立了标准化的运维中心,配备监控室、化验室等。并计划在相关政府服务机构设立农村污水治理展示中心,起到宣传、教育、引导的功能,让治理效果真实可见。

    项目将“微园林”景观理念应用其中,就地取材,用石子代替草坪。村委活动室设置宣传屏幕,村民可以动态了解污水治理的知识,掌握污水站的出水信息,让村民拥有切实的获得感。此外,部分村民可以参与站点景观维护,为农村劳动解决部分劳动力。让村民通过监督等方式参与治理,进一步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

    展望未来

    郑展望总结,4.0模式是个结构化的体系,获得感是4.0模式的重要内涵。农村污水治理仍然处于行业的发展初期,面临技术高难度、产业高门槛的问题。要想把项目做好,需要渠道、技术、资本各方参与共生发展,推动行业向前发展。技术创新中,始终要把握真正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这一出发点,最终才能实现美丽乡村,美好生活的愿景。

    (除特别注明,文中所有图片均出自发言人PPT)

相关报告
  • 《双良商达郑展望:?以经典案例解析农村污水治理绿色设施》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治理
    • 编译者:wangyang
    • 发布时间:2020-10-30
    • 2017年之后,浙江农村污水处理率达到85%,进入了新千万工程阶段。在新阶段,浙江对农村提出了万村景区化的目标,即把一万个农村建成村落景区的要求。在这样的需求和发展背景下,农污企业该如何满足市场需求,抓住发展机会?9月17日,在“2020(第十二届)上海水业热点论坛”上,浙江省环境科学学会农村环境专业委员会主任、浙江双良商达环保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展望以“农村污水治理4.0之绿色设施”的主题发言,分享了其在此的思考与实践。
  • 《中部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分析》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治理
    • 编译者:wangyang
    • 发布时间:2020-10-30
    •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环节,其治理模式也越来越成为业界讨论和关注的焦点。以中部地区农村为切入点,结合农村污水治理现状调研,分析其污水治理模式,指出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为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随着我国农村经济水平的显著提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解决农村水环境问题日益成为环保领域的关注重点,积极探索如何有效地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成为当务之急[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措施必须建立在农村污水治理现状的基础上,刘琪、陈燕等分别从宏观政策及萧山区、温州市瓯海区、齐河县等典型地区定性地分析了农村污水治理的现状及对策。本文以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南及湖北等地(以下简称中部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实地调研现状为切入点,分析探究其治理现状、模式及存在问题,以期为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