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治疗慢性HBV感染的疗效: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 来源专题:实验室生物安全
  • 编译者: 苑晓梅
  • 发布时间:2019-12-09
  • 需要改善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治疗。 我们回顾了文献,以探讨单独或结合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CT)的HB疫苗在CHB患者中的疗效,并对来自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 我们在十个数据库中进行了系统的搜索。 所有研究HBV疫苗对HBV感染患者疗效的研究均不受限制。

  • 原文来源: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31811678
相关报告
  • 《生物标志物在指导乙型肝炎病毒治疗中的作用。》

    • 来源专题:实验室生物安全
    • 编译者:张虎
    • 发布时间:2019-12-07
    • 慢性乙型肝炎(CHB)病毒感染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威胁,影响着全球约2.57亿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丢失已成为定义功能性治疗并减少大量CHB患者的经典终点。在大多数CHB患者中,目前使用核苷酸类似物的治疗方法能够持续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脱氧核糖核酸,但很少能治愈。新的病毒生物标志物,例如定量的HBsAg,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和HBV核糖核酸,以及这些标志物的组合,具有潜在的作用,可以通过选择最佳的治疗药物候选者来指导HBV的治愈,从而更有可能鉴定个体实现HBsAg损失,并帮助设计新药研究。然而,用于分析这些标记物的某些测定法需要标准化和检测水平的提高。分析宿主生物标志物以评估宿主对HBV的免疫反应也很重要,因为CHB的自然过程是由病毒复制和免疫反应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的。但是,这些生物标记物处于开发的早期阶段。
  • 《慢性乙型肝炎儿童患者采用干扰素治疗具有持续疗效》

    • 来源专题:病毒性肝炎防治
    • 编译者:肖宇锋
    • 发布时间:2015-11-17
    • 日本大阪综合医疗中心Takano等在一项回顾性研究中指出,应用干扰素(IFN)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儿童患者,可获得ALT复常、HBeAg血清学转换以及降低病毒载量的持续疗效。   该项回顾性研究纳入1986-2013年期间在2家附属医院就医的155例CHB儿童患者,对患者进行随访的结果显示,其中48例患者应用了IFN治疗,在完成IFN治疗1年后,43例患者获得ALT复常和病毒水平<104 copies/mL;相比未接受IFN治疗组,仅有29例获得ALT复常和病毒水平<104 copies/mL。对43例应用IFN治疗的HBeAg阳性患者和未应用IFN治疗的CHB患者进行Cox比例风险分析表明,IFN治疗组较未治疗组患者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和ALT复常率显著提高,病毒水平显著降低(P值均<0.001)。